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技术标专用)

土石方工程专项方案(技术标专用)

5.1土方开挖(人工挖土)5.1.1、施工准备主要机具:挖掘机、尖、平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

5.1.2、作业条件5.1.2.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发生下沉或变形,并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将施工区域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如有必要则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5.1.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标准水平线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5.1.2.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

5.1.2.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5.1.2.5、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管沟时,应根据当时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5.1.3、操作工艺5.1.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5.1.3.2、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和管沟时,当开挖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1.0M硬塑、可塑的粘土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坚硬的粘土-2.0M5.1.3.3、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

5.1.3.4、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

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

5.1.3.5、开挖基坑或管沟,在接近地下水位时,验线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撅,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撅上平,校核槽底标高。

最后由两端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5.1.3.6、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核直立帮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应距槽边缘0.8C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CM。

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放过高。

5.1.3.7、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5.1.3.8、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

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

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5.1.4、质量标准5.1.4.1、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搅动。

5.1.4.2、允许偏差项目标高:+0 - 50MM长度、宽度:-0边坡偏差:不允许5.1.5检查地下管网故障5.1.5.1施工准备开工前,加强对施工区域管线的调查工作,将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

从技术上引起重视: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首先从现状管线保护角度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从方案上保证管线无事。

从施工过程引起重视:在施工前,首先根据管线图,摸清各管线的管位和走向,对明确的管线按20m距离打一样洞,确认其埋深和走向,在管线转角处,须找到转角位置,明确角度变化后管线的走向。

并插小木牌,小木牌标明管线名称、走向、埋深等。

在用挖掘机进行沟槽开挖时,管线保护员、施工员随时监测,并指挥操作。

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各岗位均要有人到位,严禁擅自离岗。

挖掘机驾驶员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并有良好的配合意识,能坚决服从指挥。

如在施工路段有现状管线,则根据不同的管线性质,各管道材料情况,分别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管线安全无事故。

5.1.5.2具体的保护措施地下电缆、光缆根据产权单位提供的具体位置、埋深和走向,设立醒目标志,并在现场与有关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标志线5m范围内,严禁使用机械开挖,应采用人工小心开挖;当电缆、电线外露时细心掏出,当即用槽钢对扣用铁丝扎牢加固,确保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对交叉的严重影响正常作业的线路,应与产权单位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进行改移。

地下管道煤气管等其他管线设施,设置警告牌,严禁大型机械通过,当横跨线路时,因施工外露部分,采用人工挖开,提前采用砖砌支墩托护,防止管接头破裂或管体移位,必要时采取打钢板桩等加固措施;当管线与线路平行时,考虑到基础施工期间的影响,在管线与基础之间挖一条防振沟,以减少施工时土层挤压对管线的影响,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一些危险性、爆炸性管道,施工期间要与产权单位的专业抢修队配合进行加固施工,以防不测。

遇地下电线、电缆无法法迁移时,用挖深填埋的方式处理。

即将原电线、电缆等起出悬吊,人工对原有地面进行挖深(大于700mm)形成管沟,沟两侧砌200厚砖墙,内填细沙,上部设沟盖板,盖板钢筋砼(考虑施工车辆的影响),当沟宽小于0.5时,板厚100mm,内配Φ12@100钢筋,分布筋φ6.5@200;当沟宽小于1000mm时,板厚120mm,内配Φ14@100钢筋,分布筋φ6.5@200;当沟宽小于1500时,板厚150mm,内配Φ16@100钢筋,分布筋φ6.5@200砼强度为C30。

5.1.5.3管线保护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任副主长,施工员、材料员任组员准备足够的抢修物物资根据施工范围的管道情况及管径,配备足够的管材及零配件,并放置在仓库中备用,并配备中够的抢修专用工具。

5.1.6、成品保护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5.2素土回填5.2.1、材料要求土、白灰:采用2:8灰土(体积比),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5.2.2、主要机具蛙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50mm)、木夯、铁锹(尖头及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钢尺等。

5.2.3、作业条件1、回填前,聚苯板防水保护已做好。

2、填方土料种类:素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10%~18%;密实度要求:压实系数0.9;虚铺厚度:250 mm(蛙式夯机夯实),200 mm(人工夯实);压实遍数:不小于三遍。

3、施工前,应抄平做好水平标志。

4、在槽边支搭围护,边坡上搭设溜土槽。

5.2.4、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2、填土前应将基槽底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基槽回填,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土、砂浆、石子等清除干净。

3、检验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10%~18%的控制范围内。

4、回填灰土前,土先过筛,然后按一车白灰、四车土的比例拌制2:8灰土,要求拌和均匀,颜色一致。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250mm,边角处机械夯不到的地方采用木夯夯实, 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200mm。

5、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并且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6、基槽回填在四周分段进行,接槎处要做成台阶形。

每步台阶高500 mm,宽1000 mm。

7、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铺上一层土。

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高出允许偏差的地方,应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规定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8、雨期施工:基槽的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槽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5.2.5、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①基底必须清理干净,无石子、落地灰、散落土、无其它杂物。

②回填的土料,含水率10%~18%,土质无有机杂物。

③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法取样的方法用数量应符合规定。

2、允许偏差项目:5.2.6、成品保护1、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桩、轴线桩、标高桩,防止碰撞位移。

2、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5.2.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才能铺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要求干土质量密度、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槽底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等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规定,发现后及时纠正。

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回填土太湿,同样夯压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挖出换土重填。

5.2.8、安全交底部分基坑四周防护保证完好,在回填土时未经允许不得拆除。

施工现场人员必须带安全帽,严禁往基槽内投物体。

往基槽内运土时,必须采用溜槽往下送土,上下人员相互照应,严禁直接向基槽内倾倒。

卸土人员距槽边至少0.8m远。

电动机械应当首先由专业电工事先检查机械性能和是否有漏电现象,未径专业电工容许不准使用。

机械打夯需2人操作,一人拽线一人操夯,协调一致,并配戴绝缘鞋、绝缘手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