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1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 生涯(yái) 滂沱(tuó) 刹那(chà) 弧线(hú)B . 更衣(ɡènɡ) 挨揍(zòu)绕道(rào)卸下(xiè)C . 恶习(è) 堕落(duò)膝盖(qī) 羞惭(xiū)D . 嘲讽(cháo) 天分(fèn) 钱夹(jiā) 埋葬(zànɡ)2. (2分) (2017七上·荔湾期末) 下列句子是从小丁同学的作业中选出来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与中国的西进战略相比,西澳大利亚州吸引东部诸州人口的努力相形见拙。

B . 金色的秋天不仅是收获硕果的季节,也是伫蓄力量、孕育未来的美好时节。

C . 老师通过刨根问底的方式,让小明同学把班级捐款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D . 作家村上春树说,人们需要的恰恰不是实用的忠告,而是充满暖意的附合。

3. (2分) (2016九上·临沂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2015年“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通过展现医生们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境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 六月的雨天,电闪雷鸣,聚雨狂风,妖娆无尽。

C .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海。

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为一己私利不断挑起事端,制造麻烦,令人怒不可遏。

D . 凭借丰富的临场经验和超强的爆发力,李明在全县中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上夺取百米冠军应是十拿九稳的。

4. (2分)(2015·葫芦岛) 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 . 水污染防治是我国新时期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B . 青年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枉费光阴,面对时代的召唤,昂首阔步,一马当先。

C . 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苦心孤诣地学习,希望在中考时取得理想成绩。

D . 我们在加油站、车站、公园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些“奇葩翻译”,令人忍俊不禁。

5. (2分) (2019八下·铜仁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这一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B . 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C . 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

D . 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乃是评判一个优秀员工的首要条件。

6. (2分) (2020七下·甘肃月考)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些精神作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这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 . ③⑤①④②B . ③⑤①②④C . ①②④⑤③D . ①④②③⑤7. (2分) (2017七下·高邮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B .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教育、启示,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教师处理学生中的纠纷,是不会带有倾向性的,可“援助”一词却又似乎表明老师已介入了这场纠纷,其实“援助”只是我对老师行为的理解,反映了老师对我的爱护及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D . 《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近到远,由细到粗,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8. (7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 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

(韩愈《晚春》)(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活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9. (17分) (2019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做个小学生邹滢颖①林之老师在杭报退休后,认认真真地用一本厚达三百页的书来说自己《一字不识》,我们一翻,立刻又回到蒙昧的状态。

她讲字词从甲骨文说起,比如秋,她说竟然是一只蟋蟀,有触须、长足,背上还有翅,怪不得《诗经.幽风》里,这只小虫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乡愁。

看图识字,从源流讲起,对于所有识字期的人而言,可以保留对中国文字最天真的感知。

②且说“花”宇。

“花”的本字其实是“华”,最初古人说“花”时,用的是“华”,那是从树上开花而来的象形字,是一-棵花枝茂盛的树。

《说文解字》里,“华”的造宇本义就是树木开花。

到现代汉语,“华” 字的本义就由“花”代替了。

其实在古人眼里花是有区别的,木本植物开的花称“华”,草本植物开的花称为“荣”。

《说文解宇》里说“荣,桐木”,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荣”变成了树木。

③甲骨文就像一幅幅画,不同的人眼里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比如这“荣”宇的上半部分,有人说画的是盛开的花朵,说画含芭的花骨朵也未尝不可。

“骨朵”一词也很有意思。

我们一般把“骨朵”与“花”连用,花骨朵就是花蕾。

据说“骨朵”最初却是一种兵器:一根长长的铁棍或木棒,顶端装有金属的圆头。

宋《东京梦华录》里写到京城过元宵时的排场:两边排立的禁卫军,身穿锦袍,头戴簪花,手里举着“骨朵子”。

后来以“骨朵”形容花蕾,样子倒是蛮像的。

④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

⑤很多大师到晚年会专治文字和训诂,称为小学,近现代最著名的就是余杭章太炎先生。

鲁迅先生说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二人”,就是这样的革命猛将,一生博通经史,同时精研西方各科通识,终其一生,著作斐然,是晚清以来不世出的人物,但他一生费力最深的却是国学中的“小学”,而他的小学也是从《说文解字》开始,从甲骨文开始。

⑥1908年,他在日本避难,一边继续推翻帝制的革命,一边给留学生上小学:“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周作人回忆)。

谈天时偶然还有话最多,爬来爬去的……”这些小学生是谁呢?鲁迅、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许寿裳等这些具有突破性的人物,彼时认认真真听章老师上课、记笔记。

我看过他们的笔记,鲁迅先生的笔记尤其清爽,是学生们最想抄的本子。

当“小学”生不容易。

⑦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

他因诗而名,也因诗而坠入低谷,晚年却在低谷中找到汉字,帮《正体字回家》,说文解字像一条光亮的巷道,让他找到回家的路《字看我一生》,他在文字里安顿自己,做文字的福尔摩斯,其乐无穷。

当“小学”生是一次开悟。

⑧台湾有个张大春,微博粉丝众多,他有一-本书写给自己的孩子看:《认得几个字》,他把自己和孩子的故事写在一个个字条下面,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体温。

比如他写到黑,他说“宇宙是黑的,想它时偶尔会奇迹般发亮”。

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孩子和父亲因为中国字,成为更亲密的伙伴。

当“小学”生是一种幸福。

⑨所以识字这件事,有这么多大师一生以求,还有谁敢说自已认得那么多字呢?一字不识,只有低头,感谢古老的汉字,感谢博识的老师,让我们这些小学生能享受汉宇带来的无限趣味。

(选自2019. 9.20《杭报副刊》,原文有删节)(1)文章第④段写到:“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小学”生的意思。

(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

(这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赏析。

)②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 (请解释“黑到家”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阅读文章,找一找下面的甲骨文,哪一个是“荣”字? ()A .B .C .D .(4)结合全文,分析当“小学”生有哪些好处?10. (12分)(2020·南京) 小年拿来了同学们正在编写的社区报,你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1)看到报上的漫画,大家都笑了。

你分别模拟画上两个人物的口吻,展开对话。

胖者:________瘦者:________(2)读了热点新闻,米豆说:“如果有人想减肥,只要吃‘美丽餐’,用不着吃‘减肥药’了。

”你仔细读了新闻后,否定了她的想法,并作了解释。

(3)米豆发现,报上的材料都与减肥有关,但排版有些稀硫。

她提议大家都来拟一句关于减肥的“金句”,用以补白。

你写了一句。

(10-15字之间)三、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1. (17分)文言文阅读游东坡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②日“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颜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日“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③筇杖:竹枝。

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 ①自州门而东②自小丘西行(《小石潭记》)B . ①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②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C . ①为一郡之最②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D . ①传以为公手植②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