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蚕综合实践调查报告

养蚕综合实践调查报告

养蚕综合实践调查报告ppt篇一:养蚕活动设计养蚕活动主题由来:在小学实习的时候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养蚕,而且每个人都对养蚕有浓厚的兴趣,课间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养的蚕拿出来一起观察讨论,场面十分热闹,但他们对于怎样养蚕以及养蚕的历史都不太了解,课本上也没有这些知识,所以设计一个以养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能力目标:·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目标:·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丝业文明而自豪。

3、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活动方式信息的收集;观察法;讨论法;成果交流;活动准备知识准备:通过上网查询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请教家长或长辈关于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物质准备:相机,电脑,蚕卵,桑树,相应的养蚕的工具和记录的工具。

活动过程收集资料远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把一种野生的蚕驯化成家蚕,并开始利用蚕丝了。

三千多年前,开始人工养蚕。

考古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的用玉石雕刻的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这说明在当时养蚕在生产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养蚕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

蚕种从出库之日起,在温度为21-29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约11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蚕蚁。

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桑叶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桑叶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蚕蚁会自动爬到桑叶上进食。

蚕从孵化出壳到上山结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分为5龄)。

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

蚕适合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摄氏度左右。

一条蚕一生所吃的桑叶在25克左右。

如喂养40条蚕,只需1千克桑叶。

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会有些桑叶浪费,这样需要的桑叶就会多一些。

蚕经过五龄后就要停止吃桑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也叫上山结茧)。

农村一般使用稻草扎成的草山或松树枝条作为蚕山。

作为宠物喂养的蚕,可用一个纸盒子分成许多小格来代替。

养蚕注意事项一、桑叶保鲜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二、我们来养蚕,给蚕宝宝记日记1、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2、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3、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今天你发现了什么?蚕有多少厘米,颜色是什么样的?(通过记日记,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得到增强,)附:养蚕观察记录表三、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新的发现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的问题,和新的发现,如为什么吃同样的桑叶,处于同样的环境,同一时间出生的蚕大小却不一样?吃桑叶的蚕和吃人工饲料的蚕,哪一个长得更好些?等等,发现了一些问题之后,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活动总结1、各小组展示自己在养蚕的过程中的图片、图画等特色资料2、交流活动中的问题和收获3、整理各类资料,开展小组汇报活动4、制作一份主题小报,展示在团队的观察过程篇二: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精选范文: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永福村“两委”及全村3000多人民群众欢迎你莅临我村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永福村蚕桑产业工作进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二、主要做法(一)提升认识,扩大宣传。

坚持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调结构、建支柱、富农民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入细致的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吃透种桑养蚕的各项扶持政策,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蚕桑产业比较效益,抓住市、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时机,增进认识,促进发展。

始终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

(二)重视科技,强化培训。

根据20XX年桑园管理及养蚕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种桑养蚕户达到桑园丰产、养蚕丰收,使群众掌握桑园管理及养蚕技术,我村于今年4月8日对种桑养蚕户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560份,经培训。

广大蚕农进一步掌握了桑园管理及养蚕技术,为20XX年蚕桑产业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三)共育小蚕,牢固基础。

“养好小蚕一半收”,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继续做好小蚕共育,严格推行“小蚕两回育和大蚕三回育”省力化养蚕新技术,以村为单位实行小蚕共育,有75%的农户参加村级共育,25%的农户参加自然村共育,全村小蚕共育率达100%,确保大蚕饲养期间发病率低、上簇早,蚕茧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

(四)管养并重,深挖潜力。

一是狠抓桑园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和中耕施肥管理,提高亩桑产叶量和亩效益;二是抓好蚕房建设,积极完善蚕房基础设施,使蚕房达到保温保湿、通风换气和消毒防病的效果,为蚕儿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狠抓科学养蚕,在养蚕期间,村干部、辅导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对养蚕户进行技术指导,使每一个养蚕环节都必须按技术规范进行,做到科学化养蚕。

努力把永福村建成全县栽桑养蚕的基地村,最终使地方群众能够真正获得实惠。

(五)严格交售,增加效益。

蚕茧交售工作是一个重要环节,村“两委”始终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严格执行上级对蚕茧的收购政策及规定,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实行蚕茧预检、估产制度。

及时组织蚕农进行交售,保证蚕茧数量和质量,提高蚕农和企业的共同经济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一是围绕市、县、镇发展蚕桑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产业化进程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种养力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力争把适宜种桑田地全部规划种桑,真正打造种桑养蚕专业村。

二是以发展蚕桑产业为导向,构造发展循环经济的和谐氛围,奋力打造以蚕桑、食用菌、生猪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真正使我村成为农民创收、增效、致富的产业大村。

最后,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请各位领导经常到我村指导工作。

[蚕桑产业现场会汇报材料]篇一:现场会汇报材料创建文明生态校园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双庙明德学校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初见曙光蒋云山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双庙明德学校是根据县和的要求,依托危房改造和明德捐赠项目,历经2年的建设发展起来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如今,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规模逐渐扩大。

下面,我仅就我校生态校园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并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以利改进。

一、更新办学理念。

努力将我校打造成一个花园式、家园式学校(理念)为了更好的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根据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以创建生态校园为切入点,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注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两个基地,拓展教育教学渠道,努力打造花园式、家园式学校,从基础上提升学校的育人品位,服务学生,贡献社会。

二、精心谋划,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发展路子(方针策略)为把我校的生态园办出特色,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们专门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并吸收有专业技术的老师参加。

根据我校实际,经过集体研究讨论,一致通过生态校园建设的方案——全力打造生态基地建设:一是花园基地;二是菜园基地;三是果园基地;四是生态循环系统。

(决议形成之后,校领导亲自带头,带领广大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到基地建设中来,齐动手,共谋划,开创我校生态园建设的新篇章。

)三、领导带头,师生通力合作,投身我校生态校园建设实际(实践管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如期竣工并已投入使用,运转良好。

特别是春季现场会之后。

学校按照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截止到目前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打造家园式学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在生态校园建设中。

我们本着“服务至上”的思想,构建了“一切方便师生”的服务体系:1、纯绿色的伙食原材料:我们将栽植、种植、养殖基地生产的果、菜、肉提供给食堂,改善师生伙食,并按成本价核算,既让师生吃上放心菜,又可减少学生经济负担。

2、干净整洁的就餐场所: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的师生食堂,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操作规范、食品丰富、物美价廉。

微机刷卡售饭,方便快捷。

师生在这里用餐,倍感舒心。

3、温馨舒适的住宿条件:我校现有学生宿舍五栋38间,可以满足450名学生住宿。

宿舍干净整洁,宽敞明亮。

内设警示语和温馨提示栏,冬季统一供暖。

环境幽雅温馨,与喧闹的教学区离而不分,使学生住宿安静舒适。

4、方便实用的洗浴设施:60立方米的浴池于20XX年10月份开工,并于11月15日前完成了基础设施的主体工程。

浴室建成后,会大大的方便师生洗浴。

5、多功能的生态厕所:本厕所是国家支援西部地区旱厕改造工程所建的生态环保型厕所,是我省500院校的试点工程之一,是秦皇岛市活动基地和果园管理新技术推广的有效平台。

学生通过参加果园实践劳动,学习并掌握了果树嫁接的技术,学到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

了解了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一般知识,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

同时,还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2、种植基地(菜园)建设:20XX年2月,开学时即启动菜园子建设工程,开始种植部分蔬菜:土豆、香菜、豌豆、大蒜、菠菜、油菜、水萝卜;秋季种植萝卜和白菜。

作为学校菜地生产实验实习基地,实行立体种殖和管理,采用先进技术,构设立体框架,四季种植相衔接。

注重实用、美观、绿化和园艺效果为一体,同时具有观赏性和实效性。

半年来的实践证明:菜园子工程,既有新鲜的纯绿色蔬菜的收入,又使学生在参加菜园实践劳动过程中培养劳动能力,学到一技之长。

同时还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使校园更加靓丽多姿。

3、花园建设:我校整体结构由生活区和教学区两部分组成。

生活区里,整齐的七块菜地和四个立体菜棚交相辉映,浑然成趣,实现着立体栽植和美化校园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