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诺实验

雷诺实验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液体在圆管中流动时的层流和紊流现象,区分其流动特征及转换情况,加深对层流、紊流形态的感性认识和对雷诺数的理解。

2、测定颜色水在管中不同状态下的雷诺数Re
二、实验原理
液体的两种不同流态及其条件
液体在管道中流动,当流速不同时,会呈现两种不同的流态:层流和紊流。

当流速较小时,管中液体质点以平行而互不混掺的方式作直线运动,这种流动形态称为层流;随着流速的增大,液体形成的直线逐渐变得颤动、弯曲,但仍能保持线状运动;流速继续增大,液体的流动开始变得没有固定的形态,液体质点互相混掺和碰撞,向四周扩散,使全管水流着色,这种流动形态成为紊流。

它们的区别在于:流动过程中液体层之间是否发生混掺现象。

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转化取决于雷诺数:νVd
R e =
式中,V ——断面平均流速,m 3/s
d ——圆管直径
ν——液体的运动粘滞系数,m 2/s
当Re <Re c (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Re c =2300;
当Re >'
c Re (上临界雷诺数)时为紊流状态,Re c 在4000~12000之间。

三、实验步骤
(1)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2) 熟悉仪器,核对设备编号,记录管径,水温等有关常数。

(3) 打开供水开关,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关闭阀门,检查测压管液
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须进行排气调平(多开关几次排走气泡)。

(4)观察流动状态:将阀门微微打开,待水流稳定后,打开装有颜色水的容
器开关,使颜色水注入水流。

当颜色水在试验圆管中呈现一条稳定的直线时,此时管内即为层流流态。

然后逐渐开大阀门,增大流量,这时颜色水开始颤动、弯曲,并逐渐扩散,当扩散至全管,水流紊乱到看不清流线时,这便是紊流状态。

(5)将阀门开至最大,然后逐步关小阀门,使管内流量逐步减少;每改变一
次流量,均需等待2~3min ,待水流平稳后,测定每次的流量、水温和1,2两段面间的水头损失(即测压管读数之差)。

为提高实验精度、便于分析整理结果,实验次数尽可能多一些,要求改变流量不少于10次。

(6) 相反,将阀门由小开至最大,使管内;流速逐渐增大,重复上述步骤(5),也做10次以上。

(7) 查数据记录表是否有缺漏、是否有某个数据明显地不合理,若有此情
况,应进行补正。

(8)实验结束,按步骤(3)校核各测压水面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
关闭电源开关,关闭电源开关,拔掉电源插头。

四、实验数据及整理
1、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管径d=Φ14mm 实验温度t= ℃ 运动粘度ν
2、整理、计算表
= cm 2/s
表中:水体积V ’和时间T 由实验直接测量得到 Q=
T V ' V=ρ
Q (ρ为水的密度) 再根据公式
νVd
R e =
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得到每组对应的雷诺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