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要点学纲一、△古代文明的扩展(参见表2)(一)农耕文明的扩展:1.影响因素; 2.概况:扩展范围和方式。
(二)希腊(海洋)文明的扩展:1.地域范围; 2.概况:扩展方式。
(三)文明扩展的影响二、▲古代世界的帝国(参见表2)(一)波斯帝国:1.崛起时间; 2.征服与扩张; 3.政治统治。
(二)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1.崛起时间; 2.征服与扩张; 3.政治统治。
(三)罗马帝国:1.崛起时间;2.征服与扩张;3.政治与思想统治;4.帝国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灭亡三、▲文明的交流(一)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表现)1.思想、技术、文化传播;2.经贸和文化交流;3.遣使往来一、古代文明的扩展文明类型农耕文明希腊(海洋)文明扩展地域西亚、北非的大河流域及附近农耕区域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扩展方式武力扩张移民(或殖民)影响因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⑴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⑵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利于航海和海外贸易,这里工商业比较发达;⑶古希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扩张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二、古代世界的帝国(表2)世界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崛起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1世纪1—2世纪征服与扩张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在灭亡波斯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在征服意大利之后,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政治与思想统治⑴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政权核心和最高主宰,相信君权神授;⑵地方实行行省制(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⑴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⑵地方实行行省制;⑶推广希腊文化⑴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在帝国征服地区实行行省制;⑵法律制度更加完善;⑶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走向衰亡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4世纪末帝国分裂,5世纪后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三、文明的交流1.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文明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
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后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为拉丁字母。
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几乎是今天欧洲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
3.东汉时,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即当时的罗马帝国)。
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一、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
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 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
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道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另一都城波斯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
通向中亚的驿道的长度不在“御道”之下,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
为什么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9分)1.政治:实现或巩固对辽阔疆域统治的需要(利于军队调动、政令畅达);2.军事:进行征服和扩张,保证后勤补给的需要;3.经济文化: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字母文字的广泛传播简述字母文字的演变历史。
为什么字母文字会被广泛接受?(12分)1.演变历史:略。
(6分)2.被广泛接受原因:⑴经济因素:古代亚非欧帝国,商业比较发达,经济交往的需要;(2分)⑵字母文字的优势:书写简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和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
(4分)三、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材料一: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
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
”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48卷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
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
其人质直,市无二价。
谷食常贱,国用富饶。
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
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⑴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6分)状况:①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②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市无二价”),商品经济发达;③交通发达(“乘驿至王都”);④对外贸易发展(“与安息、天竺交市”)。
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⑵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
根据材料一、二,这种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安息人(在大秦和汉朝之间从事转手贸易,获利丰厚)的“遮阂”,即阻隔。
(2分)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6分)特点:①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②通过丝绸之路;③以经济联系为主。
⑷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有哪些?(6分)主要条件有:①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②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西域);③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④大国之间交往的愿望等。
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认知结构』『限时训练』总分30分,限时15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14分。
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
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D)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经济形态的影响2.柏拉图说:“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兴起的重要客观条件是(B)A.山地B.海洋C.河流D.湖泊3.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材料主要说明(A)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4.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
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有利于(B)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希腊文化推广和东传C.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D.印度佛教的广泛传播5.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材料表明罗马城(A)A.是当时世界性商业都市B.垄断了地中海世界的商贸路线C.是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D.控制着世界各地的生产和交易6.在奴隶制时代,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是(C)①武力扩张与征服②神话、艺术与文字传播③技术传播④宗教和思想传播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7.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
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彼此以自身的世界观忖度着对方,因为它们从未有过事实上的直接接触。
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
这条“道路”是(B)A.罗马大道B.丝绸之路C.波斯御道D.中国驰道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图1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图2 公元前4世纪末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图3 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回答:⑴读图1,波斯帝国版图辽阔,民族成份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些重要措施?(8分)措施:①加强王权,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并神化自己的权力(说是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重要职位;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让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④修建道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
⑵根据上述地图和所学知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何相似之处?(4分)相似之处:①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②疆域都包括地中海东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③都实行行省制度等。
(每点2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4分)作用:①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把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或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②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或促进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