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间音乐--咸水歌
史料记载
咸水歌是疍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清人屈翁山的《广东新语·诗语》中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可见咸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很流行。过去,浮家泛宅的人不断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散居在中山、斗门、顺德等地,以种禾、蔗、蕉、养鱼为主,同时也种桑养蚕,操捕鱼业,人们称他们为“疍家人”,讲疍家话为主。他们在开发美丽家园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产生了丰富的民歌。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简介:
咸水歌,是劳作的人们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分布:
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白话渔歌”,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主要流传于中山、珠海、番禺、顺德、东莞、阳江、湛江、新会等地。
名字缘由:
此外,广东沿海其他地区如阳江、电白及香港长洲岛、澳门等地有与“正宗”咸水歌曲调相近的渔歌。上述这些地区长期同大海的咸水打交道,咸水歌之得名即与此有关。
性质特征
构成
咸水歌有长句,短句两种形式,各有不同的音调和拉腔,而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它一般是由上句和下句组成,也就是单乐段体,这种单乐段体多数用在独唱或是问答式的对唱曲中;也有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复乐段体;有时,因为歌头、衬词,或者是叙事的需要,会把乐段扩充或延长,从而构成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如'长句咸水歌',或是叙事形式的长诗,但其结构基本上还是保持在四句为一乐段的复乐段体。
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周次/星期
节次
课题
广东民间音乐——咸水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顺德传统的咸水歌。
2、重新激发学生对顺德本土的音乐咸水歌的欣赏兴趣,为弘扬本土文化出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
认识、了解顺德咸水歌。
难点
学唱咸水歌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
旋律
它是以第一、二乐句为基本形态作旋律发展,除了歌头、中间的停顿和歌尾基本固定外,中间的旋律都是围绕主音以二度级进、上行或下行、加花或减花来表现;乐句中间的旋律构成多数是'因字落腔',
导入,讲解。
教师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服从于语言声调的高低,处理比较机动灵活。因此,同是一个唱腔的'咸水歌',第一段词的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第二段词的旋律就会有所不同,只是它的歌头、歌尾或拖腔不变,这就形成了'咸水歌'的特点。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顺德咸水歌曾鼎盛一时。文化大革命期间,咸水歌被禁唱,,今年七十岁的老人可能还依晰有记忆,而50岁的人只能是会唱一点点。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年轻一代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的改变,使咸水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当地多数人已不知咸水歌为何物,咸水歌的濒危状况可想而知。
观赏视频,拓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