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昼日烦躁不得眠:昼日阳旺,虚阳得助与阴邪抗争
夜而安静:夜间阳衰,虚阳无助,不能与阴邪抗争 【脉证】不呕不渴,无表证:非少阳、阳明、太阳病
脉沉微:阳气暴伤,鼓动无力
身无大热者:阴寒内盛,逼迫虚阳外越
【病机】阳气暴虚,阴寒内盛
【治法】急救回阳
【方药】干姜附子汤 生附子
干姜
破阴回阳 温中散寒
2.茯苓四逆汤证 【原文】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燥者,茯 苓四逆湯主之。 (69)
桂枝 辛甘性温,入心助阳
甘草 甘温补中益气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原文】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 龍骨牡蠣湯主之。 (118)
烦躁:心主神明,心阳虚,心神不敛 【脉证】
心悸:心阳虚,空虚无主
【病机】心阳虚弱,心神不敛 【治法】温通心阳,潜镇安神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 甘草
辛甘性温,入心助阳 甘温补中益气
【脉证】 烦燥:误治后阴阳两伤,水火失济, 心神不安
【病机】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
【治法】回阳益阴 【方药】茯苓四逆汤
茯苓 人参 附子 健脾益气 益气生津
干姜
甘草
回阳救逆
宁心安神 回阳中有益阴之效,益阴之中有助阳之功
3.真武汤证
【原文】太陽病發汗, 汗出不解,其人仍發 熱,心下悸,頭眩,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1.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傷寒若吐若下 後,心下逆滿,氣上沖 胸,起則頭眩,脈沉緊, 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 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 草湯主之。(67)
气上冲胸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脾虚水停,阻碍 气机,水气上冲 【脉证】 头眩:阳虚清阳不升,清窍为水气所蒙蔽
脉沉紧:沉主里主水,紧主寒
龙骨 牡蛎
潜镇安神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原文】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 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主之。 (112)
惊狂,卧起不安:心阳虚,心神不敛,
【脉证】
痰浊扰心
心悸:心阳虚,空虚无主
【病机】心阳虚弱,心神不敛,复被痰扰 【治法】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兼化痰浊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
淡渗利水 通阳化气利水 培土健脾以制水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 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 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煎服法】1.甘澜水煎煮,去其水性,以不助肾邪 2.先煮茯苓,用量独重,加强利水排邪之力
桂枝
芍药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生姜 大枣 甘草 辛甘合化,补益中焦
破阴结,利小便,去水气
5.苓桂草枣汤证 【原文】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 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65)
【脉证】脐下悸,欲作奔豚:过汗伤阳,致心火不 能镇摄肾水,肾水欲上泛
【病机】心阳虚弱,下焦的水寒之气欲上犯 【治法】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治法】温运健脾,消滞除满
【方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 生姜 半夏 甘草 人参 苦温行气除满 辛温宣散水气 燥湿开结 健脾益气
3.小建中汤证
【原文】傷寒二三日, 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 湯主之。(102)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 取三升,去滓,內飴, 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 升,一服。嘔家不可用 建中湯,以甜故也。
心悸:里虚邪扰,气血不足,心无所主 【脉证】
心烦:邪扰神志不宁
【病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治法】温中补虚,调和气血
【方药】小建中汤
饴糖 桂枝 生姜 芍药 甘草 大枣 甘温补中 温通心脾阳气 酸甘化阴,养血和营,缓急止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桂枝人参汤证
【原文】太陽病,外證 未除,而數下之,遂協 熱而利,利下不止,心 下痞硬,表裏不解者, 桂枝人參湯主之。(163)
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蜀漆 龙骨 牡蛎
辛甘性温 甘温补中益气
涤痰散结 潜镇安神
入心助阳
补益中焦
桂枝甘草汤 证
桂枝甘草龙 骨牡蛎汤证
桂枝去芍药 加牡蛎龙骨 救逆汤证
心阳虚证鉴别表
病机
相同点
不同点
脉证
治法
心阳虚轻证 心下悸,欲得按 温通心阳
心阳虚
心阳虚,心 神浮越
心阳虚,心 神浮越,兼 痰浊扰心
烦躁
温通心阳 潜镇安神
惊狂,卧起不安 温通心阳 潜镇安神 兼化痰浊
4.桂枝加桂汤证 【原文】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 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 桂枝加桂湯,更加桂枝二兩也。 (117)
核起而赤:寒闭阳郁 【脉证】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心阳虚弱,下焦的 阴寒之气上逆
【病机】心阳虚弱,下焦的阴寒之气上逆 【治法】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方药】桂枝加桂汤
【病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降 冲【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淡渗利水 通阳化气平冲降逆 健脾燥湿 补脾益气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原文】發汗後, 腹脹滿者,厚朴生 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主之。(66)
【脉证】
腹胀满: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湿浊内 生,气机阻滞
【病机】脾虚湿阻,气机阻滞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三、虚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三、虚证 (一)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原文】發汗過多,其 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 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 主之。(64)
【脉证】 心下悸,欲得按:心阳虚,空虚无主 叉手自冒心:虚则喜按
【病机】发汗过多,损伤心阳,心失所养 【治法】温通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汤
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草枣汤证鉴别
病机
证候
治则
方药
桂枝加桂汤证 苓桂草枣汤证
心阳虚弱, 下焦阴寒之
气上逆
心发奔豚, 气从心下上 冲心有典型
奔豚证
心阳虚损, 脐下悸,欲
下焦水寒之 作奔豚,
气欲上逆
无典型奔
豚症候
温通心阳 平冲降逆
温通心阳 化气行水
桂枝加桂汤 重用桂枝
苓桂甘枣汤 重用茯苓
三、虚证 (二)脾阳虚证
心下痞硬
利下不止:脾虚清阳不升 【脉证】
心下痞硬:浊阴不降,气机阻滞,壅塞胃脘
【病机】中焦阳虚兼表不解 【治法】温中解表 【方药】桂枝人参汤
桂枝 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
解表温中 补脾益气 调和诸药 健脾燥湿 温中散寒
三、虚证 (三)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原文】下之後,複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 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 無大熱者,幹姜附子湯主之。 (6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