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识字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宜、层、染”等12个生字,会写“宜、色”等10个生字。

(2)识记12个成语,大致理解词意,并能熟练朗读词语。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音节掌握字音,熟读成语。

(2)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成语所表达的画面,大致理解成语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识记12个成语,大致理解词意。

2、引导学生借助画面与生活实际的联想来理解词意。

3、“叠、翠、爽”等字的字形识记及掌握一字多组的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

2、掌握字音,熟读成语,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致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景色宜人的金秋时节。

(板书课题)二、读中识字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

要求: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层、尽、染、淡、登、翠”等字)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指导观察教材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指名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首歌,她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丰收的粮食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各色的瓜果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同学们,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就能感觉到秋天就在我们的身边!五、布置作业1、规范地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成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10个生字。

2、复习巩固成语,通过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二、在写中巩固识字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三、实践活动(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四、总结课文教师:同学们,秋天是那么美丽,她永远是属于我们的,她时刻向我们敞开多彩的胸怀,就让我们走进秋天,融入大自然吧,我们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是那么美好!五、课堂作业1、熟练地朗读课文和课后词语。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3、画一画你见过的秋天景色。

板书设计:识字1层林尽染叠翠流金金秋时节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景色宜人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秋收冬藏春华秋实教学反思:1、秋天的图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图文结合,想象秋天的美丽景色.(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读为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图形的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丰收景象,赞美创造丰收景象的勤劳的人们。

2、认识8个生字,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8个字。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指导字音:梨笼颊浪勤劳四、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课堂小结:教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六、扩展活动: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七、作业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8个字。

背诵课文。

2、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过程一、复习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2、背诵课文。

二、新课教学(一)认记生字字音: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2、重点指导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二)识记字形1、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2、提示可以利用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等方法来记忆生字。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四)范写指导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课堂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将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

同学们可以画秋天,可以做贺卡,可以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

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班会上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作业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2、我会做:(1)用落叶做书签(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板书设计:1、秋天的图画灯笼(梨子)脸颊(苹果)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波浪(稻子)美丽火把(高粱)教后反思:2、黄山奇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课文中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黄山奇石的奇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等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会14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区、峰、著、状”的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三幅图画: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石头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把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

找出最巧妙的识计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峰:要何“锋”区别字形。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闻名:有名。

“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过程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

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

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二、逐段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1)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

(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2)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提问: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指导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

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思考:图上的岩石像什么?A、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B、帮助学生理解“翻滚的云海”,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

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C、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观察第三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