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湖文化简介

西湖文化简介


谢谢观赏
易北河谷就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这警示我们,申
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不能将文化遗产当成“摇钱 树”、“提款机”,坚决不干竭泽而渔、焚琴煮鹤的蠢 事。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文化遗 产观,在保护和开发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加强保 护工作放在第一位,力戒重蹈一些世界遗产过度开发和 过度商业化的覆辙。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 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著称。每 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 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 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 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 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 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 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 断,故称断桥。
全是开放式的,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进出,
这样的世界遗产,全世界也不多。欧洲有几 处开放式古遗址,但面积小,客流量远远小 于西湖景观。 开放式的西湖景观该如何保护?在保护的同 时,又将如何更好地“还湖于民”?也许, 西湖的保护与发展,将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 一个全新的样本。
原因分析
1。定位准确。西湖申遗定位:西湖,是世界遗产中独一无二的“湖”“文化景观”。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 麓,濒临外西湖。凭临湖水,登楼 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 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 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 水可望。古今皆有赞叹平湖秋月的 诗词传世,也有平湖秋月的相关乐 曲。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 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 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 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 荷”。
措施
• 第一,加强科学规划,把握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 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始终将保护自然遗产放在第一位, 确立全面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的目标, 履行好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 • 第二,开展全面整治工作,拆除与世界自然遗产要求 不符的各类建筑,同时改造社区房屋,新添各类生态 环保监测点,改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 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审批 开发项目,确保投资项目不影响景区环境保护工作。 做好景区绿化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 • 第四,切实加强对景区群众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 围,提高景区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 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 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宋朝苏轼任杭 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 成。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 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堤上 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冬浦、跨虹 六桥,古朴美观。
•背景 •西湖十景 •西湖申遗
西湖简介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 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 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 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 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而断桥上的白娘子更 为西湖增添了几许浪漫色彩。西湖古称“钱塘湖”,古代诗 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所以又名“西子湖”。 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 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 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 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平
型,摹习西湖的“和谐之美”。
成功的利弊
第一,西湖全球知名,欧美游客会大幅增加。西湖由于申报的是文化景观 遗产,因此,旅游的普通游客对导游、景区的要求会更高,大家不再满足 山水美,更想知道每座桥每棵树背后的故事。 第二,刺激杭州城市软硬件的提升,包括西湖景区周边的酒店、购物中心、 农家乐、交通、餐馆等。多国语言、服务态度、商品品质都会有促进作用。 第三,西湖今年申遗成功后,预计会有很多国内旅游社(或自游行),带 着内心的热爱和祝福(中国式情节)来旅游。可带动杭州西湖以外的景点, 如西溪、运河、宋城、千岛湖等其它景区人气,同时拉动交通、住宿、餐 饮、休闲、购物等三产消费。 第四,政府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并由人大通过立法,对景区今后的管理和保 护提供法律依旧。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西湖的破坏。 第五,最重要的一点,公民意识的提高,以往由政府主导的西湖保护会成 为以公民为主导的全民保护。此外,大家也会去挖掘西湖的故事,全国5A 和世遗景区那么多,很少有哪个景点说出名字大家都会联想到故事的。至 少说到杭州西湖,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白蛇传、苏东坡等等。
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
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 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 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中国现有的两个文化景观类遗产五台山和庐山,都 是以双遗产申报后,但最终被世遗组织评估时划为文化景观类的。西湖最终选择了以 “文化景观”申报,最能体现出西湖突出的世界普遍价值。 2. 支撑得当。西湖突出普遍的价值(OUV)——和谐之美。《世界遗产大会关于西湖 的决议草案及OUV声明》中指出,自中国唐代起,历代文学家和画家留下了无数颂扬 西湖美景的诗篇和画卷。自南宋起,西湖十景就被认定为理想的经典景观,它们体现了 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正如唐宋两代的文学家和学者所描绘的那样,西湖极为清晰地展 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理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不少地方以湖、堤造
从左到右依次为:三潭印月, 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花港 观鱼,双峰插云
西 湖 申 遗
•申遗过程结果 •成功的原因 •对杭州的影响 •如何保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
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 十年磨一剑,西湖申遗成功了,但像这样完
弊端
弊端就是,景区可能会因为西湖申遗成功 而有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加上西湖又是 免费的,大家的热情恐怕难以拒绝。私家 车、车流、人为活动都会造成对景区建筑、 植被、动物的伤害,因此对杭州的软件管 理、政府效能、景区监察等都是考验。
我们该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西湖?
申遗成功并非万事大吉,后续的保护更为重要,如果保 护不力或者管理跟不上,随时可能被世界遗产名录踢出 去。由于重开发、轻保护,2009 年6月,德国德累斯顿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 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 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 花。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 景园。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
柳浪桥和学士桥。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有
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 “柳浪闻莺”之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