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取得的五方面成效

我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取得的五方面成效

我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取得五方面成效:发展改革委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08年—2011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目前各项建设任务进展良好,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4年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林木保存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退耕农户口粮自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退耕农户生活方式发生可喜变化;退耕农户长远生计有了基本保障。

过去4年,我国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区补植补造力度,使4亿多亩退耕林木得到有效保护。

据统计局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工程区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到98.9%。

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和补植补造,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进一步增加,风沙危害不断减轻,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碳汇能力显著提高。

截至去年年底,项目区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2653万亩,参加基本口粮田建设的退耕户人均累计建成1.48亩,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以上,解决了近2000万退耕农民的吃饭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2007年以来,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1%,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

其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25%,对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5%。

目前,项目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29万口,节煤节柴灶(炕)127万台(铺),太阳能灶71万台,太阳能热水器33万套,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消费方式逐步成为农村能源消费的新亮点。

据估算,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善,保护了2000多万亩森林资源免遭砍伐破坏。

退耕还林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批农林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

截至2011年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累计建成优势林果茶业和种植业4199万亩,发展特色畜禽养殖1733万头(只)。

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项目进展不平衡,部分项目进展较慢;个别地方项目和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主要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擅自调整建设任务计划、虚报或多头申报骗取资金、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部分地方工作经费和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补助标准相对偏低;后期管护难度加大。

抚育、护林防火等后期管护任务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沼气池等建成后使用率不高。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62亿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新华社10月7日电(记者江国成)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2008—2011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

目前各项建设任务进展良好。

迄今为止,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累计下达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3166万亩;户用沼气池185万口,节煤节柴灶(炕)144万台(铺),太阳能灶76万台,太阳能热水器57万套,薪炭林336万亩;生态移民65万人;农民技能培训806万人次;补植补造6014万亩;安排林果茶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一批后续产业项目。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区、市)及XX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实施,截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配套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25亿亩,涉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7年,国务院决定将退耕还林工程从全面推进转入巩固成果阶段,提出了“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并明确了两大目标和两大政策: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延长和调整对退耕农户的直接补助,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同时,集中力量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和补植补造等重点工作。

去年,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适当调整了专项建设任务。

规划经过调整后,全国将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近6000万亩;户用沼气池380万口、太阳能灶168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68万套;实施生态移民118万人;发展一批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后续产业;开展补植补造7785万亩。

2010年以来,有关部门已组织两次对专项规划实施和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组织XX、XX等14个省(区、市)审计部门对本地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及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督促地方进行整改,完善工程管理措施。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1999年至2006年,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25亿亩。

2007年国务院决定将退耕还林工程转入巩固成果阶段,提出了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和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两大目标,延长了对退耕农户的直接补助政策。

几年来,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广大农户积极参与,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面积保存率达到98.9%,工程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2600多万亩,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速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很多农户用上沼气池、节煤节柴灶、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方式发生可喜变化。

会议指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仍处于关键阶段,要突出工作重点,继续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一要着力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

实施巩固成果建设项目要以困难地区和困难退耕户为重点。

二要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

有关地区省级人民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责,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专项资金运行安全。

三要加强建设成果后期管护。

做好林木抚育、补植补造、森林防火等工作,提高退耕还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引导农户树立主体意识,切实搞好沼气等建设成果日常维护。

四要加强效益监测,开展巩固成果成效评估。

会议要求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适当安排“十二五”时期重点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任务。

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适当提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分项目的补助标准。

我国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取得明显成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总结3年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经验,深入推进各项工作,2011年7月11-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XXXX市召开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暨现场会。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以及水利部副部长X宁、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国家林业局副局长X永利、财政部有关司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XX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到会祝贺并致辞。

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区25个省区市和XX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农业厅(局)、水利厅(局)、林业厅(局)有关负责同志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实地考察了武鸣县、都安县有关农村能源、基本口粮田、后续产业与农民技能培训等建设项目点。

XXXX市、XXXX市、XX翼城县、XX彭阳县、XX甘谷县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交流了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

会议认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退耕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3年多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广大退耕农户积极参与,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累计下达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2364万亩;户用沼气池181万口,节煤节柴灶99万台,太阳灶(热水器)70万台;生态移民47万人;安排林果茶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一批后续产业项目,农民技能培训716万人;补植补造5393万亩。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约336亿元。

截至今年5月底,25个省(区、市)和XX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1795万亩;户用沼气130万口,节柴节煤灶炕78万台(铺),建成薪炭林201万亩;完成生态移民37万多人;发展优势林果茶业和种植业2418万亩,特色畜禽养殖1674万头(只);完成补植补造4694万亩。

国家统计局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末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为98.9%;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4521元,比2009年增加658元,实际增长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粮食自给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退耕农户人均生产粮食649公斤,比上年增加41公斤,增长6.8%;生活条件继续改善,退耕农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5平米,用能结构不断优化,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

会议指出,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建设项目进展缓慢、项目和资金管理不够严格、后期管护工作亟待加强等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会议强调,农村能源建设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是促进农业循环利用的需要,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依据当地地理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实力,科学规划农村能源,合理安排项目建设。

要加强配套建设,稳步推进“一池三改”建设,提高“三沼”综合利用水平。

要加快技术推广创新,着力解决沼气池产气率低、出料困难,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低,沼气生产的工业化和产业化滞后等问题。

要加强后续服务管理及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保障农村能源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要根据户用沼气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考虑到建设成本大幅上升的实际,适当提高建设补助标准。

会议要求,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确保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标。

各地方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组织好、实施好,确保到2015年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的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

要严格执行规划计划,今年国家批复调整的规划是科学合理安排年度工程进度的重要依据,各地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规划和计划。

要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各地在安排年度任务和专项资金时,要全部落实到退耕农户,并向困难地区和困难农户倾斜。

要加强工程管理,克服重任务下达、轻监督管理的倾向,按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程、监督程序和检查验收制度。

要加强信息统计和效益监测工作,严格按照信息统计报送制度要求,及时报送项目进展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