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工业含义及意义

生态工业含义及意义

生态工业含义及意义
1.生态农业离不开生态工业
工业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必经的历史阶段,但是传统的工业生产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改造为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就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生态化生产方式,它是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力求把工业生产过程纳入全球生态系统中,使得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系统:
(1)充分、合理、节约地利用资源;
(2)把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
(3)多层次利用废弃物;
(4)把传统工业中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转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的污染防治。

2.生态工业的生产方式
从“生产——流通——消费”一体化的系统原则出发,把传统工业“原料——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入环境”这一单向的开环的线性过程,即:
投入(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生产最大化——污染——废弃物,导致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枯竭,改造成“原料——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的闭环系统,即:
投入(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生产最大化——污染最小——废弃物,有效地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注重产品的质量
消费导向循环使用,注重生产的效率3.生态工业的原理
生态工业按照自然界再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增长的规律,把工业生产过程放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安排,力求节能、减排投入——生产——产出——循环使用
4.生态工业的目标
(1)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

(2)节能、省料、节水。

把工业生产过程组织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以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使工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协调发展,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5.循环经济是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把传统工业的线性生产过程,改造为物质闭环流动型或资源循环。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低熵化发展模式,它在工业中推行的清洁生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概念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在1989年首先提出的,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推广。

清洁生产实质上就是在工业中进行生态化生产。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是:
(1)目标: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原则:
“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和Replace(替代化)”,即4R原则。

(3)特征:
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

(4)模式: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工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传统工业的线性生产有两个弊端:
一是“末端控制”,把保护环境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生产过程与生活活动已造成的污染治理上;二是“废弃物丢弃”,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生态工业针对传统工业的高消耗、高污染,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进行根本改造,把传统工业线性的开环模式,改造成生态工业循环的闭环系统,即:
传统工业:
原料——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入环境
生态工业:
原料——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废品利用(二次原料资源)
生态工业的发展理念,是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是一种既满足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发展工业生产的最优化模式。

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生态工业,工业生产过程并不是孤立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和自然界发展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

生态工业的指标,是把生态环境优化作为衡量工业发展的质量和程度的基本标志。

生态工业的目标在于: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多层次利用废弃物。

要把终端治理转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的污染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