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友梅《资产评估学基础》(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周友梅《资产评估学基础》(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复原重置成本?什么是更新重置成本?
答:资产的重置成本又分为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两类。

(1)复原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基准日,用与估价对象同样的生产材料、生产及设计标准、工艺质量,重新生产与估价对象全新状况同样的资产即复制品的成本。

(2)更新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基准日,运用现代生产材料、生产及设计标准、工艺质量,重新生产一项与估价对象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资产的成本。

在计算重置成本时,如果同时拥有计算更新重置成本和复原重置成本的资料,应选择计算更新重置成本。

一方面,更新重置成本比复原重置成本便宜,因为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采用新技术生产相同功能的资产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根据资产评估的替代原则,应选择更新重置成本。

另一方面,采用新型设计、材料、工艺制造的资产,无论从使用性能还是成本耗费方面都会优于旧资产。

由此可见,更新重置成本与复原重置成本的差异体现在超额投资成本和超额运营成本两个方面。

2.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的内涵是什么?
答:(1)实体性贬值
实体性贬值即资产的有形损耗,是由于资产使用磨损和自然损耗造成的贬值。

由于评估对象一般都不是全新状态的资产,因此大多存在实体性贬值。

实体性贬值通常依据新旧程度包括表体及内部构件、部件的损耗程度来确定。

(2)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技术相对落后而造成的资产价值贬值。

由于效能更高的资产广泛使用,原有资产显得生产效率差、精度低下、劳动投入大、产品成本高、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使企业投入相对增加、产出相对下降,这就是被估资产相对于更新资产的功能性贬值。

估算功能性贬值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比较,复原重置成本大于更新重置成本的差额,即为一次性投资的功能性贬值;另一种方法是用技术陈旧过时的资产生产成本与新技术资产的生产成本比较,如比较能源、原材料、人工消耗等的高低,从而估算由于过时的陈旧技术使生产成本比新的先进技术增大支出的部分,即营运性贬值,以此来确定功能性贬值。

(3)经济性贬值
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界经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资产价值贬值。

如市场变化导致工厂开工不足或产品价格下降等经济因素使企业收益下降而带来的资产贬值。

我国在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单项资产评估时,一般不考虑资产的经济性贬值。

3.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1)适用范围
①成本法适合评估劳动创造的可复制的资产、专用资产和单项资产;
②市场法适合评估具有一定通用性、能够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的资产。

③收益法适合评估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和企业整体资产;
当然评估方法与评估对象相适应也存在交叉的情况,例如通用性资产同时适合采用成本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

(2)成本法的优缺点
成本法的优点:成本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一些存在无形损耗或贬值不大的资产评估,操作简便。

对一些没有收益的单项资产及市场上很难找到交易参照性的评估对象,如社会公用设施,成本法更为适用。

成本法的缺点①对整体资产进行评估,运用成本法,需要将其分解为单项资产逐项评估,然后汇总,比较费时;②各类贬值因素较抽象,难以准确量化;③商誉等无形资产无法单独运用成本法进行评估,需要运用其他方法结合评估。

(3)市场法的优缺点
市场法的优点:①市场法是国际公认的资产评估三大基本方法之一,适用面广,凡是现行市场有交易的,包括整体资产和无形资产、一些流动资产及很多单项资产,均可采用;②市场法充分考虑了现时市场变化因素,符合实际情况;③评估方法直观简单,又比较准确地反映被评估资产的现行价值,评估结果容易被交易双方接受。

市场法的缺点
①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价值必须具备一个公平、活跃的交易市场,这使得该方法的运用受到一定的局限;②不适用于专用设备、机器、大部分无形资产以及受到地区、环境等因素严格限制的一些资产的评估;③确定比较项目的差异难度较大,在很多情况下难以用数学公式进行量化,往往要靠评估人员的经验判断,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4)收益法的优缺点
收益法的优点:①收益法可以比较真实和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格,而且与投资决策紧密结合,应用此法评估的资产价格易为买卖双方所接受。

②这种方法从资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出发,紧扣被评估资产的收益进行评估,真正体现了资产商品化在交易市场上的实际价值。

③对具有连续性、高效益的资产,特别是整体资产评估,收益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资产数量大、单项资产数量多时,成本法、市场法工作量大,而用收益法较为方便,只要掌握资产的收益额、折现率、收益期限三项参数,评估过程简单,评估结果准确。

特别是一些成本法和市场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收益法的缺点:①预期收益预测的难度较大,不仅受主观判断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受到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②评估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生产经营性资产的评估,折现率和资本化率比较难以确定。

没有独立收益能力,没有连续性收益,或收益达不到一定水平的资产,不能采用收益法。

4.功能性贬值的估算应按什么步骤进行?
答:估算功能性贬值,主要是估算资产的效用、生产加工能力、工耗、物耗、能耗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成本增加或效益降低,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
(1)对比被评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与功能相同但性能更好的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的差异。

(2)确定净超额运营成本。

由于企业支付的运营成本是在税前扣除的,企业支付的超额运营成本会引致税前利润额下降、所得税额降低,使得企业负担的运营成本低于其实际支付额。

因此,净超额运营成本是超额运营成本扣除其抵减的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3)估计被评估资产的剩余寿命。

(4)以适当的折现率将被评估资产在剩余寿命内每年的超额运营成本折现,这些折现值之和就是被评估资产功能性损耗(贬值)。

计算公式为:
式中:C1i——第i年被评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
C2i——第i年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
C1i—C2i——第i年被评估资产的超额运营成本;
T——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r——折现率。

此外,功能性贬值的估算还可以通过超额投资成本的估算进行,即超额投资成本可视同功能性贬值,计算公式为:
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
5.如何确定折现率?
答:折现率是一种期望投资报酬率,是指在投资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投资所期望的最低报酬。

折现率由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组成。

无风险报酬率一般是参照同期国库券利率。

风险报酬率是指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报酬率。

在资产评估中,因资产的行业分布、种类、市场条件等的不同,其折现率亦不相同。

确定折现率常用的方法有市场比较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

(1)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可以通过市场上相似资产投资收益的调查和比较得到被评估资产的折现率。

例如,在资产交易市场上调查,得到三个与待评估机器设备同类的资产交易事例,经分析,它们的投资收益回报率分别为11%、12%、13.6%,则取其平均数12.2%作为被评估资产的折现率。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是通过一项资本投资的回报率与投资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回报率来衡量该投资的风险补偿。

当然应该明确的是该模型确定的折现率是资产的权益成本,而非资本成本。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的折现率确定公式为:
资产期望报酬率=无风险利率+(资产平均回报率-无风险报酬率)×β
其中资产期望报酬率即我们所要求的折现率。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既考虑权益资本成本,也考虑债务资本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债务利息可以抵减所得税的问题。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权益成本×权益比例+债务成本×(1-所得税税率)×债务百分比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我们所要求的折现率。

二、练习题
1.某被评估资产1991年购建,账面价值为60万元,1997年进行评估,1991年、1997年该类资产的定基物价指数分别为120‰、170‰,则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为多少?
答:被估重置成本=60×(170%÷120%)×100%=85(万元)
2.现评估某企业某类通用设备,首先抽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通用设备6台,估算其总重置成本为45万元,从会计记录中查得这6台设备的历史总成本为60万元,该类通用设备的账面历史总成本为600万元,则该类通用设备重置成本为多少?
答:K=45÷60=0.75
该类通用设备重置成本=600×0.75=450(万元)
3.某被评估的生产设备每月可生产8000套产品,生产每件产品的工资成本为20元,而目前的新式同类设备生产每件产品的工资成本仅为16元。

假定待评估设备与新设备的运营成本在其他方面相同,待评估设备资产还可以使用6年,所得税税率为25%,适用折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