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手工业、商业经济(一轮)

古代中国手工业、商业经济(一轮)


官营手工业
评价:1.积极影响:
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2.消极影响: 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③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④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⑤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⑥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官营手工业、民 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长期 并存。 2、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经 济是基本形式) 3、部门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 益细化 4、生产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 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 应变化。宋代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手 工业中心也在北方;宋代以后,经济重心 南移完成,手工业中心也逐渐转移到南方。
(8)明清: 出现会馆 和商帮,晋商与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二、“市”的发展——商品市场的发展;
1)“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商业区。 2) “坊”是住宅区。 3)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 是政治中心。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 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 起。
“市”的发展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草市特征: 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地处交 草市意义: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后 通便利,政 府管理 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 秦 代 明码标价 ,收授金钱投入容钱器 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满足官家专用和 产品流向 皇室私用 生产规模 大 消极影响
都阻碍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市场的扩大,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民营(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 经营,生产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在 市场流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脱离了农业 ,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官营手 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到明朝中后 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 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 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 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 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 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 2)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3)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4)商业交通发达。 5)商业都会遍布全国,影响深远。 6)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 人地位低下。 7)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 辅相成;
自然经济: 地位: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 态,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的特点:
以小农经营为主,家庭小农业与小手工业 紧密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古 代 中 国 的 手 工 业 经 济
家庭(田庄)手工业
经营形态
私营(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丝织业
主要部门 (主要成就)
冶炼业
制瓷业
宋代以前,中国传统城市大多是各朝代的统治中 工商食官 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心或军事重镇,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对城 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 内的居民和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形成了一 坊市制度 宋代以来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 系列完整的制度,坊市制便是其中的典型 .坊市制 商业活动 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 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重农抑商 严加控制。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将商 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宋代逐 明代开始实行,清代前朝更加严格限 闭关海禁 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允许商人经商,街道上随处 制对外贸易 可以开设店铺。
繁盛: (4)宋代 都市商业繁盛。夜市三更结束,五更又 开晓市,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名镇兴起
繁华的都市有苏州、汉口镇、佛山镇、景德 镇、朱仙镇等。
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功能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 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 功能大大增强。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的商 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 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 明清时期,出现大批工商业城镇。
特征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由政府直接经营, 主要生产武器 官营手工业 进行集中的大作 和贵族消费的 不投放市场 坊生产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家庭(田庄) 手工业 日用品 主要生产供民 间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 剩余产品投 费和交纳赋税 放市场
(皮囊鼓风)
畜力
水力
(6)南北朝:灌钢法 (7)北宋: 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马排鼓风) (水排)
制瓷业:
(1)原始时代: 彩陶、黑陶
(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3)东汉: 青瓷的制作技术成熟。
(4)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两大制体系: 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 (5)宋代: 名窑众多: 定窑、钧窑、景德镇、龙泉、耀州窑 (6)清代: 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官府垄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
“重农抑商”政策
含义: 又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重视发展 农业,而严格限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思 想和政策。 确立: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后历代封建王 朝沿用。
重农抑商的原因:
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 物。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政府可以通过 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4)从城市布局看,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 紧密相连。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 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 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 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 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 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突出成就
丝织业:
1、新石器时代: 纺织业已经萌芽 (原料:麻、葛、丝) 2、商周时期: 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3、汉代: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品种多、技艺高、(素纱 禅衣、绒锦)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中期后: 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5、宋代: 棉纺织业有了更大发展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商业发展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的基本要 素(表现) 货币(交易媒介)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手工业发展水平 商业政策 货币、政治局面 对外贸易政策等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的发展历程) 唐代 : (1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有两种形式: )原始社会:早期的商业交换 邸店:兼营客栈和货栈 (2一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 )商朝: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货币 (3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 )西周: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可以看到骨贝和铜贝 是最早的银行雏形。 古代中国货币到秦始皇时,统一为圆形 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4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二是私 )春秋战国: 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先秦时期: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商 方孔钱;汉代的统一货币为五铢钱;北 (5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 )汉、: 商运活跃,商人成为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朝人善于经商,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 宋元:商业空前繁荣,坊市界限打 宋商业繁荣,金属货币为铜钱、铁钱和 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策,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 破,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出现 金银,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6) 唐代 : 商旅往来频繁水运:俞大娘航船 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 明清: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在江南出现了大 占主导地位。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繁 币“交子”,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 陆运: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批中小工商业市镇 ,广泛使用白银。 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 荣。 件;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 (7)宋元时期: 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币。 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的不便。
(一)家庭手工业 -------“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特点:
自 给 自 足 的 自 然 经 济
(二)、田庄手工业
主要是建立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 田庄:汉代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 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在田庄经济 组织形式。它是地主依靠政治特 中,农业是本业,手工业是副业,处 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 于辅助地位。 展起来的。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 附农民,筑有坞堡,地主田庄还 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 “家兵”,由依附农民组成。 自给自足的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南北朝 草市形成,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唐 代 草市作用显著, 夜市繁荣 宋 代 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兴起:(1):战国时期
有的城市已经出现“市井”表现出商 业集中的趋势。
发展:
(2)汉代
(3)唐代 除了长安、洛阳最为繁盛,扬州也是“雄 富冠天下”。
6、元代: 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棉纺织业有了 极大发展,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7、明代: ①棉纺织业普及 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
冶炼业:
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冶铁炼钢: (3)春秋晚期产生: 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炼钢、淬火技术 (4)战国中期以后: (5)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