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有感
苏珊·朗格德裔美国人,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她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校任教,《情感与形式》这本书是她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文主要是在阅读此书后针对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浅谈一些感想。
“音乐是情感的符号表现”是朗格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在音乐美学的理论领域里,苏珊·朗格可谓是最有资质的。
“也没有人能够否认,她是迄今为止美学史上女性美学研究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1。
美国一位评论家说:“战后十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一种艺术哲学比苏珊·朗格所阐述的理论占据更大的优势。
”
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朗格对于音乐的论述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书中也占有较多的篇幅,因为对音乐的分析是朗格展开艺术符号理论的前导理论。
朗格在音乐美学上所展现的思想值得引发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在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和音乐教育这三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第一,在音乐表演方面,朗格将听分成内在的听与实际的听,但并不是说是将两者分开,而是“在音乐上,内在的听与实际的听相结合,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完整状态,这就是演奏者的作品”2。
也就是说,演奏者的作品是内在的听与实际的听的对象的结合体,这对音乐的表演是有一定的启示的。
第二,在音乐欣赏方面,其实像我这种不太懂得如何欣赏音乐的人一直都有着疑惑:该听什么,该怎么听,怎样才算听懂。
在《情感与形式》中我找到了答案。
苏珊·朗格说:“真正欣赏音乐,是对音乐的积极思考”3,她强调从音乐本身来欣赏而不是离开音乐做自由联想。
第三,在音乐教育方面,朗格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目前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学校艺术教育被重视的程度及其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其它方面的教育。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音乐与其姊妹艺术的关系。
对此,朗格的同化原则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苏珊·朗格在音乐美学上的见解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我对于苏珊·朗格及其《情感与形式》中的音乐美学的感悟是很浅薄的。
但是最深刻的是,通过对此书的阅读和学习,我对音乐美学的了解和认知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升,尤其是在音乐表演、欣赏和教育方面,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
参考文献
[1]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 左洁.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读后浅谈[J].音乐荣誉,2011.
1左洁.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读后浅谈[J].音乐荣誉,2011:5.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55.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