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10.牛郎织女》说课稿、教学设计

部编版《10.牛郎织女》说课稿、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牛郎织女》。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带有神话色彩,课文内容符合小学高年级生的认知水平,便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

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从表达方式看,这篇课文与其他几篇都以记叙为主;在学习方法上与前一课没有割裂,可以继续学习记叙文的方法。

2、教学目标:本文是民间故事,所以将目标定位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积累词语;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善良的品性和对恶势力憎恶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人物和情节是故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说教法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通俗易懂。

如何把这样的文章教好呢?“浅文”需要“深教”,我们如果就文本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应该让民间故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因此,经过广泛的搜集与整合,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浓浓的文化味中。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谈对人物喜欢与否,角度开放,学生也敢于发言,同时进行将想法转换成文字的训练;设置问题讨论人物形象代表的意义;用情境表达延伸想象空间。

三、说学法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熏陶法,让学生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读题。

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相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二、感受人物形象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

第三小节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一样辛苦冷漠无情真情温暖禁锢身心自由对自由的渴望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

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

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2、分离——王母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

但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

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

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三、质疑,深化1、质疑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

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4.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并能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描写,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

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对学生自读的情况,教师应认真检查。

检查自读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检查生字是否读准。

要提醒学生注意“嫂”是平舌音,“纱、筛”是翘舌音;“罕、婚、恳”是前鼻音,“郎、辆、趟、酿、泳”是后鼻音。

第二步:指导学生写字,“嫂、郎、辆、纱、酿、泳、婚、挨”是左右结构的字;“爹、罕、妻、辈”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狱”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2.阅读理解。

初读课文,可以先从课题入手,提示课题后,要让学生读准“牛郎”这两个字。

然后设问:读课题时我们会想到课文写了些什么呢? 然后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对读得不符合要求的,应再给一些时间,进行练习。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发现字音读得不准、添字、漏字、破句等问题,应及时纠正。

学生再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边默读课文边理清课文脉络,在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

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表达运用。

复述课文时,首先要熟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并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

然后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给文章拟定小标题,并据此列出复述提纲,即生活很苦,人称牛郎——照看周到,老牛亲密——长大分家,赶出家门——老牛说话,指点机会——来到森林,见到织女——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最后,把前后内容连接起来,完整地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也可根据课文某些故事情节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提高复述的效果,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叶圣陶以及四大民间故事。

(2)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3)在文中找出能分别反映牛郎和织女性格特点的句子,并画下来。

(4)摘抄你觉得文中写得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试着给每个情节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结构。

3.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民间故事。

1.出示《迢迢牵牛星》一诗,自由读一读,借助注释读懂诗的大意。

诗中讲了哪一个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银河,但他们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2.关于《牛郎织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3.你了解民间故事吗?(交流: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节、经典的人物形象,寄托了美好的情感(板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这些故事以口头讲述的形式流传下来,后来一般又经过了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一直流传至今。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诗经中就有过记载,而且汉代还发现过雕琢的石像,如此推算大概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传说,这个民间故事不仅被写成诗,写成书,拍成戏等,人们还把他们相会的日子农历七月七日定为“七夕节”,这备受人们喜爱的故事必定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一)》。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和牛郎织女有关的古诗词,既扩展了学生阅读面,又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既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又了解了牛郎织女故事的相关背景知识,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悟,理清思路。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大家把这些生字新词牢记在心中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牛郎爹妈嫂子一辆车好歹稀罕纱衣妻子一趟托着游泳结婚一辈子挨近重点正音:“嫂”是平舌音,“纱”是翘舌音;“罕、婚”是前鼻音,“郎、辆、趟、泳”是后鼻音。

2.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牛郎与织女)围绕这两个人物,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怎样的?浏览课文,讨论交流:故事是怎样开始、发展、结局的?根据学生的交流,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第三部分(5~8自然段):长大分家,赶出家门。

第四部分(9~13自然段):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第五部分(14~16自然段):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第六部分(17~21自然段):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