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评估第一章心理评估绪论第一节心理评估的概述一、基本概念1.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评估对象的心理品质或状态进行客观的描述或鉴定。
2.心理诊断,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评定个体的心理功能水平和心理活动状态,主要目的是了解心理异常的程度和性质,以判断有无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及其性质和程度。
评定,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语意定义对个体行为或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并予以量化,这个过程称为评定。
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手段,分为自评和他评。
二、心理评估特征:间接性、相对性、互动性三、心理评估的作用:教育方面、咨询方面、临床心理方面、人事方面、其他方面。
第二节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一、评估准备1.阅读申请,明确申请人关心的问题。
2.决定评估的内容,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决定评估的具体内容。
3.确定评估的目的:诊断、筛查、预测、进程评价4.选择作决策的标准:常模参照,拿评估对象去跟同他具有可比性的人群的一般情况即常模相比较。
自身参照标准,专业标准,依据一定相应专业领域既有的标准和规范,标准不同,结论可能不同。
5.拟定计划,制定资料搜集计划二、搜集资料1.资料内容2.资料来源:评估对象、知情人、文字记录3.搜集方法: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其他方法(档案查阅、作品分析、生理评估)三、资料解释和报告,整合各种手段、各种来源的评估资料,判断资料的内在含义,探索资料对诊断、分类和干预的意义。
分析好资料,不仅要得出评估结论,还要提出建议,写出评估报告,与有关人员交流评估结果,必要时进行追踪性评估。
第三节心理评估者的相关要求一、心理评估者的职业道德态度严肃、尊重评估对象、管理好心理评估工具二、评估者应具备的条件1.专业知识和技能2.心理素质:人格特点、智能水平、社交技能三、心理评估人员的管理职业培训第四节心理评估简史和展望心理评估领域的新进展:一是加强心理评估工具对各种潜在认知加工成分的评估;二是心理评估计算机化。
第二章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测量和量表的基本概念一、测量与心理测量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行某种数量化确定的过程。
心理测量,依据一定心理学理论,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行为作出的某种数量化确定。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程序,或由一定数量的题目组成的用于测量人的某项品质或学生掌握程度的工具。
测验的对象是人,测验的内容是一个样本,测验的方法是一种系统程序。
3.二、心理测验及其要素1.行为样本,反映个体行为特征的一组代表性的行为。
2.标准化,测验编制与实施等所遵循的一套标准程序,其目的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内容包括测验材料、测验实施、测验评分和测验解释的标准化。
常模,标准化样本在某种测验上的分布和成绩,如以平均分数为参照点来解释时,可以用它来表示个体分数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高低。
三、心理测验的特性:定量性、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四、测验量表,按照标准化样本中大量测验结果制定的、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标度由低到高排列的连续体,如韦克勒斯智力量表等。
优秀测量工具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良好的测量单位;一定的参照点。
测验量表分四类:名称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第二节测验常模一、常模(标准化样本)的意义,标准化样本上的某种测验分数的分布二、常模团体的获得(一)常模团体的条件1.样本要明确;2.样本要有代表性;3.取样过程要有详细说明;4.样本大小适当(二)常模抽取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字法)、系统(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比例抽样、非比例抽样)、整群抽样三、常模类型(一)发展常模:发展顺序常模、年龄常模、年级常模(二)百分位常模:百分等级常模、百分位数常模(三)标准分数常模:Z标准分数、Z标准分数的线性转换、非线性转化—正态化的标准分四、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1.转换表:简单转换表、复杂转换表2.剖析图第三节信度、效度与项目分析测验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两部分:一是对测量工具本身质量的分析,包括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及常模建立等;二是对构成测量工具的项目进行的质量分析,如测验难度、鉴别度、猜测度的分析等。
一、信度(一)信度的理论1.测量误差与误差分数测量误差,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测量结果的不一致或不准确。
据误差产生原因,有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误差越大测验分数的可靠性就越低。
测量中因测量误差所导致的分数称误差分数,用E表示。
2.真分数与基本假设真分数:表示真正特质水平的分数,无法用实际操作得到,一般采用推论的方式定义真分数。
;完成一次实际测量所得的分数叫原始分数,是根据评分标准评出的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分数,又称测验分数或实得分数,用X表示,包括真分数和误差分数。
经典测验理论是建立在基本假设基础上的,基本假设就是对测验分数和真分数关系的假设。
数学常模:真分数—T 原始分数—X 误差分数—E X=T+E 或T=X—E3.信度的定义指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或准确性,具体指测到的真分数的程度有多大(二)信度的评估方法①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采用重测法,即用同一份测验对同一组在不同的时间测试两次所得结果的相关系数,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不定。
重测效度越高,说明测量结果越一致,越可靠。
②复本信度,等值性系数,对同一组被试在最短时间内测试两个等值测验所得的相关系数,认知测验较为常用。
③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测验项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到相同或特质的程度,其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是内容取样和所取样的行为变量的异质性。
计算方法主要有:④评分者信度,分析评分者评分是否一致性的信度估计方法。
(三)信度的指标与解释信度系数、测量标准差、(四)影响信度的因素①测验长度,指测验的题目数量。
测验越长,信度越高,原因有二:一是测验越长,测验内容的分布越广,试题取样越恰当,代表性越强。
二是测验越长,被试测验分数受猜测的影响越小。
②样本特征,信度以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的大小受样本性质及其分数分布范围的影响。
样本越异质,分数的分布范围越分散,相关系数就越大,其信度系数也越高;反之样本越同质,分数的分布范围越集中,相关系数就越小,其信度系数也越低。
③测验难度,测验难度分布范围缩小时,测验分数的分布范围也相应缩小,其信度降低。
一个测验对某个团体太易或太难时,测验的结果都会变得不可靠。
只有难度适中,使测验分数分布范围最大时,测验的信度才可能最高。
二、效度指评估工具测到欲测到东西的程度。
(一)效度的理论1.效度的定义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区别:涉及的测量误差不同,信度只考验随机误差的影响;效度不仅考虑随机误差,还考虑系统误差的影响。
联系:①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效度高时,信度必然高,信度高时,效度不一定高;②效度受信度的制约,信度系数的最高值是1,效度系数的最高值受信度的影响,是信度系数的平方根,一个测验的效度受其信度的制约。
3.效度的性质:相对性、连续性(二)效度的类别与估计方法常用的效度指标:内容效度,一个测验对预测内容的覆盖程度,目的主要是探讨测验题目取样的恰当性问题。
结构效度,心理学理论对所测行为的解释程度,即一种测验分数能够根据某种心理学结构来解释的程度。
效标效度,主要研究某个测验与某些效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以检验测验的有效性。
效标是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亦即检验测验效度的参照标准。
好的效标具备四个条件:(三)效度的指标与解释决定系数、预测标准误(四)影响效度的因素44测验的组成、测验的实施、被试的状态、效标的性质、样本的特征三、项目分析P45①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是反映最高行为的测验难度水平的一个指标。
难度计算方法:项目通过率,公式:②区分度,用于分析项目对所测心理特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即区分项目优劣的指标,即衡量项目有效性的指标(项目鉴别力)。
项目区分度优良,学得好的人通过该项目的比率较高,学得差的人通过率较低。
区分度估计方法:③猜测度,用于分析学生对试题猜测的可能性程度。
高质量的测验,猜测越小越理想。
第四节量表编制的一般程序一、确定测验目的明确测验对象、用途以及目标(一)测验对象、(二)测验用途、(三)测验目标二、编制试题(一)拟定项目编制计划、(二)试题来源、(三)命题的一般原则1.内容选取方面2.文字表述和理解方面3.难度分布方面4.项目数量方面5.社会敏感性方面三、测验编排与预测(一)试题的审定(二)试题的编排(三)预测与项目分析(四)测试题性能的复核四、标准化(一)测验的标准化测验内容、施测条件(二)测验信度和效度的鉴定(三)常模的建立五、编写测验手册主要目的是向测验使用者说明测验的全面情况和实施方法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测验的目的和功能、选材依据、测验的基本特征、实施方法、标准答案和评分以及常模资料等。
第五节测验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一、测验的选择符合测验目的、考察测验的实际因素、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技术要求二、量表选择的决策标准常模参数指标自身参数指标三、被试误差及其控制(一)反应定势默认、装好或装坏、推诿、极端性、求快与求精、猜测与谨慎(二)反应技巧与练习效应(三)动机与焦虑四、心理测量资料的查阅途径第三章临床观察与访谈第一节观察法一、观察法综述(一)行为观察,指通过直接的(视觉)或间接地(电子摄像设备)方式对被评估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通常用于诊断或相关目的。
(二)行为观察的优缺点与要求(三)行为观察的分类1.自然观察,在自然、不加以控制的情境下对个体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模拟观察,设置一定的情境、控制被观察者的条件二、行为观察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一)内容:仪表、身体外观、人际沟通风格、言语动作、兴趣爱好和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困难情境中的应对方法、行为产生的情境条件(二)行为观察的步骤1.确定目标行为、确认目标行为的操作性定义2.选择记录数据的方法间隔记录、时间记录、频率记录、持续时间和潜伏期记录、评定量表3.确认实施观察的方式,获得目标行为的代表性样本三、行为观察的信度和效度对行为观察而言,信度指观察者的信度,即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察者同时对同一个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时,其观察结果的一致程度和准确程度。
观察者信度在0.8~1.0之间为可接受范围。
效度,指观察的有效性,即通过行为观察,能否获得原先期待的某些行为信息。
临床观察要求观察者具备三方面的知识:行为观察误差来源:参照标准不同(参照工具不同,观察结果可能不同)、偏倚倾向(魔鬼效应、光环效应)、期待效应(盲法观察方式提高观察结果的客观性,降低期待效应)四、行为观察在心理测验中的应用第二节临床访谈一、临床访谈概述临床访谈,也称临床晤谈或临床会谈,是访谈者与来访者之间有目的进行沟通的手段之一,是临床心理学工作的基本功,是临床心理学家与来访者沟通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收集信息、诊断评估和治疗干预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