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浅析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罗 燕[摘 要]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论述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06)11-0092-03 在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对历年上市公司的账面利润的影响是相当普遍的,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年末每股收益的贡献度超过10%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一直处于较高状态,2002年为36%,2003年为44.65%,2004年为43.28%,其中有183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50%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甚至个别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每股收益的贡献率超过10倍。
以ST 运盛为例,公司2005年净利润为88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为457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一下变为亏损3879万元。
尽管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利润进行操纵,但近几年来非经常性损益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工具之一。
一、非经常性损益在中外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定中,对非经常性损益有不同的界定。
在国外,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对的概念是非常项目(extraordinary items )。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3年的第30号意见书(AP B Opinion 30)中将非常项目定义为:非正常的和非经常的事项和交易。
非正常(unusual )是指考虑到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反常性,并且与企业正常和典型的活动明显的不相关或仅仅偶然相关。
非经常(in fre 2quent )是指考虑到企业所处的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合理地预计其发生。
在界定一个项目是否属于非常项目时,非正常和非经常发生这两项条件缺一不可。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 B )于1992年颁布了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FRS3)。
FRS3对非常项目做了严格的定义:性质高度异常(a high degree of abnormality )的事项和交易,该项目因企业日常业务活动以外的交易或事项产生,并预期不会再发生(not expected to recur )。
I ASC 于1993年发布的第8号国际会计准则(I AS8),规定非常项目是指企业正常活动之外的事项或交易所产生的盈利或损失,因此不期望会经常或定期发生的。
具体到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包括14项:(1)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
(2)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
(3)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
(4)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5)短期投资损益,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获得的短期投资损益除外。
(6)委托投资损益。
(7)扣除公司日常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
(8)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9)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
(10)债务重组损益。
(11)资产置换损益。
(12)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发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13)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
(14)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符合定义规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与生产经营无关、金额大、易于操纵的特点,且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而备受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青睐,从最近几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非经常性损益已经成为某些上市公司制造利润的重要“法宝”。
二、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会计数字具有经济后果(economic consequences )。
所谓经济后果,按泽夫(Z eff ,1978)的理解就是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这些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又可能对其他团体的利益产生影响。
正如美国前证交会主席阿瑟・利维特所述:“从抽象的角度看,数字仅仅是数字而已。
但对财务数字的信赖是生存和利益”。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极具危害性,它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会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也不利于其自—29— 2006年第11期 总第149期黑龙江对外经贸H LJ F 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 rade N o.11,2006 Serial N o.149 身的长远发展,而其直接受害者是投资者。
英国一位著名的注册会计师(MacNeal,1939)在其所著的《会计的真实性》一书中写到“会计是财务语言,会计执业界的成员是解释者。
广大公众必须根据所解释的信息去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内幕和个别情况的每一个企业或项目,如果解释者不能说明真实,或者不能说明全部真实,或所说明的只包含真实的一半,许多公众将被蒙蔽而遭受损害”。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极大地损害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股份公司中,投资者之所以投资,其主要目的就是期望能够获得较高收益。
表面上看,投资者进行投资主要取决于通过对某种股票走势的判断,低价买高价卖,赚取价差利润。
其实,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持续盈利能力等,才是影响股票价格的根本性因素,而这些都需要投资者依据所掌握的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利润的不同组成部分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因此,投资者在决策时,必须把非经常性损益从利润指标中剔除。
然而,在年报集中报送的月份,上千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在短短二、三个月内同时提供给投资者。
一方面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阅读每一家上市公司的报表。
另一方面受成本效益的制约,以及中小投资者普遍的“搭便车”心理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他们不愿也不可能将上市公司的利润进行分解,一般投资者只能简单地浏览年报中的主要数据,对净利润的主要构成则无法判断。
2001年12月2日,能源巨擎安然公司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包括华尔街在内的全世界金融市场为之愕然。
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应声下跌,由历史最高价90.75美元跌至2003年1月末的0.07美分,下跌了99.92%,流通市值由巅峰时的680亿美元跌至不足2亿美元,给广大投资者造成惨重的损失。
同时还殃及了安然公司大量的无辜员工,使他们不仅一夜之间面临失业困境,更为悲惨的是他们用于购买安然公司股票的退休金也血本无归。
Shleifer和Vishny(1997)指出:“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尽可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并且,不仅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尽可能地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予以关注和保护,一个资本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中小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
反过来,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快速融资功能或资本集中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和股票市场能否稳定、健康发展,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世界各国证券监管部门都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初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其他相关法规也同样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
公司治理的全过程都离不开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
真实、完整、透明的对外报告是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
然而,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投资者因不知情或受蒙蔽、受欺骗而做出错误决策,造成投资损失。
(二)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在我国,政府部门不仅是全国会计工作的管理者和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制定者,而且是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比如:国家税务部门进行的税收征管是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的。
证券管理部门无论是对公司上市资格的审查,还是公司上市后的监管,都离不开对会计数据的审查和监督。
宏观经济调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在宏观领域的责任大大加强,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不是取决于市场机制和企业,而是取决于政府宏观调控的正确与否。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离不开各种信息,其主要依据的是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要求国民经济核算及时提供国民经济运行包括生产、分配、流通以及消费等方面的数据资料,提供各种总量指标、分析指标和纵向、横向对比和预测分析的材料。
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会计核算资料是国家统计部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资料来源。
毋庸置疑,国家宏观调控同样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一旦利润被操纵,会计报表被粉饰,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失真的信息将影响关于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对据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起误导作用,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三)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价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证券市场的这种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
而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后的净利润,在证券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现象的情况下,必然会误导投资者,根据不当的业绩评价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其结果是不该流出资源的企业却流出资源,不该流入资源的企业却流入资源,增量资源注入不该注入资源的企业。
如前所述,我国上市公司不仅普遍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现象,而且获得非经常性收益的公司数量远远多于发生非经常性损失的公司,大多数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高利润。
而对于那些业绩相对较差,但又想取得股票发行和配股资格、避亏以及摘帽的公司来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操纵更是其“理想”的选择。
倘若公司原本不具备上市、配股、增发股票资格,但通过利润操纵而蒙混过关,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证券市场变成“柠檬市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资源因此被投资到低效率的上市公司,带来了资源的极大 (下转第105页)罗 燕:浅析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的发展服务作为主要金融机构营销策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贷款支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建立针对高科技、高成长产业中小企业的孵化机制。
首先在相关的高科技园建立孵化器,孵化未成熟、待成熟的公司。
其次要建立风险投资公司,负责收集、评估风险投资项目,向国内外风险投资者推荐投资项目,并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