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


(2).地震学的应用
• 利用地震学的基本原理探测地下资源,找油、找 气、找矿物,这就是地震勘探。还可以利用地震 资料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地壳构造。地震也给 出地质活动的信息,有助于地质学的研究。研究 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由地质条件及地质活动的 情报对地震作出估计和准确的预报是地震地质的 重要目标。地下核爆炸与地震产生的冲击模式是 不一样的,用测震学的方法可以探测到核爆炸, 尤其是地下核爆炸。地震学的方法还用来研究矿 山的塌陷、地球的脉动等等。
联 系
震级与震中烈度统计对应关系
震 中 Ⅰ 烈 度:










Ⅹ Ⅱ
震 1.9 2.5 3.1 3.7 4.3 4.9 5.5 6.1 6.7 7.3 7.9 8.5 级:
三、基本烈度及抗震烈度
• 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 概率的烈度值,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来的 综合烈度,表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 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五、地震波的波序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地球物理数据
深度 内部圈层 km 0 地震波速度 纵波 Vp 5.6 横波 Vs 3.4 密度ρ g· cm3
压力 P MPa 0
重力 g m· s-2 981
温度t 附 C 14 注
2.6


( 莫霍面) 33 60 7.0 8.2 7.93 4.2 4.6 4.36 4.5 5.42 7.23 0 0 2.9 3.34 3.42 3.6 4.64 5.56 9.98 11.42 1200 1900 3300 6800 18500 983 984 984 989 995 400-1000 1100 1200 1900 3700
周恩来连夜赶往灾区慰问 1966年3 月
• 1966年3月8日早5点30分,河北省邢台地 区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7级,西部、北 部10个公社受灾严重,砸死1693人、砸伤 12546人,其中重伤3974人;倒毁房屋 150745间,66383间房屋受到破坏。灾难 发生后,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危牵动 着周总理的心。周恩来两次亲临灾区视察 和指导工作
地震过程
• 四个活动阶段:
• 孕震 • • •
临震 发震 余震
地壳中的应力
• 应力是一种作用于岩石并使岩石的形状或 体积发生改变的力. • 地壳中存在三种应力: • 剪应力、张力、压力
• 剪应力:同时作用于一块岩石上的方向相反的应力。 • 张力:是将岩石拉伸的一种应力,使板块相互分离。 • 压力:挤• 对我国国土进行地震危险区划
• 为国家国土资源利用 • 建设物设防等提供防震减灾依据
地震仪的组成部分
• 拾震系统——摆
• 记录系统——纸、相纸、光盘、硬盘等
地震仪简单示意图
三个方向测量地面运动
地震时,地面同时在三个方向向上运动:上
下,东西和南北。一台地震仪只能记录运 动的三个分量中的一个。所以科学家就把 三个独立的地震仪的记录合并起来,就能 重新建造在这一点上运动的完整记录。

内 核
5155 10.33
0 12.25
427 0 4500
10.89 6371 11.17
3.46 3.50 12.51
固态地核
震源距的定义
震源距是震源和观测点(地面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个地震基本参数为:
发震时刻: H 震中位置:经度λ,纬度

震源深度: h
地震大小: M (震级)
发震时刻确定
板块间的三种运动方式
相互靠近
相互远离
错动
1900年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7.2.1 宏观前兆
• 地声
• 地光
• 地下水异常
• 大气异常
• 地震云
• 动物异常
地下水异常示意图
7.2.2 微观前兆
• 测震(地震活动)
• 形变(地形变、重力) • 电磁(地电、地磁) • 流体(地下流体)
一个地震台的简易模型
GPS
传输与记录、处理
GE OD E VI C E PO WE R D A TA P o R F B R K E IN BL OU T
地震计
数据采集器
外线避雷器
实时监控仪
S D
1 A-001
220V 电源避雷器
12V稳压电源
不间断电源
地震仪记录的物理量
地动位移 地动速度 地动加速度
核爆监测—维护世界和平
• 全 面 禁 止 核 试 验 条 约 (C TBT) 的 地 震 台 站 分 布
地震波进行勘探—造福人类
生命线工程
• 生命线工程 • “生命线工程”是指对社会生活、生 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 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破坏 性地震应急条例》)
一、地震烈度
地震波
• 体波:包括P波和S波
• 面波:包括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
地震P波和S波运行时弹性岩石运动的形态
下图为 Rayleigh波传播时,质点在沿着波传播方向的垂直的 平面做逆时针的椭圆运动,波到来时,地面的运动和水面上 的波浪运动一样
下图为Love 波(L波)传播时,质点水平运动,而且运动方 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地面上质点运动最大,越往地下深 处运动的幅度越小。
• 。其一是在震区详细填绘的地震烈度 图,这对评估旧金山 湾区现今的地震 灾害提供了基本资料。另一有益成果 是诞生了美国地震学会,它的成立为 了 达到以下目标:
(1)促进地震学研究,对地震及有关现象的科学研
究。 (2)用所有可行手段促进公众震时安全。 (3)让工程师、建筑师、建筑承包商、保险业人员 和财产所有者,采取现实的经济的抗 震防灾措施, 保护公众,使其减轻地震和地震火灾的损失。 (4)通过适当的出版物、演讲和其他手段进行宣传, 使公众理解地震之所以危险,主要 是因为我们对 它的后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只要充分研究地 震的地理分布、历史序列、活 动性及对建筑物的 影响,抗御震灾是可以实现的。
主震、余震和前震
• 若在一群地震中特别大的地震仅有一个,
该地震叫主震 ,之前的地震叫前震,之后
的地震叫余震 。
地震分类(四)
• 按地震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
•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 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 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 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 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 地震烈度的概念:
•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 响破坏的程度
• 烈度划分依据
• (1)人的感觉:从无感(用仪器记)以至使人惊逃 • (2)人工设施的破坏 • (3)自然环境的破坏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 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 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 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 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 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
武巴特尔
1.4揭开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序幕的地 震 — 邢台地震
• • • • • • 邢台地震 时间: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3月 22日16时19分46秒 地点:河北隆尧县/宁晋县 震经/震中:6.8级/9度;7.2级/10度 波及范围/损失: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 死亡人数: 8064人
• 同时灾区群众也采用多种方法监测地震, 如地下水、动物行为习性以及其他一些简 易仪器。初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 专群结合的前兆观测台网。至此,中国地 震预报科研工作进入了以大量前兆观测为 基础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新阶段。
地震造成巨大的灾害
1906年美国旧金山8.25级地震,城市夷为平地
旧金山地震积极和基础性的研究成 果
海啸是可以准确预报的---全球海啸警报系统
• 1964年国际上就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 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 发达。印度洋由于历史上很少发生海啸,近百年 来又没有发生过海啸,所以没有国家参加海啸预 警系统,根本没有海啸预警网络,此次海啸造成 的重大伤亡和没有及时预警关系很大。此次大地 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檀香山 分部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 信息。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 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宝 贵的90分钟。预警早一分钟就可以挽救成千上万 人的生命,可以说海啸预警是在与死神抢时间。
岩石圈(固态)

上 地 幔
低速层
100
软流圈(部分熔融)

250 8.2 650 10.08 2885 13.54 4170 7.98 9.53
下地幔 (古登堡面) 外 核
(固 态)
135200 1069 252000 328100 361700 760
(液态地核) 4300 固-液态过渡带

过渡层
以邢台震区为地震预报试验场,密切监视和细 致分析震情,揭开了中国地震预报科学实践的 序幕。 • 现场所开展的观测研究工作涉及地球物理、 地质、大地测量、地球化学、工程力学以及 生物、气象等十多个学科,建立了一批前兆 观测台站,先后有测震、地电、地磁、地下 水、水化学、水准、基线、重力、扭称、地 应力、地声、地倾斜等20余种手段投入了观 测,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观测资料。
• 利用ts-tp(从地震波记录图中得到),在地震波走时表查得 相应走时Δtp,从到时tp减去走时ΔtP,便是发震时刻t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