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4.2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4.2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综合训练4.2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2.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部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的萝卜洞内装浓盐水,在图2中的萝卜洞内装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的萝卜会变硬,洞里的水会变少B.图2中的萝卜会变软,洞里的水会变多C.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部和外界的溶液浓度大小D.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的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3.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并将该装置放在阳光直射处,10分钟后观察到U形管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B.植物进行蒸腾作用C.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D.植物吸收了无机盐4.在盛有食盐水溶液的容器中,悬浮着某物体,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叶柄,从理论上分析,过一段时间,该物体将A.下沉B.上浮C.仍悬浮D.无法确定5.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6.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清洗过咸水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后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A.营养过多B.因阳光过强C.因细胞失水而死D.水分蒸发过多7.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如图所示,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A.植物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D.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8.设图中a、b、c是3个相邻的植物细胞,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为a>b>c,它们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是()。

A.B.C.D.9.如图,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10.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11.“兰溪白枇杷”(如图)是金华的品牌水果.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A.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D.以白枇杷枝或芽为接穗进行嫁接能保持白枇杷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12.我国北方人民冬季常常有腌制大白菜的习惯,在腌制大白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许多的食盐并用力踩踏,过一段时间后在腌制白菜的缸内会出现大量的水,这些水出现是()A.白菜细胞外的溶液浓度大于白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引起B.白菜细胞由于用力踩踏使细胞破裂而引起的C.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到缸内D.在腌制过程中大量加入水造成13.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

”树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对这种现象看法有错误的是()A.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B.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C.根所获得的有机物来自更深的土壤D.树大根深,蒸腾作用能力就更强二、简答题14.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________(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

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________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

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_______作用,释放出________(气体)。

15.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他们分别可能是___________.A.清水;清水B.清水;10%盐水C.10%盐水;10%盐水D.10%盐水;清水(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下C.D两幅图哪一副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________.(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________(选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4)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大于或小于)根细胞液浓度.(5)农民伯伯深层施肥,这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这说明根具有的特性之一是________.16.下面是一幅关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示意图,请你将它补充完善.(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三、探究题17.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

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

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哪一部分结构?_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18.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学生各自做了探究实验.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境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中,其中探究方法正确的有________小组和________小组.而________小组因________,将无法探究蒸发与哪个因素有关.(2)本探究实验中,有________组对照实验,其中丙小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3)甲小组通过比较塑料袋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________.19.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________。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________。

20.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①所示),其中B组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________或________。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

则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图②所示)。

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1.在探究“植物体水分的散失”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A、B、C三个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

A中不放植物,B、C中各放一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毫升。

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1)在五天中,每个量筒每天散失水分的量是不一样的,由此推断气温最高的是第________天。

(2)在探究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时,应选取的实验组别是________。

(3)量筒C第五天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_______毫升。

(4)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A、B、C三个量筒五天测量的数据的________,然后进行比较。

(5)根据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1)实验中萝卜条①、②的大小、质量等要________,这是因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盛放的可能是________;观察比较萝卜条②→④的变化,可知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________过程.(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________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4)菜农卖菜遇到青菜萎蔫的问题,请你利用图中原理帮菜农想个保持青菜新鲜的方法:_______.23.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枝条不处理,B枝条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油,C枝条叶片的上、下表面均涂上凡士林油,D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1)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________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________(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2)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了________.(3)曲线Ⅰ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 和________ .将装置D与装置________ 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4)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 ;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 .(5)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则通过分析可知,叶片上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________叶片下表面.24.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