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紧适度张弛有力
——班级自治管理心得
笔者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常常发现会有这样的现象: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非常完备、与之配套的各种检查非常仔细认真,而且能够进行量化管理,但管理一旦有所松懈,整个秩序便会乱作一团。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指出:“记住你所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
”这也就说,虽然我们有许多制度、条例,有各种检查,有量化分值,那仅仅是一种被动管理,虽然它绷紧了学生的每条神经,但它却难以让学生养成自觉的习惯,久了还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管理效果怎能如意?所以,笔者认为应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为此笔者在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制定好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的制定是学生自治的首要问题,是学生长期被动、强迫接受的重大改变。
因为它是学生们自己订的,所以执行起来就相对容易,就能慢慢促发学生自治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在指导学生制定班级公约时,做到了如下几点:
1、班级公约的生成不是教师“办公室文件”的预设,学生应享有充分的参与自由。
班级公约必须诞生于学生的讨论之中。
本着这一原则,在制定之前,我先指导班干部及学生代表拟出讨论稿,然后提交全班讨论,凡是遭到一名学生反对或抵触的内容,绝不在班级公约呈现。
而且班级公约不要求全、求多,每月制定一次,哪怕
1
就一条也行,只要是全班学生同意,那就成了学生们自己定的制度,比学校其它的制度、条例,它更具体,更易执行。
2、班级公约的语言倡导平等与尊重,富有亲和力且具体。
要想做到这点,必须先分析一下现存的学校制度、条例的语言形式,它们主要表现出下面三种意识:
(1)禁令式。
此种语言常表现为粗暴的命令,其实质是对学生能力潜意识上的怀疑与否定,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下课不准打闹”……这类语言不仅从能力上对学生进行了怀疑,更为主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种压抑性。
(2)模糊不确定。
这类语言常表现在一些不可感知的抽象语言,其实质是内涵的不可预知性,操作的随意性。
如:“学习态度端正,习惯良好”等,哪种程度才能称得上端正?怎样才算良好呢?由于缺少具体明确的提示,面对这样公约,学生将会手足无措。
(3)精神恐吓。
此类语言常表现为居高临下的胁迫,其实质是对学生精神的奴役。
如“望大家认真遵守,如有违反严惩!”、“如有违反,后果自负”等。
这样的条文听着都让人生畏,用它来要求学生,与新一轮课改的平等对话精神实在相去甚远。
因此,我在指导制定班级公约时,绝对避免出现以上三种意识的语言,而采用正面引导性的语言、有利于操作的具体化语言,如上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改为“优秀学生表现:按时到校,按时放学,有事请假”、“习惯良好”就改为“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这些班级公约就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凸显了公约亲和力的魅力,学生在与这样文本对话时更容易确定出学
2
习行动的参照。
二、调动全员参加管理
要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治,要想实行班级的自动化管理,就必须调动班级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为此,我实施以下制度:
1、专项承包责任制
我们把班级琐碎工作分为十多个小方面。
除每个四人小组选派一人负责前后两桌的地面卫生外,其余的诸如图书管理、讲台桌的整理、电化教具的保管检查、清洁用具的摆设、粉笔的保管、摆齐桌凳成线、每天的换水、墙壁保洁,学生个人卫生的检查等均一一承包给学生专管,至于出勤、两操、仪表、学习等,每项也定了具体的负责人。
我要求承包人必须持之以恒,检查发现违纪者,先给予口头警告并记录在案,对于屡教不改者,按班级公约给当事者以惩处。
专项任务的承包,在班级中创造了“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发挥出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进一步形成与发展。
2、值日班长制
设立值日班长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给每位学生提供尝试当班长的机会,提供其施展才能与使用权力的机会。
该制按座位进行轮流,轮到时从早到晚对班级工作负责。
值日班长的职责见下表:
值日班长职责:①记录出勤、检查仪表;②维护课间秩序、处
3
理偶发事件;③督促两操、监督卫生;④负责讲桌周围卫生反馈;⑤总结一天工作,写好班级日志。
班长轮流当,不但使学生锻炼与展示了自我,使他们具有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而且增强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常务班长的工作量。
3、“班级日志”制
为配合值日班长制,我在班级建立了‘班级日志’制度。
“班级日志”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为:值日班长记录班级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表现。
班级日志的内容主要是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等各种情况。
班级日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篇一篇逐渐增多,记录的内容也由日常生活情况逐渐转向对班上违纪事件的评述。
每日的晨会课上,每周的班会课上,每月的评比会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阅读《班级日志》,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生理想教育。
根据《班级日志》,开展主题班会。
从《班级日志》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班会主题,这样既有针对性,学生也听得进去,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因为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每一个人都能找得到话说,既能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优点,也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不足。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纪律表现欠佳,学习目的不明等现象,我便将主题班会的内容确定为“良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理想、人生和我的未来”等。
通过这些班会既帮助了别人,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理想、人生和我的未来”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对理想与我的未来关系进行表述,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
4
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班级日志》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者。
常在班上朗读《班级日志》,可使学生重温自己的立志,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修正自己的行为,起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作用。
三、抓好过程管理。
教师滕开一只手,学生自己朝前走。
但不是撒手,所以在工作中,我采用了“反馈、控制、协调、总结”的八字方针来进行调控督促。
反馈是及时获取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比如参与班长招集的班干部周会,察看各种记录,组织组长座谈,定期交流,个别谈话,走访科任老师等,这是工作的前提。
控制是对实施自我管理过程的控制,实行程序、层次、质量、内容和形式上的宏观、微观控制。
这是工作的难点。
协调是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
比如不同组的学生与学生、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关系;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值日班长与常务班长的关系;学生与科任老师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之间出现的问题,这些必须由班主任去协调。
这是工作的深入。
总结是对实施过程的回顾。
班主任及时总结点上及面上的成绩,分析失误,正确引导。
这是班级自我管理健康有序地向纵深发展的保证。
班级自治确实做到锻炼了学生,解放了老师,使班级管理松紧适度,张弛有力,让班主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宏观决策上,放在教
5
育研究上,放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上,一只手引导,一只手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也许是新课改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走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
”我们说:“把机会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灿烂!”相信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造契机,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回顾自己的工作,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但使我的生活多姿多彩,过得有滋有味,使我积累了经验,也深刻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探索,争取将此研究推向纵深。
6
松紧适度张弛有力
——班级自治管理心得
作者:仲健
年龄:28岁
工作单位:厉庄镇中心小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