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评价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评价

第三章学前儿童身心健康评价第一节学前儿童身体健康评价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指标(一)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包括长、宽、围度和重量等)。

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横径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代表周径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等。

(二)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指标⏹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常用的生理功能指标主要有:骨骼肌肉指标(包括握力和背肌力等)、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心血管功能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和脉搏等)、生化指标(包括血钙、血红蛋白、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及内分泌指标等。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重点)⏹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是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

⏹它是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搜集大量的儿童集体生长发育正常值,用统计学方法,按性别、年龄计算出各种指标的均值、标准差、标准误、百分位数、回归系数等,并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做出发育图、表。

这些资料称为该地区近几年内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因而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能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使用。

故在制定和使用“标准”时要特别注意“标准”的时间性、地区性和调查对象的代表性。

⏹鉴于近百年来世界上很多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均出现了生长速度逐年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每10年左右就有显著差异,因而生长发育标准应每5-10年修订一次。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科学的标准是: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

⏹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体重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身高和体重。

但仅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并不能反映儿童的体型是否匀称,因为匀称也是健康的标准。

⏹身高别体重是指相对于某一身高来说应有的体重。

(一)指数法1.身高体重指数体重(克)/身高(厘米)×100又称“克托来指数”(Quitlet),表示1厘米身高的体重数,显示人体的充实程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指数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一岁时约为120,二岁时约为138,六岁时约为160。

指数大说明体重相对较大。

2.身高胸围指数胸围(厘米)/身高(厘米)×100它反映了儿童胸廓的发育状况以及胸围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大说明胸围相对较大。

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对身高胸围指数有明显的影响,故每一个年龄-性别组都有参考值范围。

新生儿平均为64左右;以后逐步下降,三岁时为54左右。

3.身高坐高指数坐高(厘米)/身高(厘米)×100该指数反映人体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借以说明体型特点。

青春期前因随着年龄增长,下肢增长较快,故呈下降趋势,一岁时约为65.5,二岁时约为64,六岁时约为55。

4.BMI指数(Body Mass Index )体重(㎏)/身高(㎝)2×1004该指数又称考泊(Kaup)指数,其含义是单位面积中所含的体重数。

多用于学前儿童营养评价,反映儿童的体型和身体充实程度。

在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时,以小于15提示偏瘦,15-18正常,18以上提示超重或肥胖。

(二) 离差法1.等级评价法等级评价法常用的指标是身高和体重。

个体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值在标准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被认为正常,这个范围包括了大约95.4%的儿童。

我国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

2.曲线图法9市0-7岁城区男童体重离差曲线图(1985年)9市0-7岁城区男童身高离差曲线图(1985年)(三)百分位数法常分为P3、P10、P25、P50、P75、P90、P97等7个百分位数值,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或分为P3、P25、P50、P75、P97等5个百分位数值,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

女孩体重百分位数曲线图(四)发育年龄评价法1.形态年龄是用某项形态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制成标准年龄,表示个体儿童的发育程度。

2.牙齿年龄简称齿龄。

齿龄是指按儿童牙齿发育的顺序制定标准年龄,用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3.骨骼年龄简称骨龄。

骨龄是儿童骨骼发育(钙化)程度同骨发育标准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

(五)粗略的评价方法1.体重(1)按体重增长的倍数来计算:已知出生体重,小儿6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左右,周岁时约3倍,2岁时约4倍,3岁时约4.6倍。

(2)按体重增长的速度来计算:小儿在最初3个月内,每周体重增加180 -200克;3-6个月每周增加150 -180克;6-9个月每周增加90- 120克;9-12个月每周增加60 - 90克。

(3)按公式推算:出生体重按3000克计算。

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个月至1岁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2—7岁体重=实足年龄×2+8(公斤)2.身高(3岁以下为身长)(1)按身高增长的倍数来计算:出生时身长按50厘米计算,周岁时身长为出生身长的1.5倍,4岁时身高为出生身长的2倍。

(2)按身高增长的速度来计算:1—6个月的小儿,平均每月身长增长2.5厘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周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

(3)按公式推算:儿童2岁以后,平均每年身高长5厘米。

2—7岁身高=年龄х5+75(厘米)。

3. 头围和胸围的简单估算最简单的估算方法是出生的时候婴儿的头围大于胸围。

至迟到1岁,胸围赶上头围。

如果这时孩子的胸围还没有赶上头围,表明发展有障碍,需要到医院检查(营养不良,胸部肌肉发育不好)。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一、健康检查的种类(一)不定期健康检查1.入园前健康检查①了解儿童健康情况、有无传染病及慢性病史。

②了解预防接种完成情况。

③了解近期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若有传染病接触史者,需做相应的检查,经检查确无传染可能者,方可入园,否则不准入园。

④测量身高、体重。

⑤做全面体检。

2.晨间检查一摸(有否发烧);二看(观精神、五官、皮肤等);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儿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

3.全日观察应全日注意观察幼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以及学习、活动等情况,对有病或体弱儿应加强护理,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

(二) 定期健康检查1岁以下的婴儿分别在3、6、9、12个月时各进行体检一次。

1—3岁的幼儿应每半年体检一次。

3岁以上的学前儿童应每年体检一次。

6周岁时作一次总的健康评价。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一)健康检查的内容1.询问个人现况及既往史2.体格测量及评价3.全身体检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询问内容一般包括:(1)出生史、喂养史。

(2)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情况。

(3)日常生活习惯。

(4)智能发展情况。

(5)患病情况,尤其是传染病。

(1)头部:头颅大小,有无异常,囟门大小、张力和闭合情况。

(2)眼:眼睑形状、巩膜颜色、眼距、视力等是否正常。

(3)耳:外耳形状、耳道结构、听力等是否正常。

(4)口腔:口唇颜色和形状、口腔粘膜、牙齿数目是否正常,是否有龋齿等。

(5)胸部:胸廓有无畸形,听诊肺部有无罗音,心脏有无杂音等。

(6)腹部:有无异常包块、膨隆,肝脾有无增大等。

(7)外生殖器:有无畸形等。

(8)脊柱和四肢:有无畸形,四肢肌张力有无异常等。

(9)全身淋巴结:有无异常肿大等。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方法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1、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2、生长发育功能指标的测量3、视功能检查4、听力检查5、体格检查6、实验室检查等。

1、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1)测身长⏹0-3岁的孩子仰卧在量床上,把孩子的头扶正,足板抵住小孩的足跟。

读数值要细到0.1厘米。

⏹3岁以上,要孩子站着量,要求孩子呈立正姿势,挺胸收腹,手自然下垂,稍稍脚尖分开。

⏹最重要的是应该让脚跟、臀部、肩胛贴立柱,后脑勺不贴立柱。

(2)测体重⏹测体重的时候,要用专门的婴幼儿体重磅秤。

⏹婴幼儿满月—7岁,最好用杠杆称,不要用弹簧秤。

测量前特别要检查磅秤。

⏹婴儿在1—3岁,可以坐着测量;3岁以上的幼儿,要站着测量。

⏹记录数字的时候,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测头围让被测者坐着,测量者站在他的前面或后前,从眉间开始,回到眉间,皮尺在后面要经过整骨粗窿。

(4)测胸围⏹胸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系统发育和营养状况。

⏹在婴儿3岁以下,取卧位测量;如果3岁以上,取立位测量。

⏹测量时从后背肩胛骨下绕到乳头下缘。

取结果时注意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的测量(1)呼吸(2)肺活量(3)脉搏(4)血压测血压:⏹最常用的血压表,是用水银柱做的血压表。

⏹最重要的是:在不同年龄,裹袖带的宽度不一样。

要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裹带。

⏹测血压的简单公式:4岁以后,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一般是收缩压的三分之二。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一般30-40毫米汞柱。

⏹如果幼儿收缩压大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80毫米汞柱,需要到医院检查。

3.视功能检查(1)视力3岁以下儿童的视力可用客观观察的方法进行粗略检测。

3岁以上儿童能配合做一定的视力检查,可用辨认形象的儿童视力表来测查。

5岁以上的儿童可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儿童图形视力表等测查视力。

(2)色觉先天性色觉障碍分为色盲和色弱两类。

色盲是缺乏或完全没有辨色能力;色弱为辨色能力不足。

先天性色觉障碍中,红、绿色盲(包括红、绿色弱)最为常见,并且男性多于女性,其余比较少见。

3岁以下儿童可用挑选带颜色毛线的方法测试色觉,3岁以上用色盲表测试。

4.听力检查(1)耳语检查(2)秒表检查(3)音叉检查5.体格检查(1)皮肤(2)头颅(3)淋巴结(4)眼、耳、鼻(5)口腔及咽部(6)胸部(7)腹部(8)背部(9)下肢6.实验室检查(1)红细胞计数生后6个月,4.2×104/ml; 1-2岁,4.3×104/ml;4-5岁,4.4×104/ml;8-14岁,4.5×104/ml。

(2)血红蛋白测定生后6个月约为12.3 g/ml; 1-2岁约为11.8 g/ml ;4-5岁约为13.4g/ml ;8-14岁约为13.9g/ml 。

(3)“乙肝”抗原和抗体检查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1、低体重和消瘦⏹低体重是指学前儿童体重比相应年龄组人群按照年龄的体重均值低两个标准差以下。

⏹2、肥胖⏹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的2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