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教学设计
08计本一班李娇 200824101117
【设计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有效的学习活动。
本设计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实际的任务一活动中加深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方式的理解,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解决三个问题来组织整节课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体验中内化知识,构建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4章第1节“文本信息加工”的第3部分内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本节共1个课时。
文本的简单加工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讲过,而信息的加工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通过对文本信息工具的有效使用,使学生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表达信息,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word实践基础,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自己动手的意愿非常强烈,在教学中,应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文本信息结构化、形象化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信息结构化表达,进一步掌握文本信息加工的方法,分析并了解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方式的适用范围;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的方法和思路;
难点:结构化、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