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成长故事叙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一次见到这两句话,我刚上大学。
学校田径运动场南坡,用黄杨栽种出的这八个楷体字,庄重大气,异常醒目。
尽管每日在它们的注目下,被人流裹挟着去上课,去图书馆,去校园各处闲走,但那时,我真没用心揣摩过其深意。
因为彼时,我真没想过自己会以教育为业。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民下海,全民经商,教师是最不被看好的社会职业之一,许多师范生都做着毕业后另拣高枝他去的梦。
那时,我就读的四川三峡学院(现名重庆三峡学院)是一所师范院校,我攻读的公关文秘则是屈指可数的几个非师范专业之一,我满心希望毕业后进企业做白领,每日着正装领带出入于高档写字楼;或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谋个职位。
那也是当时在家乡做镇长的大哥为我描画的人生模样。
哪儿能料到那两句话会与我发生密切关联呢?
1995年,我大学毕业,恰值我国试水大学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
北京及沿海各省市许多地区的教育局纷纷涌进校园设摊招聘。
一时间人心思动,同学们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到沿海去”“做教师去”。
于是,在同学们的怂恿下,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校园的小广场上,在那排几乎可以参天的法国梧桐筛下的光影里,我走向了富阳市教育局的摊位,面对几位笑容可掬的招聘考官的脸,我混乱地表达了我对教育的理解与忠诚,竟然赢回了一份签约意向书。
在完成签约的那一刻,充盈我内心的全是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向往,全是对苏杭天堂般富庶的神往,全是对西湖的诗与荷、对钱塘的山与潮的憧憬,全
是一个少女对诗画江南的浪漫幻像。
至于如何做教育,那时我真没思量过,也没生出过半点儿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