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痿

骨痿

骨痿(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骨痿属痿证之一,症见腰背酸软,难于直立,下肢痿弱无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

由大热灼伤阴液,或长期过劳,肾精亏损,肾火亢盛等,使骨枯而髓减所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骨病学》(ISBN 978-7-117-16005-6/R·16006)(张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制定。

主症: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常易抽筋、多汗,下肢痿软无力,不能持重。

2、西医诊断: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骨痛和/或脆性骨折史。

(2)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降低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 值≤-2.5)。

(3)影像学提示有骨质疏松。

(4)应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或其他骨骼疾病。

(二)证候诊断
1、肾虚血瘀型: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则轻微运动可引起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2、肝肾亏虚型: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弱无力;表现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舌红,脉细弱。

沉重乏力,有压痛。

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以“腰痛”相鉴别,二者共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腰痛”疼痛部位比较固定,且有时向下肢放射;本病为腰背部广泛性疼痛,临(2)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做骨密度检查和拍X片可见“骨痿”患者骨量明显减少;而后者可见椎间隙变窄,但骨量无减少。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使用中药汤剂治疗
现将临床上常见的二种症型和相应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肾虚血瘀型
症状: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则轻微运动可引起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治则:滋补肝肾活血祛瘀
方药:右归丸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熟地黄15g,制附子6g,肉桂6g,山药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枸杞子12g,杜仲12g,山萸肉10g,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2g,羌活12g,没药6g,香附10g,五灵脂6g,牛膝12g,地龙10g,当归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2、肝肾亏虚型
症状: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弱无力;表现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舌红,脉细弱。

沉重乏力,有压痛。

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治则:滋补肝肾补气活血
方药:右归丸合归脾汤加减加减。

熟地黄15g,制附子6g,肉桂6g,山药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枸杞子12g,杜仲12g,山萸肉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当参10g,白术12g,茯苓10g,炙甘草6g,黄芪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3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预防骨质疏松除药物治疗外,同时要应用营养、饮食、运动等方法同时并用,常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中成药及注射液治疗
中成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常用的药物有:藤黄健骨丸、仙灵骨葆胶囊、壮骨关节胶囊等;
藤黄健骨丸功效:补肾,活血,止痛。

口服。

一次1-2丸,一日2次。

适用于肾虚血瘀型。

仙灵骨葆胶囊功效: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

用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骨质疏松症,口服,一次3粒,一曰2次;4—6周为一疗程。

壮骨关节胶囊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用法:口服:一次6g,一日2次,饭后服。

用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

针剂:补肾活血止痛类药物: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三)西医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骨肽类制剂或鲑鱼降钙素类药物静脉滴注(日一次)配合口服钙剂或者静脉滴注磷酸盐类药物(针对重度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骨折或骨转移瘤患者)配合钙剂治疗,效果显著。

(四)中医外治法
1、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肾阴虚者取肾俞、照海、三阴交;肾虚者取中脘、气海、命门;气血瘀滞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属于虚证针刺手法以补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施治留针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2)拔火罐:一般在身柱、命门、阳关、肝俞、肾俞、脾俞处拔火罐。

具有补肝肾,强壮筋骨等作用。

用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10次为1疗程。

(3)温和灸:取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穴施灸5~7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4)中药熏蒸:独活、秦艽、桑寄生为治肾虚髓亏型骨痿, 躯体疼痛外用要药; 乳香、没药、红花、牛膝、土鳖虫活血通络, 化瘀止痛; 川断、桑寄生、补骨脂、千年健、补肝肾, 强筋骨;上药水煎取汁100mL加入我院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蒸腰背部。

以1个月为1个疗程。

全方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禁忌症:皮肤过敏者忌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