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的×××。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根据本课内容,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对于说教材,我认为应该围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着重介绍了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背景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使人文精神在经历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这两大运动影响深远,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因此本课内容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关于教学目标三维度的要求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历史知识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及其心理特征(个性鲜明,参与性强),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概念
(2)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性质
(3)探究两大运动兴起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历史资料和图片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课堂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事件评价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重视经济
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材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代表人物、主要作品和思想主张,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对此,我将通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和学生讨论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主要有(1)人文主义的内涵(2)文艺复兴的实质
这两部分知识较为抽象,我将通过对比分析材料和讨论法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
这一课我准备采用图示法,讲述法,讨论归纳法。

如在讲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作品时,我决定采取图示法结合讲述法,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讲到文艺复兴实质时,我决定采用讨论归纳法,结合集体的智慧,得出结论。

(二)学法指导方面
(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

(2)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例如,对宗教改革时期不同教派、不同国家的比较,可以加深认知程度,把握历史现象的实质。

三、说教学过程
按照中学历史教学过程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学科教学方法理论,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个环节。

首先,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中世纪《宝座上的圣母》图和16世纪意大利画家拉斐尔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图。

请学生对这两幅图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然后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补充,点出其中的变化“人性的解放”,并提问:“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变化?”带着这些疑问导入新课。

(3分钟)第二步,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中,我将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产生的背景、实质和核心、所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这些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合作探究,重点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以及人文主义的基本概念。

以此构建知识框架;然后,用图示法展示图片和地图,让学
生自主阅读课本收集重要的历史信息,以这样的形式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30分钟)
第三,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本课题知识已有所了解,我将引导学生做如下总结:文艺复兴的本质即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影响下的宗教改革的意义以及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3分钟)第四,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结合史实具体说明,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
四、板书设计背景(原因):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才
实质(性质)
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
成就
意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
背景
序幕
宗教改革内容:“因信称义”
性质
意义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在讲述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