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施
方
案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
科技推广实施方案
为认真实施好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把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作为提升我县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保障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改善项目管理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水平。
按照南木林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求,结合2012年项目区实际情况实施该项目,项目重点扶持马铃薯存储建设,艾玛马铃薯繁育、原种繁育,艾玛马铃薯种质提纯及机械化生产。
为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及建设原则
总体思路:以南木林县艾玛乡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规模开发为目标,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加大种薯繁育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种薯繁育技术体系,不断扩大种薯生产规模,提高种薯繁育质量,推进种薯生产标准化,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能力,带动食品加工业和其他相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南木林“艾玛岗”马铃薯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设原则:以现有马铃薯生产基地为依托,健全乡级马
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推广应用平台,不断提高高级别种薯扩繁能力,形成以销售为龙头,推广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
积极出台购买马铃薯农机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买新型马铃薯农业机械。
并由县农牧局牵头,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县财政扶持,引进马铃薯种植机、中耕施肥机、马铃薯收获机,确保项目区有配套的马铃薯种植机械。
二、建设内容
1、马铃薯脱毒科技推广建设500亩。
2、引进脱毒马铃薯种薯30万斤。
3、推广马铃薯配套种植机械5台(套)。
4、马铃薯科技培训1000人/次。
三、重点区域
南木林县艾玛乡德庆村250亩,艾玛乡拉布村250亩。
四、建设要求
(一)科技推广选址地应符合马铃薯种植的基本要求,需县农牧局有关技术人员实地确认。
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原则。
集中连片有利于开展技术培训、水利配套、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质量监控、专业化生产等系统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能够切实保证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效益。
(二)在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实用有效、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性能。
(三)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特别是适合于沙壤马铃薯种植,马铃薯机械和配套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紧密结合,从
而尽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把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机械列入项目范围,加大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努力提高马铃薯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五、操作程序及补贴标准
(一)操作程序
1.成立马铃薯种薯繁育组织:县深入乡村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指导成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协会,明确责任人,并且登
记吸收农户。
2.落实种植户:根据项目区2个村实际情况,落实种植户,选址地要相对集中。
3.逐级签订责任状和协议书:县农牧局和乡签订责任状,县农牧局与马铃薯种薯繁育种植户签订协议书。
4.验收:县乡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由县农牧业局和农发办向地区农发办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供花名册和分布示意图。
根据建设内容进行全面验收。
(二)补贴标准
引进种薯300000斤,0.55元/斤,补贴16.50万元;
推广马铃薯配套种植机械5台(套),2.5万元/台(套),
补贴12.50万元;
马铃薯科技培训1000人/次,20元/人次,补贴2万元;
马铃薯培训资料费1100册,25元/册,补贴2.75万元;
马铃薯种植聘请专家费2人次,2000元/人次,补贴0.4万元;
其他住宿、伙食、交通费补贴3万元;
上诉资金共计:36.75万元
六、工作机构
(一)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基地建设,协调好各项工作,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县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
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扎西顿珠县农牧局局长
副组长:毛来峰县扶贫办主任
曲珍县农牧局副局长
索平县扶贫办副主任
成员:扎西次仁县农牧局主任科员
陈卫德县推广站站长
徐振春县扶贫办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基地建设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办公室,人员组成如下:
主任:曲珍县农牧局副局长
副主任:扎西次仁县农牧局主任科员
成员:拉巴琼达县推广站技术员
刘健县农牧局文书
(二)技术指导组:
由县农牧局下属推广站单位组成,主要负责协调、指导县乡种薯基地建设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承担单位: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总负责人:陈卫德县推广站农艺师
技术负责人:边珍县推广站技术员
平措扎西县推广站技术员
格桑曲珍县推广站技术员
(三)科技培训工作组
由县农牧局、推广站全面负责协调、指导马铃薯种薯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
七、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出台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加快我县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马铃薯种植业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作为项目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要根据本地马铃薯种植户的数量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农民进行产前、产中技术培训。
培训要多层次、多方式进行,要采取集中与分散、课堂与现场相结合的方法,产前主要请自治区、地区业务部门的马铃薯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培训,产中主要由农业部门的下乡科技人员根据生产情况进行分散性的现场培训。
(三)加大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力度、培育科技示范户。
目前,马铃薯品种繁多,不同品种要求的栽培技术也不相同,农民要学会、掌握比较全面的马铃薯种植技术。
科技人员要积极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先进机械耕作技术,筛选确定适宜生产的主体品种,探索研究提高种薯脱毒率和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每个生产户选择责任心强、有经营头脑、善于钻研的马铃薯种植户,重点进行技术扶持,培育成科技示范户,发挥对当地马铃薯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及相关新技术。
马铃薯科技人员要按照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精心指导,要强化农民的科技意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要示范推广有机生物肥等先进实用的无公害生产技术。
要加快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加快良种和先进实用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普及推广,全面推广脱毒种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扩大脱毒良种覆盖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