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肌肉动作游戏

大肌肉动作游戏

大肌肉动作游戏(一)作者:王桂岐《为了孩子》阶梯式成长游戏1~12个月1岁前,宝宝各方面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每一天、每个月他都会表现出新的能力;每一天、每个月都让爸爸妈妈惊喜不已。

儿童的发展是连续性的,表现在1岁以内宝宝的身上,像爬楼梯那样,会呈现出阶梯性上升,而且比其它年龄段更明显。

用“阶梯”来形容宝宝的发展,贴切又形象。

同样的游戏,在宝宝成长的12个月里,玩的方法和目的都有显著的差异,它们也是呈阶梯式的,层层递进。

依据此特点,我们收集设计了这一组阶梯式成长游戏。

每个主题有12个月的游戏内容,全年共有12个主题。

和宝宝一起“爬楼梯”,你准备好了吗?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帮到你。

爸爸妈妈应该知道宝宝成长中的概念:什么是大肌肉动作这里说的“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小肌肉群完成的是精细动作,譬如:抓、捏、撕等手部动作。

大肌肉群,指的是人的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头肌和三头肌(手臂)。

大肌肉群完成的是比较大的动作,譬如抬头、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跳等动作。

大肌肉动作和宝宝发育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会影响到儿童的其它能力,譬如:* 思维能力(低龄儿童的思维依赖于动作,受到动作发展的制约);* 自我意识能力(动作发展可以帮助宝宝提升对自我的认知);* 探索环境的能力(1岁前宝宝的抬头、翻身、爬行等大肌肉动作可以帮助他拓展探索的范围)。

发展大肌肉动作的意义1岁以内,宝宝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有一个进步的序列:抬头、翻身、靠坐、独坐、爬行、扶站……这些也是宝宝探索能力不断提升的标志。

宝宝的动作和探索行为为其认知经验的获得提供了帮助。

所以,大肌肉动作发展是否良好,对1岁前宝宝尤为重要。

学科前沿:肌肉也具有记忆力。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肌肉对曾经进行过的动作和活动存有记忆。

对宝宝而言,适时恰当的肌肉动作和练习,可以帮助其尽早形成“肌肉记忆”,有利于动作的习得和巩固。

大肌肉动作游戏第1个月走走太空步适合年龄:0~2个月适合地点:干净、舒适的地毯或床上游戏方法:1.家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面对面搂抱宝宝。

2.一手从宝宝腋下穿过放于宝宝手臂下方,同时用拇指扶住其头部后侧,使宝宝直立。

3.让宝宝双脚轻触平面(注意:家长手上力量要合适,不可使宝宝足部呈现弯曲状态)。

4.轻缓地移动宝宝向前走,观察宝宝是否做两腿交替迈步的动作。

亲言亲语:宝宝站站好,宝宝本领有多大?啊,宝宝真厉害!1…2…1!游戏补丁:新生儿的先天反射,能反映出宝宝的机体是否健全,大肌肉的基本能力是否良好。

本游戏能帮助你观察宝宝的迈步反射。

它大约在2个月后消失。

第2个月蹬蹬小脚脚适合年龄:2~7个月活动准备:洗净你的手游戏方法:1.宝宝躺在安全的平面上(床或地毯上),脱去鞋袜。

2.你的手掌贴放在宝宝脚掌处,轻推,诱导他用力蹬你的手。

3.抱起宝宝,让他脚掌一上一下地轻踩平面。

亲言亲语:碰碰小脚,摸摸小脚;小脚用力,小脚蹬蹬,哎呀呀,哎呀呀。

宝宝用脚踩踩桌子(或者床和地板),哎呀呀,哎呀呀,好棒!重视宝宝脚底触觉大约6~8周的时候,宝宝就会反射性踢蹬脚掌触碰到的东西,反射性地去踩脚底碰到的平面。

人的手掌脚底触觉敏感。

除了冬天,平时不要给宝宝戴手套,也不要一直给宝宝穿袜子,应该让他有机会感受空气的冷热、不同物品的不同触感,增强他的感受力。

这也是对新生宝宝的早期教育哦。

第3个月俯卧抬头适合年龄:3~4个月游戏方法:1.宝宝平躺在床上(或地毯上)。

2.你的双手轻轻翻动宝宝的身体,仰卧变俯卧;3.在宝宝的前方不断说话,逗引他俯卧抬头,转向你的方向,保持片刻。

亲言亲语:骨碌碌,骨碌碌,宝宝翻身啰。

宝宝宝宝,妈妈在哪里?宝宝宝宝,妈妈在这里;宝宝找到妈妈了!俯卧抬头学会俯卧,再学抬头。

俯卧抬头,是宝宝“正视”世界、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开始,宝宝抬头的时间很短,3个月后可逐渐增加抬头时间。

仰卧有利于宝宝呼吸顺畅,是一个休息的姿势。

宝宝俯卧时埋鼻子埋脸蛋,让父母担心他会窒息。

其实,宝宝还是有一定自我保护能力的,他会将头侧过来调整姿势,让自己舒畅呼吸。

注意:宝宝俯卧时,一定要有成人陪伴。

将宝宝身边的毯子、枕头、玩具等拿开,以免发生意外。

第4个月翻身取物适合年龄:4~7个月活动准备:宝宝喜爱的玩具游戏方法:1.宝宝躺在床上或地上,身边无障碍物。

2.在宝宝身旁10厘米的地方放上他喜爱的玩具。

3.引导宝宝翻身靠近玩具。

亲言亲语:看,这是什么?原来是宝宝的小羊啊。

宝宝够得着吗?来,试一试!宝宝取到小羊了!宝宝真厉害。

游戏补丁:大多数4个月的宝宝能自主翻身了。

动作灵活的宝宝,翻身很迅速,翻身后会主动用前臂支撑身体,脸正视前方。

第5个月呼啦圈健身操(上肢力量训练)适合年龄:5~10个月活动准备:粗细适合的小呼拉圈游戏方法:1.宝宝和妈妈面对面坐。

2.让宝宝的手扶在呼拉圈的一端,抓紧;妈妈抓住另一端。

3.妈妈朝自己的方向拉动呼拉圈,观察宝宝能否抓着呼啦圈,摇动身体。

4.同样的动作,朝相反的方向重复一遍。

亲言亲语:呼拉圈,呼啦圈,宝宝抓紧呼啦圈。

呼啦圈,呼啦圈,宝宝喜欢呼啦圈。

手臂力量变大了宝宝6个月,手臂力量变大,可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很紧。

一旦他感觉拉力时,会主动用力,以牵制拉力。

你不妨变换动作,做往上拉、斜着拉的动作;或是变化力度,或轻或用力。

在你们的互动中,宝宝腹部、背部和手臂的力量不断提升,脑部神经也会得到相应的刺激。

第6个月足球小将(下肢力量训练)适合年龄:6~9个月活动准备:轻质大球游戏方法:1.宝宝躺在干净的地板上,你拿着球在宝宝下方。

2.用球轻触宝宝的脚,诱导宝宝抬腿踢球。

3.熟悉后,你再将球平行地移动,鼓励宝宝移动双脚,跟随踢球。

亲言亲语:宝宝踢球。

左踢踢,右踢踢。

大球逃啊逃,宝宝追啊追。

游戏补丁:* 此游戏可锻炼宝宝的下肢力量。

爬行离不开有力量的双腿,宝宝很快要进入学爬阶段,这个游戏是很重要的准备活动。

* 圆圆的皮球在宝宝眼里是一种很“神奇”的玩具,轻轻一推,会滚动;一拍,会反弹,实在有太多可以探索的地方。

你不妨多准备几个大小不同、材质不一样的球。

第7个月爬行预备适合年龄:7~10个月游戏方法:1.宝宝趴在地上(床上)。

2.将宝宝的右腿先前推,呈弯曲,顶在宝宝肚前,然后拉直。

3.换左腿做同样动作。

4.左右腿交替进行。

亲言亲语:曲曲右腿,曲曲左腿。

哎哟喂,换条腿,哎哟喂,再换腿!游戏补丁:左右腿交替可以模拟爬行动作,让宝宝体验爬行的移动感和空间感。

从抬头、翻身、打滚等过渡性动作,到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每一次练习都是对大脑的一次积极激发。

第8个月爬高山(爬行训练)适合年龄:8~11个月活动准备:枕头游戏方法:1.让宝宝趴在地板上,把枕头放在宝宝面前,“这是一座山”。

2.你隔着枕头坐在宝宝的对面。

4.拍手鼓励,引导宝宝爬过“枕头山”来找你。

亲言亲语:前面有一座山,山前有个乖宝宝,宝宝快快爬到妈妈身边来,宝宝真棒。

游戏补丁:爬行需要大小脑的密切配合,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生长。

爬的动作还涉及到全身的协调,对宝宝的发展大大有利。

安全提示:会爬了,宝宝活动范围会拓展到整个屋子,探索能力不断升级。

你要注意,厨房和卫生间的门要随手关上,别让宝宝进入这两个危险地带。

第9个月穿越隧道(练习障碍爬)适合年龄:9~11个月活动准备:毯子和桌子游戏方法:1.毯子盖在桌子上成隧道;2.宝宝在桌子底下的这一边,你在桌子的另一边;3.鼓励宝宝穿越“隧道”爬过来。

亲言亲语:这么长的隧道。

宝宝,爬过来找妈妈。

隧道长不长?隧道里黑不黑?宝宝真勇敢。

游戏补丁:* 如果宝宝有点怕,毯子就不必完全盖住地面,给桌子留一点光亮;如果宝宝一时不愿意爬,只能鼓励,不能责备哦!* 你可跟宝宝一起钻到“隧道”里,用手电筒一同探险,体验一下光和影的变化,很好玩的呐!第10个月扶着站站适合年龄:10~12个月游戏方法:1.你与宝宝面对面坐。

2.扶腰拉手,顺势将宝宝托起来,双脚着地。

3.扶着宝宝的手,晃一晃,摇一摇。

3.再让宝宝坐下,鼓励他自己扶墙扶物站起来。

亲言亲语:宝宝,你已经坐的很棒了。

你站起来了。

晃一晃,摇一摇,晃晃摇摇站站好。

游戏补丁:* 10个月的宝宝自己能扶栏杆站起来,他的视线高度又不一样了。

通过观察获得经验是宝宝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观察角度和范围的变化,对宝宝而言是新鲜而又特别的体验。

第11个月蹲下取物适合年龄:11~12个月活动准备:宝宝喜欢的玩具游戏方法:1.宝宝扶着栏杆独立站一会儿。

3.在宝宝的脚边放一个他喜欢的玩具。

4.鼓励宝宝蹲下取玩具,成功了要拍手表扬。

亲言亲语宝宝站得很棒啊。

这是你喜欢的小兔子。

快把小兔子捡起来了,真棒,拍拍手!游戏补丁:* 如果宝宝不敢弯腰取东西,你可用手臂护一下,让宝宝感觉安全了再尝试。

也可以先让他体验一下“站起来蹲下去”的感觉,动作熟练了,再取玩具。

第12个月学学走路适合年龄:12~14个月活动准备:70厘米左右长的棍子游戏方法:1.妈妈爸爸各抓棍子的一头,宝宝扶棍子站中间。

2.叫宝宝的名字,让宝宝抓着棍子走向爸爸或妈妈。

3.爸爸妈妈手握棍子同一方向慢慢转圈,宝宝抓棍子在中间转小圈。

亲言亲语宝宝过来,找爸爸。

宝宝过去,找妈妈。

我们一起跳个圆圈舞吧。

学步车和学步带:学走路很辛苦,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走稳。

宝宝学走路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都想找到合适的学步工具来帮忙。

学步车对于宝宝的行走姿势、腿部骨骼与肌肉和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因而儿科医生和教育专家都不建议使用。

学步带能帮你省不少力,不一定要另外购买,家用毛巾或围巾完全可以替代。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