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4、规范突出了鲜明的城市道路的特色,将铺砌式面层、广场与停车场面层、人行道铺装、 人行地道单独成章,便于广大施工技术人员查阅使用。
5、新规范加强了对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进场检查与复验(见证取样),突出了加强过程控制 的指导思想。 六、新规范结构 1、新规范分为前言、正文部份、附录、条文说明等四部 份。根据要求重新定名为《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 规范》,标准号(CJJ1-2008)不变。 附录部分原列入部分施工现场进行的试验项目的检测规程,但由于体量的原因全部删除了, 直接查阅相关试验规范。附录部分只列入各项质量检验记录表。 2、本规范正文共分 18 章。
7.1.2 高填土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沉降值符合设计规定且沉 降稳定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层。
7.1.5 基层施工中严禁用贴薄层方法整平修补表面。 7.5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8.1.4 采用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的规定。 8.1.6 采用旧水泥砼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的规 定。 8.1.7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规定。 8.2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8.4 透层、粘层、封层。
“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
认真结 合全国城市 市政道路工 程涉及工程 安全和主要 使用功能的 施工过程控 制和质量 验收经验进行编制。 。 1、建设部《关于印发〈2002-2003 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
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4 号)
2、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
1.0.3 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执行。
1.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五、新规范特点 1 、“行标”涵盖了国内当前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方面的 基本内容,达到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操作,统一检验标 准的目的。
内容(技术+管理) 本“规范”原则上应定位于通用标准,因此各章节不编写过于详细,同时不能过分原则, 应有明确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流程及其适用范围以及应达到的效果,对地方标准和单项标 准能起指导作用。 五、新规范特点 2、新规范将施工技术标准与质量验收内容合而为一,各节 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检验项目一一对应,实现对施工与验收 的质量控制,方便施工技术人员使用 。 原标准只有质量检验和评定章节,共计 7 章 30 节 119 条。本次是将新编城镇道路工程施工 技术要求和原《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重新修订后合并,组成新的城镇道 路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体系,实际上是重新建立一个标准体系,以此统一道路工程 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的方法、程序和技术质量指标。 五、新规范特点 3、新规范借鉴了国内先进的技术标准,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检验方法的内 容,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道路附属构筑物中增加了声屏障、防眩板、隔离栅等节内容。
3、新规范按章、节、条、款、项划分层次,并按 先主体、先共性的原则进行同一层次的排序。新规 范共计 77 节。
1)按先共性的原则。共性要求放在每章首节,编制为“一般规定”节。
2)按先主体的原则。每章先编制技术要求规定节,将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规定节放在最后 一节。
成立编制小组、成员分工、拟定计划、纲要初步讨论 编写阶段
汇总规范各分部内容形成草案稿 草案稿共 11 章约 24 万字 征求意见阶段
统一编制小组成员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并送审 征求意见稿共 13 章约 30 万字(增加基本规定、竣工验收 两章),送交 22 家有关单位,收到 14 家单位书面回复意 见 402 条,最后采纳 282 条。 汇总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三、编写过程 送审阶段 送审稿,共 18 章 79 节约 21.5 万字送交全国 9 位专家审查。根据专家的意见完成对规范的 修改形成报批稿,共 18 章 77 节约 12.5 万字
原 CJJ1-90 标准将市政工程划分为工序、部位、单位工程。 将工序划分为路基、基层、面层、附属构筑物等; 部位是按照长度划分为若干个部位; 单位工程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独立核算项目,分期单独核算的 同一市政道路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工程。
此次修编根据国标 50300 标准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进行了定义并划分: 3.0.13 道路工程应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检 验和验收的基础。 18.0.1 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确认构成建设项目的单位工程、分 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作为施工质量检验、验收的基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设单位招标文件确定的每一个独立合同应为一个单位工程。当合同文件包含的工程内 涵较多,或工程规模较大、或由若干独立设计组成时,宜按工程部位或工程量、每一独立设 计将单位工程分成若干子单位工程。 2 单位(子单位)工程应按工程的结构部位或特点、功能、工程量划分分部工程。分部工 程的规模较大或工程复杂时宜按材料种类、工艺特点、施工工法等,将分部工程划为若干子 分部工程。 3 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分项工程组成,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 工艺等划分分项工程。 4 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应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划 定。各地区应根据城镇道路建设实际需要,划定适应的检验批。 5 各分部(子分部)工程相应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应按表 18.0.1 的规定执行。本规范未规 定时,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
出版印刷规定》的通知[建标(1996)626 号]”
3、原标准(CJJ1-9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 准》(GB50300-2001)以及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
4、编写组摘录的《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手册》。 二、修订依据 原标准体系 [1]城镇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90 ) [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3]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 [4]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97) [5]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5-90) [6]煤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CJJ 5-83) [7]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 80-98) [8]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2-91) [9]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 66-95) [10]联锁型路面砖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79-98) [1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 三、编写过程 动员、准备阶段
报批阶段 2004 年 1 月召开规范修订首次会 2004 年 8 月召开沈阳工作会 2005 年 6 月召开北京工作会 2006 年 5 月召开大连工作会 2007 年 8 月规范报批稿上报建设部 四、规范适用范围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等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检验、 验收,大、中型维修工程可参照执行。
4 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 础上进行。 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人员进行隐蔽验收,确
认合格,并形成隐蔽验收文件。 6 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测项目,进行平行检测、
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 7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8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3)新规范层次按章、节、条、款、项划分是依据建设部 626#通知规定进行的,与国标 GB/T1.1-2000 所规定的部分、章、条、段划分有所不同。之所以按章节条款项划分:首先 是从编号上,排序区分两者层次划分的区别不大,只是名称叫法不同;其次是本次新规范将 “施工技术规定”与“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合在一册,作为一个规范出版,已无必要分为 两部分;另外参考自从 2002 年以后新出版的国标、行标等新标准,均为按章节条款项划分。 4 编排格式 1)导则 GB/T1.1 规定“表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条和图的编号无关”。本 次未采用此规定,而采用 626#通知第 44、46 条规定,将表排在各条规定之下,与条文的 内容呼应。此种排表方法,更有利于理解、更有操作性、并使用方便。
2003 年 5 月建设部下达《关于印发〈2002-2003 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 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4 号),本规范正式立项由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公司主 编,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 一、修订目的及任务来源 二、修订依据 指导思想:
18.0.2 施工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并应进行过程检验、验收:
1 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 进场检验和使用前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 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
2 各分项工程应按本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并形 成文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分项工程施工。
18.0.3 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1 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专业验收规 范的规定。 2 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 的资格。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 ”、“铺砌式面层 ” 等四章。 针对城镇建设的发展补充完善了“特殊土路基”、“石灰、粉煤灰、钢
渣稳定土类基层 ”、“水泥稳定土基层”、“人行地道结构 ”、“广场与停 车场面层 ”、“铺砌式面层 ” 、“冬雨期施工” 、“隔离墩”、“隔离栅”、 “护栏”、“声屏障”、“防眩板” 等章节。 3、修订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原则及工程质量验 收要求。
10.1 水泥砼面层原材料。 10.2 砼配合比设计。 10.5 砼搅拌与运输。 10.6 砼铺筑。 10.7 面层养护与填缝。 14 人行地道结构。 15 挡土墙。 16 .5~16 .10 护坡 隔离墩 护拦 声屏障 防眩板。 17 .2 雨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