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院系艺术学院专业MFA
学生姓名徐健学号136199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授课时间13年月6至13 年6月周学时学分 2
简
要
评
语
考核论题
总评成绩
(含平时成绩)
备注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灾害后的设计心理学应用分析
---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空难为例
学位类型:MFA 学号:136199 姓名:徐健指导老师:许继峰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与气候的日益恶化,大自然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亮起了“红灯”。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冰雪、洪涝、干旱以及飓风,局部地区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类事件发生突然,影响大,涉及面广,伤害及损失严重,给全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拟介绍重大灾难对人们设计心理的影响,以便使设计者能事先了解人在灾害面前会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环境、交通工具、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设计,达到全面提高使用者心理素质的作用。
关键字:灾难、心理问题、应用
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具有了预报、预防、减轻了一些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能力。
但只要出现灾害,就会有人员、财产损失,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巨大破坏性不仅在物质方面的经济损失,而且表现在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尤其重要的是它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强烈和显著的影响。
作为一名设计者,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通过设计出更安全的环境、产品性能等措施来减轻灾害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抚慰人民的心灵创伤。
一、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空难介绍
2013年7月6日,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着陆时遇险的一幕传遍世界,在带给无数人深深震撼的同时,尤其牵动着众多中国人的心。
因为这架航班的291名乘客中有141人来自中国,其中包括两个赴美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团。
据报道,事件造成三人死亡,180多人受伤,其中数人伤势严重。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向《环球时报》证实,两名死者均是中国公民。
韩亚航空进一步透露,不幸遇难的是两名90后中国女孩。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在旧金山总医院就医的乘客中,伤势危急的人数已从10人下降到5人。
医生介绍,比较严重的伤包括骨折和脊柱受伤,这是由于飞机坠地的冲击力造成的。
有的人头部受伤,可能导致出血或者造成脑震荡。
斯坦福大学医院收治的45名伤员中也有人脊柱受伤,还有人内出血。
“中国乘客家人焦急等待消息”,《今日美国》报7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国内对这次事故非常关注,乘客家属急切等待他们亲人的消息,许多微博用户在网上发帖,希望乘客安全。
这架航班上包括多名中国高中生,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日益开放,中国学生飞赴国外近年来已成日益寻常的全球现象。
另据中国教育部消息,经核查,失事客机上共有70名中国师生。
其中:浙江江山中学教师4人,学生30人;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教师5人,学生17人;太原外国语学校教师1人,学生13人。
据了解,3名遇难者为浙江江山中学学生。
国韩亚航空公司空难照片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二、灾难带给人们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
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发生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诸如抑郁、焦虑、恐惧、自责、内疚、愤怒等心理反应,继而会出现入睡困难、噩梦不断等睡眠问题,其中60%的人会在一年内自愈,还有高达30%-40%的人群进入慢性状态,甚至终生与痛苦相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心理反应和心理障碍:
抑郁:抑郁通常是灾难危机中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极度悲伤的人容易进入抑郁状态,失去爱人亲友的强烈悲痛对生还者来说更是难以忍受,感到极度失落而无助,甚至产生自杀冲动和自杀行为。
焦虑、恐惧:灾后常会出现害怕的感觉,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再度受到伤害、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出现无助、失望感觉,自感生命多么脆弱,继而担心自己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
自责、愧疚感:是灾后余生者和灾难救援人员中非常常见的情绪特征之一。
妈妈会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在,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
救援人员会怪自己没有早一点找到遇难者,觉得自己早一点找到他们就可以获救。
愤怒:对政府或他人处理不力的不满等多种情绪混合后的一种情绪爆发。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进而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
幸存者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等表现为特点,随后,幸存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
这种异常的心理反应,就是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指突发性、威胁性
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心理障碍,也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灾难事件由于对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遭遇车祸后死里逃生的人,听到尖锐的刹车声、看到车祸场景,出现惊恐、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三、灾难后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中应用
对于曾经受过灾难创伤并留有后遗症的消费者来进行各种设计时,设计师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而且思维敏捷有创意,更要遵守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能为了一味的求新求异而忽视了灾难对于人民心灵所造成的严重创伤。
这时设计心理学的运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设计师要熟练的运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设计难题。
要想做出出色的更富人性化的设计就必须要重视设计心理学的作用。
设计师应该如何把设计心理学应用到设计中去呢?
第一,心理学中使用许多术语,例如需要、愿望、意向(打算)、倾向……,它们来自日常用语,但是它们的含义不同于日常口语。
这些术语都有具体的定义,被用来理解人的心理特性,被用来进行心理学实验,彼此有确定的关系。
如果把日常用语中的含义与心理学中的含义混淆,就会造成许多误解。
第二、设计师应当学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经验,知道在各种场合怎样设计实验,怎样观察实验,以便通过实验了解产品的操作者的行动特性,从而改进产品的物人关系设计。
心理学实验比一般学校里的物理实验难。
有时一个现象似乎很简单,但是寻找因果关系很难,甚至在进行了许多观察后仍然搞不清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有时有多个因素对一个结果起作用,要想了解各个因素的作用时要通过设计实验方法来分离各种因素,分离各个因素有时很难。
第三,使用心理学的结论时要十分谨慎,因为心理学的结论都是在特点条件下得出的,许多实验结论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际应用的环境、条件、人因素改变后,不一定符合原结论。
当前更强调在实际环境中的心理学实验,以求符合真实情况。
第四、要把“以机器为本”的设计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设计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生理需求、消费心理出发来设计产品。
设计考虑的是人在使用一个产品时的感受,更多的是视觉上的感受,然后是其它感觉。
现在设计人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文化学、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方面知识.
第五、解决可用性问题,必须使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和实验,获取用户信息。
设计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与期待、生活方式、使用动机、使用过程、使用结果、设计审美、使用过程、学习过程、操作出错及如何纠正、产品可用性、高档产品的设计特征等。
此外,在设计调查中还应包括与具体产品相关的国际标准、可用性标准等内容。
设计调查的对象包括专家用户、普通用户、新手用户和偶然用户等。
通过对设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取以下知识:了解用户对具体产品的审美观念、明白用户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存在的问题,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知道如何减少用户操作出错、如何减少用户对操作的学习。
能够知道设计的产品
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用户人群在自己生活中对产品的定位,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使设计师明白具体产品要设计什么。
结束语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者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科学。
对于曾经遭受过严重灾难的消费者来说,新的设计如何能够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带给他们新的体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C. 穆欣娜.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Donald Norman.情感化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 李凤燕. 消费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