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思考题(2015)(答案)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毒理学:一门研究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2、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3、毒性(toxicity):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敏感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4、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有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生物无害;或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生物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毒性。
5、靶生物和靶器官: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生物称为靶生物;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6、毒性作用(toxic action):学毒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在靶组织或靶器官达到一定数量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后引起的动物机体不良或有害生物学效应,又称毒作用或毒效应。
7、一般毒性:化学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经过一定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接触方式均可能产生的某些毒性作用。
又称基础毒性作用。
8、特殊毒性:指接触化学物后引起的不同于一般毒性作用规律的或出现特殊病理改变的毒性作用。
9、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10、毒力化学药剂对防治对象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和比较标准。
11、药效:也称防治效果,指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定。
12、药效期:农药使用后,对防治对象所维持的有效期间,亦即滞留于施药场所的药物能保持有效防治害物的持续时间,称为药效期。
13、安全间隔期:在作物生长期间,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农作物可以安全收获之间的相隔日期。
14、急性毒性:于不合理的使用农药、误食或职业性操作不当,以及运输、储藏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的情况下,导致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头痛、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死亡的现象。
亚急性毒性:亚急性中毒者多有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的过程。
中毒症状的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类似,有时也可引起局部病理变化。
慢性毒性:有的农药虽然急性毒性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消失,污染了环境及食物。
少量长期被人、畜摄食后,在体内积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15、致癌作用:化学物能够引发动物和人类恶性肿瘤,增加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作用。
致畸作用:化学物作用于胚胎,影响器官分化和发育,出现永久性的结构或功能差异,导致胎儿畸形的作用。
致突变作用:化学物质使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改变。
如DNA分子上单个碱基的改变、染色体畸变等。
16、药害:农药对作物的毒性,农药使用后对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填空题 1 毒物毒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各种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降低、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易感性增高,最极端的就是较短时间内死亡四类。
2 选择毒性产生的机制有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能力不同、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不同机体或组织器官对外源化学物所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存在差异____四类。
3 按照毒性作用的性质,毒物的毒性分为一般毒性、特殊毒性两类。
4 受到某一毒物损伤的生物或器官称为该毒物的靶生物或靶细胞器官;未受到该毒物损伤的生物或器官称为非靶生物或非靶器官。
5 按防治对象可将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6 按作用方式,杀虫剂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引诱剂等。
7 使用阿博特公式的前提条件是假定自然死亡率及被药剂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而不相关的和自然死亡率在20%以下。
8 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农药急性毒性有经口毒性、经皮毒性、经呼吸道毒性三种。
9 根据我国暂用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可将我国现有农药分为高毒农药、低毒农药、中毒农药三类。
10 农药的一般毒性分___急性毒性___ 、_亚急性毒性___ 、_慢性毒性__三类。
11 三致效应包括__致癌作用____ 、_致畸作用_____ 、__致突变作用____三类。
12 有害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农药防治五类。
选择题 1 致死中量常用的剂量单位有( E ) A mg/L B mg/kg C mg/个 D ml/个E μg/g B?1002 相对毒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中,A表示A标准药剂的用量B供测药剂的用量C标准药剂的等效剂量D供测药剂的等效剂量3 相对毒力指数高于100,说明供试药剂的毒力标准药剂。
A 高于 B 低于C 等于D不好比较4 农药急性毒性最常用的测量尺度是( A ) A LD50 B LC50 C EC50 D ED505 LD 50 值是 A 杀死昆虫种群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 B 杀死昆虫种群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 C 杀死昆虫种群9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D 杀死昆虫种群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 6 安全性指数与药害风险的关系是:A A K值越大,药害风险越高,对植物越不安全 B K值越小,药害风险越高,对植物越不安全7 毒力与药效的关系是 B A 毒力高,药效一定高; B 毒力高,药效不一定高; C 毒力是药效的同义语8 毒力与毒性的关系是:D A 毒力高,毒性一定高; B 毒力高,毒性一定低; C 毒力是毒性的同义语; D 毒力与毒性无必然联系9 在农药毒力曲线中,X轴、Y轴分别代表。
A 浓度,死亡率或抑制率;B 浓度对数,死亡率或抑制率;C 浓度对数,几率值;D 浓度,几率值10 某次毒力测定中,农药浓度为10mg/L, 试虫矫正死亡率为50%,其对应的坐标值为。
A 10,; B 1 ,; C 10,5; D 1,5 11 慢性毒性与三致效应的关系是。
A 慢性毒性高、三致效应强; B 慢性毒性低、三致效应强; C 慢性毒性与三致效应无必然联系12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关系是。
A 急性毒性高、慢性毒性强;B 急性毒性低、慢性毒性强;C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无必然联系13 校正死亡率公式的应用前提是。
A 自然死亡率低于5%;B 自然死亡率低于10%;C 自然死亡率低于20%;D 只要自然死亡率低于处理死亡率时都可以采用此公式。
14 校正死亡率计算公式校正死亡率=X-YX*100中,X,Y的含义是:A A X 是对照生存率,Y 是处理生存率; B X是对照死亡率,Y是处理死亡率; C X是处理死亡率, Y是对照死亡率; D X 是处理生存率,Y 是对照生存率15 在农药毒力测定实验中,相邻两农药浓度通常按设置。
A 等比数列 B 等差数列 C 随机设置 D 按等比和等差混合设置16 某农药对大鼠急性口服毒力测定结果为LD50值为60mg/kg,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A 高毒农药 B 中毒农药C 低毒农药D 无毒农药17 某农药对大鼠急性经皮毒力测定结果为LD50值为60mg/,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A 高毒农药B 中毒农药 C 低毒农药 D 无毒农药18 某农药对大鼠吸入毒力测定结果为LD50值为60 g/,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该农药属于。
A 高毒农药 B 中毒农药 C 低毒农药D 无毒农药19 黄曲霉素对小鼠无毒,但对人类致癌,这种现象称为。
A 相对性 B 抗性 C 敏感性 D 选择性20 农药毒力测定中,通常设个浓度梯度A 3B 4C 5-7D 10 四、问答题 1 毒物的毒性作用都有哪些表现形式?各种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降低;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易感性增高。
最极端的就是较短时间内死亡。
2 有害生物防治都有哪几类手段?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农药防治 3 当前对农药的要求是什么?农用毒剂须在高等动物和防治对象之间有选择性;使用极少量加上人为的技术措施能够造成防治对象有机体死亡或干扰和破坏生理生化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人为技术措施:合理的使用方法,最佳的用药时期,适宜的农药剂型,也称为化学防治技术。
低残留,不污染环境,对高等动物无积累中毒作用,没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五、补充下表表1-1 我国农药急性毒性暂行分级标准给药途径大鼠口服(mg/kg) 大鼠经皮(mg/kg·24h) 大鼠吸入(g/)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高毒500 > 1000 > 10 一、名词解释1剂型具有一定形态、组成及规格农药原药的加工形态。
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等。
2 制剂将一种农药加工制成多种不同用途、组成及含量的产品。
3 农药助剂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添加的,能改变药剂的理化性能,提高分散度,便于使用的一类物质统称为农药助剂。
辅助剂一般没有生物活性。
4 农药加工在原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这种将原药变成使用形态的过程,称为农药加工或农药制剂化。
5 原药用于生产各类农药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农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未经过加工的农药。
工厂合成未经加工的农药,一般有效成分含量很高。
固体的称原粉,液体的称原油。
6 农药精准使用利用现代农林生产工艺和先进技术,设计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或基于地图的农药精准施用方法。
7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性、能在液体表面形成单分子层且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8 分散度分散度(dispersity)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
二、填空题 1 乳油按加水稀释后的状态,分为可溶性乳油、溶胶状乳油、乳浊状乳油。
2 固体的农药原药称为原粉,液体的农药原药称为原油。
3 农药加工也称为农药的制剂化。
4 航空施药法有针对性喷洒、飘移累积喷洒两种类型。
5 根据添加目的,农药助剂可分为便于加工和便于使用两类。
6 农药助剂按是否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可分为表面活性助剂、非表面活性助剂两类。
7 农药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有乳化剂在乳油加工中的应用、润湿剂在可湿性粉剂加工中的应用、提高药液在受药表面上的湿展性三个方面。
8 农药的制剂名包括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百分含量、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剂型三个部分。
9 农药剂型选择应依据农药原药的理化性质,尤其是其溶解性和物理状态、使用上的必要性、安全性、经济可行性四个方面的原则。
10 农药加工主要有赋形、稀释作用、优化生物活性、提高原药储存期稳定性,延长货架寿命、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高毒农药低毒化、控制原药释放速度、增效、兼治、延缓抗药性八个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