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赴河南永威学校学习心得

赴河南永威学校学习心得

赴河南永威学校学习心得3月中旬,在我校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2人前往河南沁阳市永威学校进行学习考察。

通过听课、走访、参观和听介绍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接触和了解了永威学校,进一步认识了蔡林森校长。

现在我将赴河南沁阳永威学校考察的情况作个介绍。

进入永威校园,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永威的校园文化,从学校介绍到校园管理方法的展示,从优秀教师的介绍到年级优秀学生的介绍,从环保标语到国学文化熏陶,从文明习惯的培养到文化知识的渗透,从校园的围墙、橱窗到教室内外的每一面墙壁,可以说我们是在一个文化的长廊中探索永威成功的秘诀。

永威学校是河南永威集团投资创办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全封闭的民办学校。

该校占地223.8亩,现有在校学生2900余名,专职教师100余名。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虽然永威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好,但在蔡林森去该校之前,生源基础、师资水平并不理想。

2006年10月蔡林森担任该校校长后,不到半年时间,该校成为当地的名校。

去年,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成绩在焦作市夺魁,在怀川大地引起轰动。

那么,蔡林森成就永威学校的经验是什么呢?近几年,到江苏省洋思中学参观的校长和教师不计其数,但真正把洋思经验学到手并成为“洋思第二”的学校并不多见。

其原因就在于学习的是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很少考虑这些理念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落实的。

洋思经验的缔造者蔡林森,到河南沁阳市永威学校任校长后,用很短的时间创造了第二个“洋思神话”。

这使人们发现,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有半天的时间就能学会,而要落实这些理念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细化管理。

蔡林森成就永威学校的奥妙正在于此。

蔡林森的精细化管理包含三层意思:1.精细立规,有章可循。

蔡林森校长到永威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他虽然有着几十年的中学管理经验,有成套的成功管理制度,但他没有把洋思搬到永威,因为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规章制定也不能千篇一律。

他在充分调查永威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亲手起草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每一项都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和修改而最后定稿。

这些制度“细”、“全”到事事有章可循,不留空白。

单是在教学方面,就有备课、讲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周周清、学生课内规则、讲课制度等。

每一个制度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需要再附加解释和说明,既便于师生操作,也便于领导检查。

2.领导带头,层层带动。

对于每个学校,制定制度不难,难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制度。

而制度的落实关键是领导带头。

每天早晨5:40,66岁的蔡林森校长一定准时站在操场上,看着师生们出操。

一个学期过去了,他没有一个早晨缺席或迟到。

每天早上检查完早操后,便接着检查早读。

一位66岁的老人,忍着膝关节骨刺的病痛,4层教学楼64个教学班,他逐一检查,一个都不放过。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极少坐在办公室里,全校64个班他每天都要跑二三趟,不停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心中有数。

在所有师生集体活动的场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蔡校长说:“要让全体师生每天一开门就能看到校长,这所学校就好办了。

”校长给班子成员做表率,班子成员给教师做表率,教师给学生做表率,层层带动,制度就得到了落实。

3.责任到人,狠抓检查考核。

制度落实的关键是检查和考核。

为了把制度落实到人,学校与每一个教师都签订了责任书,在责任书中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人人照章行事。

这使复杂的管理简洁明了,减少了扯皮推诿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永威学校,落实制度的力度很大,比如教案就一周一查,不仅要查备课节数,还要依据“备课制度”查教案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就要复备,主管校长和教务主任要提供具体指导;作业一日三查,上午查前一天晚上的作业,下午查上午的作业,晚上查下午的作业。

查教师作业批改是否及时,是否认真,有无错改。

永威学校实行逐级责任制,副校长、教务主任、教务员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定时检查,并要将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

蔡校长对副校长和教务主任说:“我注意、考核的,首先是你们俩,这叫大家都负责任。

你们这儿就好比是牛鼻子,牵住了这儿,我就牵住了全校;这儿是一个瓶颈,是一个战略要地,我要一天到晚像个魔鬼似地缠住你们,我跟在你们后面比跟在教师后面有油水。

我要到教师中、学生中发现问题,以他们的问题算你们的账。

”正是由于这种精细化的管理,蔡林森校长把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移植到永威学校,并获得了初步成功。

4.大搞赛课,推进课改。

蔡林森到永威的第一天就听课,一下子听了5节课。

第二天接着听课,发现教师“满堂灌”、学生上课打瞌睡、作业压到课后。

有的学生板演,把减号写到分数线下,与分母在同一水平线的位置上。

蔡林森问老师为什么不指出来,老师气呼呼地说:你要知道是差班啊,他要会写,还叫做差班的学生?教了也没有用。

就在这时,蔡林森收到了好几封匿名信,劝他早点回家休息,于是蔡林森决定立即组织教师赛课,当天,制订了评课标准和讲课制度,复印了资料,一道发给教师。

到任后的第三天,第一轮赛课开始了,数学赛完,再赛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

连续一个多星期,每天要赛课、评课七八节。

这一轮赛课,主要解决“满堂灌”的问题。

第一轮赛课结束又开始第二轮赛课,第二轮赛课解决的是课堂上把学生自主学习搞成了形式主义、花架子的问题。

第二轮赛课结束又搞第三轮赛课。

第三轮赛课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能紧张思维,有效地学习。

在蔡林森去永威的第一个学期共进行了三轮赛课。

通过三轮赛课,永威的课堂实际上变成了考场。

一上课,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自学——让学生明确看书的内容、方法与要求,知道几分钟之后要检测效果,这样学生立即紧张起来,他们看书就等于考前的准备,或者好像看试卷那样紧张。

几分钟后,老师让学生板演,其余在座位上练习,这就是第一场考试。

练习完了,老师把大家做错的地方集中到黑板上,让会的同学更正,这是第二场考试。

以后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这是第三场考试。

老师对检测的作业评价后,利用20分钟的时间,当堂完成作业,这是第四场考试,作业本就是试卷。

这样,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地、紧张地思维,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点也不松懈。

5.落实“四清”,教学扎实。

“四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所谓“堂堂清”,就是要“差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看书、练习,通过同学帮助、讨论,弄懂“为什么”,真正理解知识,最后通过当堂训练达到巩固,不把问题留到最后。

所谓“日日清”,就是指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功课,该背的学会背,做错了的要更正。

“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知识,一一过关。

“月月清”就是指月月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蔡林森到永威后狠抓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逐步做到了“堂堂清”,每天早饭前变过去老师上课、学生无精打彩地听课为老师指导学生读单词、背单词,书声琅琅,晚上变老师上课为学生自习。

每周末统一搞知识点一一过关,过关结果张榜公布。

每月统一验收质量,严格把关,杜绝作弊。

蔡林森成就永威学校的做法给我的启示是:1.学校管理重在坚持。

就我们学校来说,每个学校都有过许多前瞻性的思考和前卫的做法,但有时因为经费问题,有时因为考虑上级部门的意见,常常坚持不够,好象猴子掰玉米,得到的多扔掉的也多,很多有创意、有特色的东西被淡化了,传统的有价值的东西在慢慢消失。

问题在哪里?问题就在于我们坚持不够。

洋思的教学经验应该说不是蔡林森的首创。

这个经验其实就是风靡于80年代初期的“三段式”教学,为什么洋思中学搞出了名堂而我们没有呢?原因是我们坚持不够,持之以恒不够。

我们缺少他们那种在坚持中完善、在坚持中创新、在坚持中形成自己特色的韧劲。

2.学校管理的关键是抓住干部。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干部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干部不思管理,不去管理,学校管理就会废弛。

当前,社会的心理环境不好,人们心浮气躁,干部工作不深入,怕矛盾,怕问题,怕得罪人,管理效率低下。

这种现象是普遍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下决心,就得从机制上、行为上来解决。

需要层层带动,层层做表率。

我们学蔡林森,不只是学他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他那种精神,学他那种对教育痴爱、执着的精神,学他那种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

只要学到了这种精神,没有办不好的事,没有带不好的队伍,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3.学校管理重在精细化。

学校管理是具体的管理,需要每个角落、每个时段、每个人管到。

一要有科学的制度,二要有明确的职责和奖惩,三要即时记实。

精细化管理,说到底就是要及时核查,及时记录,及时通报,兑现奖惩。

学校管理要靠勤、靠细、靠实来管理,要勤动腿,每天在校园走几遍,勤动嘴,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不厌其烦;勤动脑,及时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

管理中要细致入微,脚踏实地,实实在在,说老实说,办老实事。

4.学校管理必须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抓好了,就完成了学校工作的80%。

蔡林森抓教学有两招:一是抓课堂,主要做法是通过赛课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干部听课,讲课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课的目的是为了评课,评课的目的仍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讲课、听课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赛课是抓讲、听、评课的重要手段。

二是抓“四清”,即教学工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四清”的做法就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留尾巴,不让老师、学生掉队。

“四清”是落实教学工作的有效措施,必须抓住、抓好。

在考察了永威学校之后,我校召开了行政会和学习汇报会,就如何学习永威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做了初步商讨,制定了方案。

学校的思路如下:1.认真学习,切实转变观念。

4月上旬组织全校干部学习永威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思想,全面系统地掌握永威中学的管理思路、管理策略、规章制度及操作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带头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寻找我校工作的切入点。

全校教职工要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洋思中学和永威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提高参与课程改革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2.由粗到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根据我校实际,我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分三步走:第一步从4月14日开始,先在三个年级组正式实行精细化管理。

分管年级的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组成年级管理小组,年级管理小组每天检查记载师生到校情况和两操情况,每周对全年级组教师的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和检测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和记载,写出质量分析,评定等级,每周五向全年级教师公布,每周一将上周各方面的检查记载情况,核查后在橱窗向全校教师公布。

在这一阶段,教导处、政教处提出相关标准。

第二步从9月开始,精细化管理推向处(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