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垓下之围ppt课件
思考:田父为什么要骗他?
.
21
•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 八岁矣,身七 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 天之亡我,非战 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
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 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
.
11
楚汉之争
.
12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至 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联兵56万。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荣阳,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
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合诸侯兵追项 羽,大败。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 兵败垓下。
.
13
垓下之围.5Fra bibliotek塑造了一大批出 身不同、性格各异的 人物形象。
.
6
项羽出世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 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 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 其意,又不肯竟学。 ——重武轻文,有始无终
❖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 曰:“毋妄言,族矣!”
.
18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 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于是项羽就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 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
19
•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 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 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
20
•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
“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 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 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 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 千人。
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22
部署战术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 •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
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 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 。
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 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 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
14
课文串解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 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 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在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 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
7
项羽出世
❖ 籍长八尺余,力能 扛鼎,才气过人, 虽吴中子弟,皆已 惮籍矣。
——身高力大, 才气过人
❖ 会稽起义后,开始 叱咤风云的生涯。
.
8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 以当十,勇冠诸侯。 9
鸿门宴
刚愎自用 优柔寡断 埋下祸根
.
10
分封诸侯,放弃关中,东归彭城
“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绣夜行,谁 知之者!”
.
15
•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慷) 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 的虞姬,为项羽所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 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悲愤激昂地唱歌, 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 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走不脱。骓马走不脱 啊将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
.
16
• 歌数阕,美人和 之。项王泣数行
下,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跟 着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 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 能抬头看项羽了。
思考:项羽为何会流泪?
.
17
• 在巨鹿之战中,司马迁这样写诸侯: •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
前,莫敢仰视。
• 敢:害怕。 • 能:怜悯。 • 一个字表现司马迁描写人物传记的 • 准确传神
.
3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
4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 心来记述历史)
十二本纪:帝王的传记 十 表:大事记 八 书: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专门史 三十世家:侯王贵族之家的历史 七十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文学常识
• 关于司马迁 • 关于史记 • 关于项羽
.
1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
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
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
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
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
“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
余次战斗,阻挡我的人都要被我攻破,我进攻的人
都要臣服,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
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
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
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
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
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
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
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
91年前后完成《史记》。
.
2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 异也。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 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盖西伯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 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 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