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作业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作业及答案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C.6378千米 D.6336千米4.地球仪上的纬线( )。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B.长度相等C.指示东西方向D.与纬线斜交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C.0°纬线稍长D.0°经线稍长1.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2.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B.30°N、161°EC.20°S、120°E D.80°N、159°W3.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

A.1个B.2个C.3个D.4个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5.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6.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C.原出发点正东D.原出发点正西1.2 地球的运动(1)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C.四季的划分D.各地热量的差异2.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

A.北回归线 B.赤道C.南回归线 D.40°N3.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4.“五一”这一天( )。

A.北京昼夜等长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C.伦敦(0°,51°N)昼长夜短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5.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

A.夏季 B.秋季C.冬季D.春季6.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A.热带B.北寒带C.南寒带D.北温带7.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C.地形地势状况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1.2 地球的运动1.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极圈2.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3.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A.回归线上B.赤道上C.极圈上D.本初子午线上4.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5.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B.北回归线C.南极圈 D.北极圈6.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7.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A西半球B南寒带 C东半球 D中纬度1.甲地(40°N,20°E)位于乙地(20°N,40°E)的()方向。

A.西北 B.东北C.西南 D.东南2.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

A.东B.南C.西 D.北3.野外考察,下列比例尺最适用的是()A.1:1000 B.1:10000C.1:25000D.1:1000004.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则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中国地图B.亚洲地图C.山东地图D.济南地图5.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

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D.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会有东西之分6.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地形剖面图C.平面示意图D.分层设色地形图1.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3.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

A10380米 B1532米C7324 D8380米4.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处可能为( )。

A.180米 B.200米 C.220米 D.240米5.1m2的墙壁上,绘制某中学规划图,采用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A.1:500B.1:50000C.1:10000D.1:1500001.4地形图的判读(1)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ﻩﻩﻩﻩﻩ B.地形剖面图C.平面示意图ﻩﻩﻩﻩD.分层设色地形图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3.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ﻩﻩﻩﻩﻩ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ﻩﻩ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大小ﻩﻩB.地形海拔的高度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ﻩ 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ﻩB.1532米ﻩC.7324D.8380米1.4 地形图的判读(2)1.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处可能为( )。

A.180米ﻩﻩﻩB.200米C.220米D.240米2.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B 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D 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4.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A、高原B、丘陵C、山地D、盆地5.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

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

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2.1 大洲和大洋(1)1.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南美洲2.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印度洋B.印度洋和大西洋C.大西洋和太平洋D.北冰洋和太平洋3.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4.赤道横穿哪些洲的大陆(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5.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6.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7.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的大洲是( )。

A南极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8.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

A南极洲B欧洲C大洋洲D南美洲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

A.亚欧大陆B.美洲大陆C.非洲大陆D.南极大陆10.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1大洲和大洋(2)1.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B大洋洲C北美洲D南极洲2.在地球表面,陆地所占面积最大的半球是( )。

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3.七大洲中全部都在北半球的大洲有()A.亚洲B.南美洲C.欧洲D.非洲4.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台湾海峡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5.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C.红海D.马六甲海峡6.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所环绕的是( )。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7.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径是( )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苏伊士运河8.濒临三大洋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 C.南美洲D.欧洲9.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大洋洲C.太平洋、大洋洲D.太平洋、亚洲10.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A.各占1/2 B.2/3陆地区C.1/4海洋D.三分陆七分海2.2 海陆的变迁(1)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B.缩小C.不变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C.日本 D.中国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A.日本B.俄罗斯C.美国 D.加拿大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7.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8.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