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第二学期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1、公共收费公共收费是指政府部门及其授权部门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费用,其实质是用于补偿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成本。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3、税收豁免税收豁免是外交豁免的一种。
各国按照国际惯例或有关协议,在税收上相互给予驻在本国的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机构以及外交人员的一种外交特殊待遇。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公共投资的特点(1)公益性。
公共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这是振幅的只能所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只能或主要靠政府来集中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2)无偿性。
公共投资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无法通过计价收费的方式来补偿伙食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政府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和居民则无偿地向政府上缴税款,然后政府再继续用于公共投资,从而间接地形成公共投资的循环。
(3)政策性。
公共投资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
因其投资主体的主导、超然地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以保证社会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2、预算经管体制包括哪些内容?预算经管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预算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它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经管体制的主导环节。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经管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经管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经管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3、简述我国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
它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政策中的主导方面。
实现财政政策目标,首先要发挥财政政策手段的作用。
同时还要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决定的,可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
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加强。
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④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
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财力支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1)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需要经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
由于直接经济效益小,所以投资农业往往得不到平均利润,不但吸收了农业部门外的投资,就连农业内部资金也有可能向非农业逆向流动。
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就很难保证农业的正常资金投入,结果将危机农业的基础地位。
(2)农业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而这些条件具有公益性特点,花钱多,涉及面广,个别单位和地区往往不愿意承担或无力承担,这就需要政府来承担起相应投入职责。
(3)农业是风险行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生产难免有周期波动。
农业部门为了克服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及各种不利因素,必须不断提高其投资和物质装备水平,因此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4)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
加上农业需要固定资产多但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而资金周转慢,从而使农业在市场贸易中处于不利位置,需要政府采取一定方式进行扶持。
2、请论述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决定政策,从根本上说,财政收入来源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没有经济的增长,财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国家的分配制度与政策因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利润,而国家制定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成本费用列支工程及规范、工资规范、缴纳所得税前的列支办法等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就影响财政收入的多少。
(3)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政府的职能范围不同、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采取的财政政策不同,财政的集中度不一样,因此财政收入规模也不一样。
(4)价格财政收入总是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与全社会的价格水平密切相关。
作业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在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3、税收豁免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工程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国债的发行方法有哪些?(1)定向发售。
定向发售方式是指定向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金融机构等特定机构发行国债的方式,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国债等品种。
(2)承购包销。
承购包销方式始于1991年,主要用于不可流通的凭证式国债,它是由各地的国债承销机构组成承销团,通过与财政部签订承销协议来决定发行条件、承销费用和承销商的义务,因而是带有一定市场因素发行方式。
(3)招标发行。
招标发行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来确定国债的承销商和发行条件。
根据发行对象的不同,招标发行又可分为缴款期招标、价格招标、收益率招标三种形式:2、简述我国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
它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政策中的主导方面。
实现财政政策目标,首先要发挥财政政策手段的作用。
同时还要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决定的,可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
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加强。
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④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
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财力支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3、公共投资的特点(1)公益性。
公共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这是振幅的只能所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只能或主要靠政府来集中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2)无偿性。
公共投资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无法通过计价收费的方式来补偿伙食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政府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和居民则无偿地向政府上缴税款,然后政府再继续用于公共投资,从而间接地形成公共投资的循环。
(3)政策性。
公共投资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
因其投资主体的主导、超然地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以保证社会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请论述税负转嫁的形式及其影响因素(1)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六种形式:税负前转、税负后转、税负消转、税负辗转、税负叠转和税收资本化。
(2)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物价自由波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商品供求弹性、市场结构、成本变动和课税制度等则是税负转嫁的制约和影响因素。
①商品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在商品经济中,市场调节的效应往往使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和如何转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状况。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课税商品的价格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物价的涨落,都非一个生产者或一群生产者所能操纵的,而是由市场的需求、供给、供求弹性所决定的。
②市场结构与税负转嫁由于市场结构不同,税负转嫁情况也不同。
市场结构一般有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
③成本变动与税负转嫁在成本递增、递减和固定三种场合,税负转嫁有不同的规律。
成本固定的商品,所课之税有可能全部转嫁给消费者,因为此种商品单位成本与产量多少无关。
此时,若需求无弹性,税款就可以加入价格实行转嫁。
④课税制度与税负转嫁课税制度中税种的设置及各个要素的设计差异,如课税性质、税基的宽窄、课税对象、课税依据、税负轻重等都对税负转嫁有一定的影响。
⑤企业决策者市场价值判断行为观念与税负转嫁同一市场供求弹性的商品,往往会因企业决策者不同的行为偏好或价值的判断而产生差异的税负转嫁效果。
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决策者个人偏好是一回事,市场作用则是另一回事。
2、请论述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决定政策,从根本上说,财政收入来源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没有经济的增长,财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国家的分配制度与政策因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利润,而国家制定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成本费用列支工程及规范、工资规范、缴纳所得税前的列支办法等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就影响财政收入的多少。
(3)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政府的职能范围不同、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采取的财政政策不同,财政的集中度不一样,因此财政收入规模也不一样。
(4)价格财政收入总是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与全社会的价格水平密切相关。
2013、4作业三一、名词解释(10分×3=30)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2、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带来褒扬和优待抚恤安置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3、公共资源所谓“公共资源”是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自然资源:一是这些资源不为哪一个个人或企业组织所拥有.二是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地利用这些资源.这两个条件决定公共资源具备了“竞争性”的特点,但同时却不具备“排他性”的特征。
二、简答题(10分×3=30)1、请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性因素,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一是证据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三是社会性因素,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救济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变大,在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老龄化问题,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等等,也会对支出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某些社会性因素也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
2、什么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能和功能。
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