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一、知识结构(一)压力(N )1、定义: 叫压力。
方向:压力的方向是垂直 指向 的物体2、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3、重为G 的物体在支持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4、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课本P137图8-4 a 、b 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a 、c 说明:压力相同时,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
(二)、压强(Pa 或N/m 2)1、定义: 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3、公式: p=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 ; F : S : ⑴该公式适合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
⑵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 (水平面上F=G=mg )和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⑶特例:对于竖直放在桌子上的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⑴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 ;⑵当压力不变时,可减小 来增大压强。
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等。
减小压强:⑴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 ;⑵当压力不变时,可 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5、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三、液体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
2、测量工具: 用途: 。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p=(1)ρ表示 h 表示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 A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和液体的有关。
D、密度不变时,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如右图:5、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由于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引起的,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并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
如下图F<G6、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⑴定义:的容器⑵原理: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四、大气压强1、说明:“大气压”与“气压”,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并且具有。
3、大气压强的存在: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实验。
4、大气压的测定: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 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 mmHg= 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⑷说明: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m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将玻璃管倾斜,高度,长度。
5、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cmHg cmHg cmHg cmHgcmHg cmHg cmHg6、标准大气压:把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即1.01×105Pa 的大气压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
7.大气压的特点⑴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⑵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米,大气压减小100pa 。
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9、测量工具:分类: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 。
五、流体压强1、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
六、浮力一、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 叫浮力。
二、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三、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 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五、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 。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和物体排开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六: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七、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53计算浮力方法:①读数差法:F 浮= G -F(②压力差法:F 浮= F 向上 - F 向下(③漂浮、悬浮时,F 浮=G (④F 浮=G 排 或F 浮=ρ液V 排g 二、典型例题考点一:固体压强例1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m 2)例2:如图所示,甲、乙、试比较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1. 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5A 对桌面的压力F 、压强p 的变化情况是 〔 A .F 变大,p 变小 B.F 不变,p 变小10.小华往墙上按图钉。
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 2,20N ,求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和手对图钉帽的压强。
考点二:液体压强例3: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水,试比较A 、B 、C 强p A 、p B 、p C 的大小。
例4: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330.810/kg m ρ=⨯酒精沉入容器底部,从杯中溢出8g 质量( )A 、大于8gB 、等于8gC 、小于8gD 、无法判断例5:小明在一根均匀木杆的一端缠绕少许铅丝,使得木杆放在液体中可以竖直漂浮,从而制成一支密度计。
将它放入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16.5cm ;再把它放到盐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14.5cm 。
如图6果所用铅丝的体积极小,可以忽略,小明测得到的盐水密度是多少?1、植树节里,小倩同学用水桶提了15L 水给刚栽上的树浇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kg ,桶中水深h 为30cm ,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1×10-3m 2。
(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g 取10N/kg 。
) (1)水对桶底的压强是多大?(2)担水时,人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5、将一边长是10cm 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
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600g 水,如图3所示。
求:(计算时取g=10N/kg )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游泳的人潜入水中后,由于水对耳膜的压强作用,耳朵会有胀痛的感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潜入水中越深,胀痛的越厉害B.C.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考点三:气体压强例5图所示,问:为76cm 汞柱)8.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D9.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 .高空温度低,橡皮膜的耐压能力减弱B.高空中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C .高空大气压较大,将气球压破D .高空温度较低,球内气压较大,将球胀破 考点四:浮力1.利用空气浮力而升空的物体是 〔 〕A .人造卫星B .飞机C .风筝D .氢气球2.把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空心小球,用手将其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浸没于水(如图6所示),放手后水球运动状态是 [ ]A .上浮B .悬浮C .下沉D .都有可能图33.浸没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A.浮力增大,压强减小B.浮力减小,压强减小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4.含有杂质的蜡块悬浮在水中,要使该蜡块漂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纯酒精B.加水C. 加食盐D. 加汽油5.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感,可用漂浮疗法减轻。
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的水,水中加有大量的_________(填“盐”或“酒精”),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
6.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27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快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三、中考试题(2013天津中考)17.当居室前后窗子都打开时,“过堂风”有时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这是因为;(2013天津中考)28.(6分)某教师用“试管爬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其做法如下:取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平底试管,将细试管底部插入装满水的粗试管内,再将两试管迅速倒置(保持竖直),会看到细试管慢慢“爬进”粗试管里,如图23所示,细试管能否在粗试管内竖直向上“爬升”,取决于开始时插入粗试管的深度,如果插入过浅细试管就不能自动上升。
若细试管的重为G,外直径为d,水的密度为ρ0,大气压强为p0,请你通过推导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细试管在“爬升”时,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是多少?(2)细试管开始插入的深度h0满足什么条件时,它刚好可以向上“爬升”。
、(2013重庆中考)9.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___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2013重庆中考)18.2013年5月12号是母亲节,小明陪父母一起去商场,想送给母亲节日礼物,在商场中妈妈看上了既美观又实用的茶几鱼缸,如图15甲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