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

一年级学生
(二)课程定位
•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 一门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职 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 一门实践性很强“学工结合”的课程。
• 《汽车机械基础》 是前续课程《汽车 机械识图》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和深入。 是后续专业课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 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重 要课程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 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 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5、具有识别汽车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 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
• 1、强调实践性 让学生在了解汽车常用机构及零部件
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基础 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 培养学生初步解决汽车实际问题的能力。
连 杆 传 动
凸 轮 传 动
链 传 动
带 传 动 和
齿 轮 传 动
轮 系
传其 动他 机常 构用
调机 速械 和运 平转
衡的
(三)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 的表现
教材
课件
实验室 实训
三、教学设计
• (一)教学模式 •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 (三)课程考核 • (四)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式
《汽车机械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讲练结 合学生才会深刻体会,将课程分为三大模 块,即力学分析、轴系和机构传动三大模 块,从而达到奠定专业基础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相关知识, 设置的问题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是后面知识的前奏。
(二)探索研究
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 我把探究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我通过演示机构-提出问题(摇杆在空回行 程和工作行程往复摆动的过程中,哪个行程运动速度较 快?)-学生观察并回答。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初步 的感性认识:即曲柄摇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解法
研讨法
辩论法
诱导法
演示法
本课程教学媒体为文字教材、多媒体 教材及学习指导的教学方法。
•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南, 教材内容符合本大纲的教学要求,但其内 容不能代替多媒体一体化全部教学内容, 特别是在涉及感性知识和形象思维等方面, 必须要有多媒体教材来补充。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
学习汽车机械内容打好基础。
(二)内容组织
汽 车 机 械 基 础
汽 力车 学常 分用 析构

零 部 件
汽 车 轴 系
汽 车 传常 动用
机 构
构 件 静 力
分 析
动 力 分 析
构 件 运 动

构 件 分承 析载 能 力

轴 承
万联 向轴 节器 等、
零 部 件
其 他 常 用
一、课程设置
• (一)课程名称、所选教材、授课对象 • (二)课程定位 • (三)课程目标 •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名称、所选教材、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所选教材:汽车机械基础 主 编: 卢晓春 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104933 授课对象:汽修专业高职
注重设计思路的培养,自学能力、创 新能取 (二)内容组织 (三)课程内容的表现
(一)内容选取

根据人才培养的专业选取课程内容。
即就目前行业对汽车设计人才的知识、能
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本课程的
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机械技术方面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
课程的作业任务都以汽车设计遇到的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强调实践性,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
• 2、注重汽车设计思路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机械
运动的思维体系,学会分析和处理汽车设计 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实际动手 能力和针对岗位的应用技能,从而为将来能 胜任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上的专业技术工作、 掌握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具备突出汽车设 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 (2)多媒体教材
各章节基本内容的讲解、归纳,重点、 难点内容的专题讲解,现场教学,动画及 图标、图形的形象演绎等
• (3)学习指导
各章节的基本要求,学习指导,典型例 题,习题提示和自我测试题。
2、教学手段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 程的特点
着重采用 多媒体教 学课件
(三)课程考核
• 通过课堂表现及平时测验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20%、 平时作业占10%、出勤占5%、闭卷考试占65%。
(四)教学效果
课程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内容与 生产实际结合密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突出了对能力目标的培养;教学手段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探索研究 (三)演练反馈 (四)作业布置
(一)复习提问
我通过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提出问题,在曲柄 摇杆机构中,曲柄和摇杆的运动各有何特点?让学生回答。
汽车机械识图
汽 车


专业课程

高中物理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三)课程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职业核心知识的培养
•熟悉和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的 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职业知识的培养
•掌握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提高其解决问题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 观察能力。将课本知 识和生活、生产实践 结合起来
3、情感目标
•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课程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 列基本要求: 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 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 法。 2、熟悉汽车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 其特点,掌握汽车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 的基本方法。
第二步:我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问题(即摇杆在 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和连杆处于怎样的位置关 系?)-学生观察并回答-得出极位夹角的概念。设计的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曲柄摇杆机构的特殊位置和极位夹角的 概念,为后面的推导做好辅垫。
第三步:我采用分解演示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根据 演示过程-师生共填表,目的是采集相关数据,为后面的 推导做好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