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校本培训四一、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别学术论文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一)学术论文1、概念: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议论性文章。

2、特点:专业性。

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专业性问题。

理论性。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结论,侧重于理论分析。

系统性。

论题的论述,系统全面,不是零碎、片断的感想。

探究性。

该问题是人们还极少研究或研究还很不全面、不深入的。

篇幅较长。

由于以上的特点因而篇幅较长,一般包括绪论(绪言、引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二)经验总结1、概念:是把教学经验系统化,并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学经验进行分析而成的一种教育科研论文。

2、经验总结与学术论文:共同点是“论”;不同点是学术论文侧重理论论述,在论述过程中可以摆事实,也可不摆事实,经验总结则以总结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中内容,注重摆事实,而且大多是结合个人实践来摆事实,篇幅较学术论文短。

3、经验总结与工作总结:共同点都是总结自己的工作,都用事实说话;但工作总结只把工作情况和体会说清楚就行,而经验总结必须具有理论性特征,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有分论点,摆事实是为说明论点服务,在摆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展开议论。

工作总结属应用文,经验总结属论说文,学术论文属议论文。

(三)调查报告1、概念:是对教育有关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它是反映调查研究结果、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文体。

2、特点:客观的调查。

调查提纲、调查表格;实地,测试、填表、座谈;统计数据。

理性的分析。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果及因、由浅入深的分析,由现象到本质,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

既要摆事实,又要谈观点,由观点来统帅材料。

调查报告一般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四)课题研究报告1、概念:是以课题研究、课题实验为前提的一种总结性科研论文。

它的实践性与理论性都很强。

2、特点:实践性:比经验总结的要求更高。

课题研究和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有一定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之前必须拟定好研究方案和计划,然后按既定方案和计划实施。

理论性:课题研究和实验是对新领域或新问题的一种探索,理论上的要有新意,与一般性教育论文相比,理论色彩更浓。

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课题研究的概念及特点课题(Subject),即问题、主题或专题。

教育课题研究是指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某一总是进行专题的系统的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提示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探讨教育规律和获得理论认识的活动。

(三)教育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事先找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在研究中采用拟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措施有意识地去实施操作来检验设想↓获得研究结论三、教育研究的特征与功能研究是经验,应是系统的,应是有效的,应是可靠的;研究有多种形式与方法。

功能:1、扩展知识与理论2、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一)课题研究的特点研究具有目的性问题具有现实性设计具有计划性措施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操作过程具有控制性操作方法具有可行性效果具有归因性成果具有推广性全程具有教育性(二)教育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选题↓课题评价与文献研究建立假设和设计方案↓实施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及做法经验化规律性↓↓研究成效总结和研究结果分析↓撰写研究报告(三)研究过程中的管理工作1、预研究(文献研究与研究人员培训)2、申报立项(申请书、方案、计划)3、开题论证(方案与理论的)4、测量与调查(前、中、后)5、研究内容的实施或自变量的操纵6、专题研究(可渗透在校本教研工作中)7、学期总结8、形成性检查与评估9、阶段性总结、结题(听汇报、看典型活动、查资料、交流与反馈)10、资料管理(按过程分:设计类、实施类、反馈类,按主次分:主件类、附件类)(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文件1、课题研究方案的格式课题名称(研究单位)问题提出: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研究假设:通过。

达到。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你想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再分述自变量与因变量或研究内容与目标。

理论依据:你是依据哪些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预设如何具体操作(一个周期)检测目标与检测方法:如何证明你解决办法是有效的。

成果形式:如何用材料来体现你的成果(报告、论文集、专著、软件等)。

组织与管理:如何调动各方面力量(人员、时间、经费等)来保障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研究计划格式指导思想研究内容与目标实施计划具体安排(重点部分,详细具体。

每个阶段达到的要求与指标、完成时间及由负责人等)对应课题方案的研究步骤。

相关附录3、课题研究的学期总结简述研究基本情况主要做法主要成效(含成果内容)与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拟解决的问题4、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标题、署名(研究单位与主要研究人员)、引言一、研究概述:(对问题的陈述、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或研究内容与目标]、主要概念的定义与有关名词的界定,理论依据等)开门见山、有吸引力。

二、研究过程:[对应自变量或研究内容](概述研究过程与主要做法,描述手段、资料搜集、抽样、实验方法、材料及统计分析的应用)交待明确、可借鉴重复。

1、研究步骤。

2、研究内容三、研究成效:[对应因变量或研究目标](描述研究的效果与目标达成程度、统计数据、个案对效果程度的证明、及研究成果)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四、结论与分析:(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思考,对结论产生的原因作出理论解释或提出质疑及对策)升华理论依据、提出新的教育观点五、问题与讨论:有待探讨的问题,研究中的困惑与反思等。

六、参考文献(五)课题研究报告所涉及的问题:1)弄清研究进行的领域——从实质上知道研究文献中有什么,不能只是一般性的了解。

2)明确研究的外在效度。

讨论结果的普遍性。

为使结论普遍化,考虑到所有的合理例证。

3)集中注意结果的意义而不是结果本身。

4)如果包含的理论已经存在或新的理论已经产生,要清楚地表明结果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

5)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解释这些相似性如何能在这个领域内扩展研究的外在效度。

6)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弄清可能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

7)使达到结果的推理环节明晰——不要假定读者能读出作者的想法。

8)如果可能,注明本研究未解决的问题以待将来的研究解决,并提供下一步合理地逻辑延伸的知识。

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

所谓行动研究,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操作认识(一)研究问题的确定1、研究问题的选择(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选题问题涉及到两种观点的争论,这就是“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还是“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2)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2、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3、研究问题的陈述原陈述:小学生的创造力再陈述:发散性思维的得分与选择的5、6、7年级学生的特点间关系的研究问题形式:5、6、7年级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分与一般智力测量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与阅读成绩测量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与动作灵巧测量的关系是什么?原陈述:学习成绩与教学技术。

再陈述:关于3种教学技术对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学科成绩影响的研究。

问题形式:3种不同的教学技术是否对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学科成绩产生不同影响?研究问题的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变量)。

4、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为广泛采用的描述术语。

自变量可影响因变量,在某种意义上因变量取决于自变量。

中间变量:可控与不可控。

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方法测量变量的描述。

是一种界定,它使被确定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假设举例:问题陈述:在C学校中,研究两种阅读方案(A、B)对3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假设:1、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后3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

2、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前3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

3、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中间40%的学生用方案A与采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分没有差异。

操作性定义:被研究对象,所有C学校3年级的学生。

方案A:从Y出版社那里买来一套材料及活动建议。

方案B:从X版社那里买来一套材料及活动建议。

自变量:阅读材料A和B。

因变量:阅读成绩的分数增加。

可能的中间变量:教师、教学风格、学习能力。

可能的控制变量:原有的阅读成绩。

课题开题论证课题论证是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

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

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对于重大课题,常常必须写出开题报告,并经过专家的审议。

内容一般包括:(1)课题名称;(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3)研究的主要内容;(4)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5)完成本课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6)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源准备和科研手段等。

(二)收集资料收集资料之前,一切测量的手段都必须明确,可能的话予以改进,如果论述中将包含数据,则应组织好对数据的说明。

如果进行的是实验,实验的处理或实施是在收集数据资料之前或之中。

在调查研究中,测量的手段是成就测验和问卷之类的方法。

然后必须对资料进行集中、编码,并为分析做准备。

(三)统计分析经过对资料的总结、加工并进行抽象概括,就得到了论述和验证假设所需的信息。

统计分析也在此完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分析必须有解释,结论必须明白提出。

关于假设的结论要说明(如果假设被验证了的话)。

准备研究报告,这一工作常需要反复。

它是将研究结果归结为新的知识和理论,以及和已有理论相结合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