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知识点概要
M受体阻断剂:
1叔胺类穿透力强,易透过血脑屏障,
2山莨菪碱(anisodamine,654-2),主要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
3异丙阿托品(异丙托溴铵):主要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
4箭筒毒(非除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药)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断药(competitive neuromuscular blockers)。
这类药物能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胆碱受体,能竞争性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抗AChE药可拮抗其肌松作用。
:主要作用松弛骨骼肌。
肌肉松弛的顺序:眼睛→头部→颈→四肢→躯干→膈肌。
恢复顺序相反。
5 骨骼肌松弛药
去极化型肌松药琥珀胆碱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筒箭毒碱
激动NM受体,产生持久去极化先出现短暂肌束震颤,再出现肌松
作用时间短暂
过量时禁用新斯的明
阻断NM受体
只出现肌松,无肌束震颤作用时间较长
过量时可用新斯的明
6. ①. 简述阿托品的主要药理作用
抑制腺体分泌
扩瞳、调节麻痹、升高眼内压
松弛内脏平滑肌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中枢兴奋作用
②简述阿托品的临床应用。
解除平滑肌痉挛适用于各种内脏绞痛,如胃肠绞痛。
但对胆绞痛或肾绞痛疗效较差,常需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
抑制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
松弛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用于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眼镜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用于治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缓慢型心律失常
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用于多种感染中毒性休克
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受体功能:①α1受体主要分布在外周血管平滑肌,被激动后血管收缩,被阻断血管扩张。
α1受体阻断药可使AD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该现象称AD作用的翻转
②α2受体主要存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突触前膜上,被激动时NA释放
减少,被阻断时NA释放增加。
1.分类
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和麻黄碱
②.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可分为下列三类:
(1)α1、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
(2)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
(3)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羟甲唑啉
③.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可分为下列三类:
(1)β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2)β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3)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2,麻黄碱激动激动α、β受体,并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NA。
连续使用可发生快速耐受性。
3.可乐定:中枢性α2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高血压。
Β受体阻断剂:IA类: 噻吗洛尔,常用于治疗青光眼。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分为三类:苯二氮棹类,巴比妥类,其他(水和氯酸,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异丙嗪)
苯二氮桌类:地西泮
本巴比妥类: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前给药,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明显缩短REMS睡眠时相;具有诱导肝药酶的作用;由于安全性低(10倍催眠量可致死),苯巴比妥和戊巴比妥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和惊厥,硫喷妥钠用于静脉麻醉
机制:a增强GABA介导的Cl-通道开放持续时间
直接使Cl-通道开放
b抑制或阻断兴奋性介质的释放减弱谷氨酸介导的除极作用
c麻醉剂量抑制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不良反应:
1.后遗作用(after effect)
“宿醉”(hangover)
2.耐受性 (tolerance)自身诱导、
3.依赖性 (dependence)
戒断症状(abstinent symptom)
4.呼吸中枢
5.其他
其他类的镇静安眠药:
褪黑素(俗称脑白金):褪黑素是人体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物质,可调节睡眠。
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分泌减少影响人们正常的睡眠;褪黑素可以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需求量。
但抑制性腺发育可能是副作用。
高剂量松果体素可能促进大脑血管收缩,增加中风的危险。
有一定的依赖性。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为大发作和部分发作的首选药物。
不能抑制癫痫病灶异常放电,但可阻止异常放电向病灶周围的正常脑组织扩散,这可能与其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ost tetanic potentiation,PTP)有关。
治疗中枢疼痛综合症,包括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
抗心律失常(室性,特别是强心苷中毒的首选药。
)
不良反应:口服胃肠道反应;牙龈增生,久用出现胶原纤维代谢障碍,引起结缔组织增生。
治疗失神性发作的药物:乙虎胺:失神小发作的首选药。
丙戊酸钠:广谱抗癫痫药物,混合发作的首选药物。
抗癫痫治疗用药
一、全身性发作
1、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2、失神性发作(小发作):乙琥胺,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3、肌阵挛性发作: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4、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苯巴比妥,戊巴比妥
二、局限性发作
1、单纯性局限: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扑米酮
抗惊厥药
惊厥: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
发生原因:小儿高热、破伤风、癫痫大发作、子痫和中枢兴奋药中毒等。
抗惊厥药: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地西泮和硫酸镁等。
硫酸镁:
口服:导泻、利胆;外用:去炎消肿;注射:中枢抑制、骨骼肌松弛、血管扩张(mg2+对抗ca2+,主要用于子痫和高血压,破伤风等引起的癫痫。
)
抗帕金森病药物
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部位病理基础临床表现治疗药物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黑质-纹状体
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胞浆
嗜酸小体-Lewy体)
多巴胺能神经
功减弱,胆碱
能神经功能相
对占优势
进行性运动徐缓、
肌强直及震颤.
拟多巴胺药
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尔次海默氏病( Alazheimer’s disease AD) 大脑皮质,海马,杏仁核
胆碱能神经病变老年斑(β
淀粉样蛋白Aβ)神经纤维
缠结,选择性神经死亡。
胆碱能神经功
能严重缺陷
智能减退(认知功
能降低、记忆障
碍,痴呆)超过6
个月以上。
拟胆碱药(胆碱酯
酶抑制剂,M受体
激动剂)
脑保护药
抗帕金森病药分类:
1.左旋多巴及其增效药:
①.多巴胺前体:左旋多巴(levodopa),
②.左旋多巴增效药:
A. 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
T抑制剂: 硝替卡朋,托卡朋。
C.MAO抑制剂(selegiline)
2. DA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培高利特,普拉克索,罗平尼咯
3. 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苯扎托品
4. 神经保护剂抗氧化药,抗凋亡剂,抗炎药,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等
5.金刚烷胺(复合作用):
左旋多巴: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异常不随意运动-开关现象、精神障碍。
抗精神失常药物:
精神失常: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
抗精神分裂症药:
一经典安定剂
对D2受体的抑制作用很强,对阳性症状效果好;对阴性症状效果很弱。
有严重的锥体外系副作用。
A、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
B、硫杂蒽类:泰尔登(氯丙硫蒽
C、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D、其它:
二非经典安定剂
对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效,几无帕金森症祥副作用。
氯氮平、舒必利、奥氮平、维思通 ,喹硫平
水杨酸类药物:阿司匹林为治疗类风关的首选药
相对选择性:局麻药的作用顺序依次为:
痛觉,植物神经(C型)>温觉>触、压觉>运动神经(A型)。
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
作用于钠离子通道的药物:局麻药,抗癫痫药,i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变异性心绞痛的首选药物是:硝苯地平
维拉帕米首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断剂主要阻断的是L型钙通道的a1亚单位
强心苷:
地高辛的正性肌力作用机制:地高辛与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使胞内Na+增多后,又通过Na+-Ca2+双向交换机制,使Na+外流增加,Ca2+内流增加;或使Na+内流减少,Ca2+外流减少,最终导致细胞内Na+浓度下降,Ca2+浓度上升,后者又使肌浆网摄取Ca2+增多,储存Ca2+增多;并通过“以钙释钙”的方式促使肌浆网释出更多Ca2+。
正性肌力作用特点为:①加快心肌纤维缩短速度,使心肌收缩敏捷,因此舒张期相对延长;②加强衰竭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使心肌耗氧量有所降低;③增加CHF患者心排出量。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主要有以下三类:
(1)血脂调整药:本类药物可调节脂质代谢,使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Ch,TG,LDL,VLDL,Ox-LDL,ApoB)降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HDL,ApoA)增高,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3)动脉内膜保护药. 动脉壁的损伤和通透性增加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决条件。
保护动脉免受损伤或促进已损伤的动脉内膜修复,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根本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