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而练创意表达
摘要: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我认为借助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料,适时地进行课堂“小练笔”,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关键词:仿一仿;补一补;改一改;创一创;评一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62-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述。
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我认为借助语文教材的文本资料,适时地进行课堂“小练笔”,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以下是我对课堂“小练笔”的一些看法和尝试:
一、仿一仿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过:“就像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一样,作文也是从仿写开始的。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因此,我们要对小练笔设计与指导放在学生对课文的仿写和迁移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读写结合的点,准确把握课文的精彩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如学习《七月的天山》一文,描写的是我国新疆天山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用什么写法,按什么顺序来写天山之旅的?按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
山深处,游览顺序,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天山的美丽景色。
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仿照着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一写家乡的景色。
学生不仅有话可写,还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写法。
二、补一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文的需要,有些内容比较简练,省略了一些情节;有些地方写得含蓄,意犹未尽;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延伸、拓展的空间,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
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我让学生想象并且进行小练笔:十四个孩子困在地底下,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劝同学们不要害怕,他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同学们会怎么说?同学们的表情,动作怎么样?生1:伙伴们,不用怕,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因为他经常说:“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2:阿曼达会说:“我们要坚强,要坚持不懈,我爸爸很快就会来的,你们不要放弃,少说话,不要哭,保存力气,等待大人救援。
”
通过小练笔,学生更体会文本的内涵,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然而7岁的阿曼达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的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三、改一改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结构严谨、语
句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优美的词句。
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反复诵读唐诗《秋思》后让学生想象,用短文再现张籍当年写信和托送信人送信的情景。
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
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
这种训练,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表象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四、创一创语言训练点选在技能迁移处。
这是一种把阅读和作文溶为一体的“写”的训练。
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改造。
在教学《新型玻璃》时,设计了这么一个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师:谁来说一说你设计出了哪种新型玻璃?生1:我设计出一种音乐玻璃,这种玻璃可以自动播放优美的音乐。
生2:我想发明一种香水玻璃,这种玻璃可以散发出各种花、水果的香味,沁人心脾。
生3:我想发明“净化空气玻璃”。
这种玻璃能在光的作用下,吸进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护人体健康,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绿色氧吧”。
五、评一评新课标下的作文评价强调情意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三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
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
我让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小练笔本。
每周我会把优秀的,有进步的小练笔找出,请他们的作者朗读出来。
在我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小练笔,渐渐地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
我还把这些小练笔张贴在学习园地让同学们互相欣赏。
向学校的校报推荐,当他们的作品刊登在校报上的时候,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学期积累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写作素材。
小练笔已渐渐成为学生们表达情感的一种需要,他们爱写、乐写。
总之,课堂处处是作文,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适时适度地小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因文而练,挖掘课文的内涵,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孩子广开思路,巧妙地、恰到好处地练,这些言语实践所带来的欣喜,定会令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小练笔”绽放异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收获写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