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的各厂家镜头参数

最全的各厂家镜头参数

最全的各厂家镜头参数最全的各厂家镜头参数在很久很久以前,豪哥每每看到镜头们的名字脑袋都是一滩浆糊!看到了两只镜头,就因为最后多了一个IS,价格就贵了一倍!F2.8和F4价格又是差了一倍!简直一头雾水,所以今天我决定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把这些让人看了头疼的缩写符号都整理在这篇文章里,也希望这篇文章能被你整理到收藏夹里。

众所周知,摄影行业中有许多镜头厂商,不同的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镜头命名规则,不过归纳起来,标准的镜头名称大致都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镜头类别,焦距参数,光圈参数,特殊技术。

通常这些标识文字是印刷或者蚀刻在镜头前端的压环上,但也有在镜身上印刷相应字样的做法,首先来和大家说说这些标识通用的部分:目录基本知识(焦距、光圈及其它)一、佳能(动图详解)二、尼康三、索尼四、宾得五、适马六、腾龙七、图丽八、徕卡一、焦距参数焦距参数决定的是相机所能拍摄的照片的广度和远度,数值越大拍摄越远,数值越小拍摄越广。

(1)变焦:XX-XXmm/ZOOM变焦镜头是指焦距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整的镜头,人站在原地不动,通过拧动变焦环就可以改变构图,一只变焦镜头往往可以兼顾拍摄很多的题材,适用性更广,是初学者和旅行者的最爱。

(2)定焦:XXmm定焦镜头是指焦距固定、不可调整的镜头,想要改变构图完全依靠拍摄者的移动,因此按下快门之前不得不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因此也往往会得到一些独特的观察角度。

因为一只定焦镜头只负责一个焦段,所以可以把画质和锐度做到极致。

往往我们会在一些评测中看到这样的话“某某变焦镜皇在光圈缩到F8的时候甚至可以媲美定焦镜头”足可见其差距。

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想用好它需要摄影者和镜头长期的磨合,二是出门旅行的时候如果携带多只定焦,需要频繁的更换镜头,既沉又麻烦。

关于变焦与定焦镜头,我们可以总结来说:(1)易用性:变焦>定焦(2)成像质量:变焦<定焦(3)重量:一只定焦<变焦<多只定焦二、光圈参数XX,f/X.X ,F X.X 这三种写法都表示光圈参数,也是影响镜头造价极其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

数值越小代表最大光圈越大,F4和F2.8经常是镜头分级的分水岭。

那么大光圈到底有什么用呢?(1)带来更大的进光量,让照片干净明亮;(2)背景虚化,制造唯美梦幻、突出重点的效果。

有一些变焦镜头标识的光圈数值是一个变量如f/3.5-5.6,这代表在镜头广角端光圈最大可以开到3.5,在镜头长焦端光圈最大可以开到5.6.。

习惯使用手动挡和快门优先的朋友绝对会很恼火,因为如果在广角端把光圈开到了3.5然后拧了一下变焦环,画面一下就……黑了一度,此时则需要再次调整光圈以外的参数已达到原本所期望的曝光量。

关于镜头的光圈,我们可以总结来说:(1)光圈越大越好(贵)。

(2)恒定光圈的比光圈会变化的光圈好(也贵)。

三、其它参数(1)Ⅰ,Ⅱ,Ⅲ,Ⅳ,Ⅴ这些罗马数字也经常出现在镜头上,它们表示这是该镜头的第几代产品,通常每一代性能都会经过改良和大幅优化,但基本光学结构不会变化。

(2)Macro微距镜头,指有一定放大功能的镜头,用于拍摄昆虫、花卉、以及食品摄影。

很多解析力高的镜头都带有一定的微距功能,豪哥的理解就是可以把苍蝇的腿毛拍的很清楚的镜头……说完了各家厂商镜头都通用的一些标识文字,我们接下来详细说说每一家各自特有的标识规则。

一、佳能(1)镜头类别:EF:全画幅镜头Electronic Focusing。

最常见的佳能镜头类别,可以用在EOS系列的胶片单反相机、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APD-H(转换系数1.3)和APS-C 画幅(转换系数1.6)数码单反相机上。

连接处有个红点方便对准机身卡口。

(转换系数:使用相同焦距的镜头时,由于全幅相机和非全幅相机的感光元件差异,能拍摄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即视角的差异需要通过转换系数换算)EF-S:APS-C画幅镜头Electronic Focusing Small image circle。

专为APS-C单反相机设计的镜头,俗称半幅或者残幅,传感器面积是全幅的40%,价格便宜许多。

同样也是我们较常见的佳能镜头。

连接处有个白色方块便于对准机身卡口。

TS-E:移轴镜头Tile/Shift。

豪哥的理解就是可以把镜头掰弯,然后抵消透视和改变合焦范围,常用于建筑摄影等方面。

MP-E:微距镜头Macro Photo。

豪哥这辈子也不会去拍苍蝇的腿毛……(2)特殊技术:IS:影像稳定器Image Stabilizer 。

内部装有“光学式手动补偿元件”的镜头,是在拍摄的瞬间检测手抖动的方向和力度并反方向施力以中和抖动的技术。

有它和没它的镜头价格差小一倍。

好处也是大大的有,以豪哥帕金森一般的手拍摄1/30秒的快门速度就挂了,有IS的镜头可以开到1/8秒,以增加夜晚拍摄的成功率和降低感光度。

另外,使用三脚架时请暂时关闭该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反向抖动(开关在镜头侧面)。

USM:超声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

代表该镜头可以快速和安静的自动对焦。

将超声波震动转换为旋转动力从而驱动对焦系统,但是录制视频的时候机内对焦的微小声音还是会被录进去。

STM:步进马达-Stepping Motor。

可实现更加安静、流畅的自动对焦,适合短片录制。

以电磁脉冲为动力,是佳能为了录制视频而从新设计的对焦马达,大幅降低了录制时对焦所产生的杂音。

Float:浮动功能-Floating System。

配合微距拍摄开发的技术。

在近距离拍摄时,镜组会独立进行移动,有效补偿相差,以获得更优良的画质。

L:奢华-Luxury。

这类镜头前端有红色装饰环,也就是大家把妹必备的“红圈头”。

由佳能内部特别批准的具有优良光学性能的高端镜头,使用特殊镜片(见后文),用料足,满满的诚意只为掏空你的钱包,囧。

UD:超低色散镜片-Ultra Low Dispersion。

因为使用提纯萤石成本太高了,人们就研发出了UD玻璃。

2片UD镜片的作用与一片萤石镜片的作用相当。

S-UD:超级超低色散镜片-Super-Ultra Low Dispersion。

由于技术的改进,人们研发出了超级UD玻璃。

其光学性能更加接近萤石,一片S-UD 镜片的作用与一片萤石镜片的作用相当。

AL:非球面镜片Aspherical Lens。

顾名思义,设计中采用的镜片并不是一个弧形球面,传统球面镜片存在着无法将并行的光线以完整的形状聚集在一个点上的问题,造成了大光圈拍摄成像相对模糊(球面像差)、广角镜头拍摄影像扭曲(比如画面边缘的直线条发生弯曲)、以及减少镜片数量使镜头的小型化——非球面镜片是解决这三大问题必不可缺的技术之一。

另外,研磨非球面镜片是经过人工多次测量和打磨而成,普通非球面镜片则是机器直接铸模而成。

DO:多层衍射光学镜片-Diffractive Optical。

简单理解就是把多层镜片合成在了一起的超级镜片,同时具有萤石和非球面镜片的特性,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将镜头体积缩小了30%。

该技术还处在不断开发阶段,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数几款“绿圈”镜头采用了DO镜片。

BR:蓝色光谱折射复合镜片-Blue Spectrum Refractive Optics Len。

今年的新技术,能有效抑制紫边,目前只有新EF 35mm f/1.4L II USM采用了该技术。

以上介绍完了镜头标识中每一项参数的具体含义,接下来给大家举几个栗子,逐项分析一下:EF-S 18-135mm f/3.5-5.6 IS STM(1)半幅机专用镜头。

(2)18mm 至135mm的焦距,乘1.6系数实际焦段为约29-216mm。

一头多用,画质一般(好的镜头设计上不可能兼顾所有焦距段的成像最优化)。

(3)广角端光圈最大能开到F3.5,长焦端只能开到F5.6。

(4)带IS防抖。

装有新式的STM 步进马达。

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1)Eos 通用全幅镜头2.70mm至200mm的焦段,属于长焦镜头。

(2)最大光圈可以恒定的开到F2.8,进光量充足。

(3)是佳能顶级的L红圈镜头,做工精细,用了昂贵的特殊镜片(萤石一枚,UD镜片5枚),画质非常赞。

(4)带有IS防抖和超声波对焦马达。

(5)是该镜头的第二代产品。

EF 35mm f/1.4L II USM(1)Eos通用全幅镜头。

(2)35mm定焦,画面非常非常清晰锐利。

(3)最大光圈可以恒定的开到F1.4。

(3)是佳能顶级的L红圈镜头,使用了足量的特殊镜片(UD、BR、研磨AL和AL镜片各一片)。

(5)带有超声波对焦马达。

(6)是该镜头的第二代产品。

相信大家都已经理解了吧,因为各家技术的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换了不同的命名规则而已,所以其余的厂家豪哥就不再逐个配图了,我在后边会列出各厂家的标识规则供大家检索。

二、尼康(1)镜头类别FX:全幅镜头。

以135mm(全幅)相机为基础开发的镜头,也可以安装到半幅机上,转换系数1.5。

DX:APS-C幅镜头。

专为APS-C半画幅设计的镜头,不能使用在全画幅机型上。

AF-S:SWM马达自动对焦镜头。

拥有此标识的尼康镜头,镜头带有对焦马达,可以搭配任何机身使用。

AF:自动对焦镜头Auto Focus。

一般属于老型号的镜头,需配合具有对焦马达的机身,可以实现自动对焦。

另外对于AF和MF(全手动对焦)卡口兼容的机身而言,AF 镜头用在MF 机身上,通常要丧失自动对焦能力。

这样的标识也出现在美能达、奥林巴斯和宾得等品牌镜头之上用于表达同样意思。

E:E型镜头。

尼康早期手动时代的廉价头,E镜头大量采用塑料。

但是光学结构和普通镜头没有差别。

同样我们会看到K型、ai型、ais型的镜头,都是尼康早期镜头版本的代码,统统简单理解为“二手市场的老镜头”就好。

D:D型镜头结构是NIKON经典的接口,可以传递对焦距离信息,配合机身实现3D对焦捕捉能力,对应AF,镜头本身不具备对焦动力,全部需要通过机身驱动。

为了方便记忆就理解为“尼康鼎盛时期的镜头们”就好。

G: G镜头D的改进型,大部分使用超声波马达,对应AF-S,可以兼容没有机身马达的机器使用,镜片结构也重新设计,针对数码机器进行了优化,紫边明显比D镜头减少。

简单理解就是“数码时代最新版插了马达的镜头们”。

PC-E:移轴镜头。

可以掰弯的镜头,摄影者可以灵活地操控影像透视、变形和对焦。

DC:散焦影像控制技术。

尼康自称独有的技术,可以通过镜头上的散焦环,控制前景和后景的焦外柔和程度。

从古到今就只有几只镜头搭载此技术(佳能1支,尼康2支,索尼英美达也有类似的STF技术),AF DC 135mm f/2D被传的很邪乎,称为妖媚皇者,人像终结者。

(2)特殊技术SWM:超声波马达-Silent Wave Motor。

将超声波震动转换为旋转动力从而驱动对焦系统,可以实现无声而又快速响应的自动对焦和佳能USM基本是一个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