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常熟市报慈小学王剑忠执笔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也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这一愿望,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创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是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塑造学校品牌形象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
由于教育的主体是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消化吸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达到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个性,必须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人的关切心,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现状分析我校建于1989年,当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于1998年撤走初中部而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又在2000年合并虞山镇菱北小学。
学校通过不断地融合、提升、发展,于2002年通过验收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于2007年通过验收成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
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目前的规模:34个班级,1700名学生和96名教职工(其中90名专任教师)。
多年来,学校注重教育研究与发展,在“十五”期间,学校开展了“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研究,努力激发教师潜能,进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提升,确立了“十一五”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以“开展生命教育,构建和谐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证,朝着努力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化,硬件现代化,师资通才化,质量素质化,办学特色化”的一流知名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刚刚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了秉承学校多年来的研究方向,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将“生命化教育”作为下阶段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以“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来指导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折射出“生命化教育”的光芒,把学校建设成为“生命化教育”的特色学校。
三、概念与内涵生命化教育的概念: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的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
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
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
学校开展生命化教育,就是要把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
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就是将“生命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此来指导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也就是要遵循“教育让生命的明天更精彩”的原则,让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能体现对生命个体的尊重、理解、关爱、信任与成全,并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四、主要目标与措施主要目标:1、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每一位学生,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让每一个生命的身心都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2、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懂得与自然、他人的和谐共处;懂得珍爱自己,珍爱他人,也珍爱其他的一切生命。
3、建设生命化教育的校园文化,确立为了生命的明天更精彩的教育理念,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
4、在发展学生生命的同时,促进教师群体的发展,让师生的生命得到共同成长。
主要措施:1、营造“生命化的育人环境”。
2、实行“生命化的常规管理”。
3、构建“生命化的教学模式”。
4、开展“生命化的德育工作”。
5、实施“生命化的评价体系”五、实施原则1、把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
2、全面发展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3、健康第一,德育与智育并重的原则。
4、环境熏陶与主动建构相结合的原则。
5、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6、文化建设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六、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起始准备阶段(2011、6——2011、12)(一)制定实施方案。
结合本校实际,在进行前期分析、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方向,制订特色学校建设的详细实施方案,便于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突出特色,细化方案。
(二)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机构。
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皇甫晓天成员:高丽英顾素珍沈阳王剑忠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小组:组长:高丽英成员:王剑忠、徐惠安、沈阳、李敏毓、陈丹、庞咏梅(三)做好实施组织的培训。
主要是确定学校的特色项目,选好辅导教师,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要发掘本校内在教师资源,加大培养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培养有一定专业特长且满足特色学校建设需要的一大批教师。
同时,与社会团体机构相挂钩,并从社会上聘请课外辅导教师、专家,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组织优秀师资根据年段确定低、中、高年级进行生命化教育的重点,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并搜集相关教育资源,加以合理整合,编成适合课堂教学的校本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实践与体验的活动方案。
当然,教师要首先通过学习,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论有全面地了解,并能结合学科教学、学生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等,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把握好生命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课题研究的审批立项。
将《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作为学校“十二五”的主课题,拟订课题申报书,并向苏州市教育学会申报立项,进行开发和研究。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1——2013、12)本阶段要针对起始阶段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实施方案,修改完善各年段的生命化教育重点。
对校园环境的营造进行合理规划与布置,对课堂教学进行调研听课,对实践活动进行方案设计的补充修改和有序开展,对能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特色项目进行扎实开展。
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或请教专家进行指导;或与兄弟单位进行合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或外出参观,学习理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发展。
本阶段的具体工作如下:(一)根据“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对学校的环境进行合理整治、规划与布置,努力把学校布置成既能体现人文关怀,又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的人性化的温馨家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棵树木花草能成为无声的老师,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安全、舒适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从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二)重点以“生命化教育”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
通过对学校的橱窗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进行设计比赛等。
用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创新设计比赛作品以及有创意的不同主题的图案和作品,来美化校园的橱窗、走廊及班级的墙壁、板报。
以实现校园文化和特色项目的有机整合,使整个校园凸出鲜明的“生命化教育”的特征。
(三)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次为期一到二周的有鲜明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如观看生命教育专题影片、采访医护人员、参观烈士陵园、慰问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小动物的饲养观察活动、防灾逃生演练、模拟紧急救助活动等等。
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基础上,要做到既发扬传统特色,又力求创新突破,做到师生广泛参与(参与率学生达100%,教师达80%以上)。
少先队积极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讲座、黑板报、广播电视宣传、科技制作比赛、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览等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增长学生的知识与创造才干,引导学生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生命,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结合班队活动课、健康教育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等,组织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渗透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起源、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变化、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四)学校要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活动课程,借助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平台进行学生特长的提升培训,如版画、器乐、游泳、跳水、羽毛球、合唱团、舞蹈队、模型制作小组的组建,并积极开展活动,经常组织表现出色的学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比赛,在此同时还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能展示才华的舞台,如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台进行宣传,或者帮助学生结集出版专集、组织个人展览或专场、将照片上荣誉墙、举行擂台赛等等,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从而更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对可能更健全生命的成全。
(五)进行“生命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凸显“生命化教育”的特色,各学科要积极开展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常规的听课、评课、赛课、课堂观测等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分析,寻找能促使课堂充满情趣而又高效的有利因素,加以分析总结与提炼,撰写论文或随笔反思,还可以组织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现场作课指导或点评,便于加以借鉴和改进,努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
(六)进行“生命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制订与完善。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而教育的目的是要让生命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自然也应该多样的、复杂的,但要能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和矫正功能,要有利于促进生命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生命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纬度去进行设计,注重生命个体习惯的养成过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引领,要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习得的片面做法。
“生命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是更注重生命个体的纵向发展趋势,而不是仅仅关注横向的对比;应该让学生多看到成功的希望与可能性,少经历一些失望与挫败感,因为生命化教育不仅是关注当下,更关注生命个体明天发展的教育。
(七)实行“生命化教育”的常规管理。
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常规管理,生命化教育的常规管理应该是更具有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应该更多地遵循“南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