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沉积岩石学》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4、①岩性标志、②古生物标志、③地球化学标志。
5、①河床亚相、②堤岸亚相、③河漫亚相、④牛轭湖亚相。
6、①碎屑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物流、④浊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7、沉积体系—指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8、广盐性生物—耐盐度广泛的生物。
9、陆表海—是指位于大陆内部和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10、生态礁—指造礁生物的原状地生长造成的坚固的抗浪骨架,它在地形上具有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简要说明沉积相、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关系。
关于沉积相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对于为种观点,沉积相就是沉积环境,岩相是他们的产物;一种观点是特定的岩石组合即岩相,对于为种观点,沉积相就是岩相,沉积环境是其基础;一种观点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对于为种观点,沉积相包含沉积环境和岩相。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
(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七、根据欧文(Irwin,1965)的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回答下述问题:①划分三个能量带的依据,②三个能量带的位置,③三个能量带的环境特点,④三个能量带与油气的关系。
(10分,图及每小点各2分)(1)划分三个能量带的依据:是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大小划分为三个能量带(即X低能带、Y高能带和Z低能带)。
(2)三个能量带的位置:X带:远离海岸,其海底位于开阔海波基面以下的地带。
Y 带:稍近海岸,从波浪触及海底的地点开始向岸方向延伸,直至波浪能潮汐能基本上被海底的摩擦力消耗掉为止的地带。
Z带:靠近海岸,从波浪能、潮汐能基本消失的地点起直至岸边为止的浅水地带。
(如图)(3)三个能量带的环境特点:X带位于波基面以下的开阔海,为水体安静的低能带,局部有海底底流干扰,为阳光不足,海水循环受到限制的还原环境。
Y带:此带为水动作用强的高能带,水循环良好,氧气充足,阳光充足。
Z带:此带水体很浅,一般不超过几英尺,为波浪、潮汐作用很弱的低能带,坡度平缓,水循环不畅,在干热条件下易形成高盐的蒸发环境。
(4)三个能量带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X带:为安静缺氧的还原环境,沉积物多呈暗色泥晶灰岩,是生油的有利相带。
Y带:由于水动力强可形成分选良好具交错层理的生物灰岩、内碎屑灰岩、或鲕粒灰岩,或生物礁灰岩,其粒间孔隙率很高,是有利的储油相带。
Z带:常出现白云化和膏盐层沉积,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次生白云岩形成晶间孔,有利于储油气,膏盐层可作为良好的盖层。
八、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类型和每一层(①~③)的沉积环境,并说明其依据。
(10分,其中,相3分,亚相3分,依据每点1分共4分) 陆源碎屑潮坪沉积,①低潮坪(砂坪),②中潮坪(砂泥混合坪),③高潮坪(泥坪)。
主要依据:分别从岩性特征、层序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四个方面论述。
沉积岩石学2007(B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①粘土岩,②砂岩,③碳酸盐岩。
2、①2,②0.125mm。
3、①颗粒、②泥、③胶结物、④晶粒、⑤生物格架。
4、①海绿石、②鲕绿泥石、③磷灰石。
5、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临滨)。
6、①远离海岸的X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7、相标志—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
8、狭盐性生物—耐盐度有限的生物。
9、陆缘海—即大陆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或大洋边缘的、坡度较大的(海底坡度约每英里2~10英尺)、范围较小的(宽度一般100~300英里)、深度较大的(水深可达200~350m)的浅海。
10、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清水是碳酸盐沉积作用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比较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河流沉积,砂泥岩沉积,下粗上细正粒序层序;不同点:曲流河沉积边滩发育,二元结构发育;辫状河沉积心滩沉积发育,二元结构顶层沉积不发育。
4、对比浊流与等深流的主要区别。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体。
是深水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类型。
沿斜坡向下运动。
可出现于半深海-深海环境,也可出现于半深湖-深湖环境中。
等深流是深水牵引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地球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这种底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5~20cm/s),主要出现在陆隆区。
二者均出现于深水环境中,但运动方向不同。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
(每小题1分,共8分)1、(√),2、(×),3、(×),4、(√),5、(√)6、(√),7、(×),8、(√),9、(√),10、(√)八、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类型和每一层(①~③)的沉积环境,并说明其依据。
(10分,其中,相3分,亚相3分,依据每点1分共4分) 三角洲沉积相:①为前三角洲亚相,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③为三角洲平原亚相。
主要依据:分别从岩性特征、层序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四个方面论述。
地质(A卷)一、填空 (每空题0.5分,共20分)5、沉积物重力流的四种类型是:(1)碎屑流(2)颗粒流(3)液化流(4)浊流6、海相沉积中常见的自生矿物有(1)海绿石 _、(2)_鲕绿泥石_ 和(3)___自生磷灰石___等。
7、Young et al.(1972)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包括(1)___潮上带_(2)___潮间带_ (3)_开阔潮下带_(4)__局限潮下带__。
8、暴露成因的构造有:(1)_____泥裂_____(2)__ __雨痕______(3)_ 冰雹痕 ____等。
(4)______晶粒____(5)_____生物格架 ______。
10、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划分那六个微相:(1)_____水下分流河道____(2)___水下天然堤____(3)___水下河道间___(4)___ _河口坝_ ___ (5)_ 远砂坝 ______ ___(6)___ 席状砂____1三、试述三角州相的鉴别标志(10分)。
(一)地质上:6分1、建设性的河控三角洲岩性主要由较厚的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的互层沉积组成。
在三角洲平原中往往夹有暗色有机质细粒沉积,泥炭层或煤层。
在细粒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云母片,因为过多的云母片呈悬浮被河流搬而来。
2、粒度变化范围一般不是太大,从陆地向海/湖,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总体上逐渐变细变好。
3、沉积构造类型比较复杂,既可见到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类型,又可见到波浪或潮汐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
另外,也发育各种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及生物扰动构造等。
4、生物方面,三角洲具有海陆生物混生的现象,这表明三角洲形成时是正常盐度的,同时半咸水的和淡水的生物皆有发育。
异地搬运埋藏的主要为河流携带的陆生动、植物碎片。
5、沉积层序上多出现向上变粗的反韵律结构,在层序顶部三角洲平原部分多出现下粗上细的正旋回。
6、砂体的几何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垂直或斜交海岸线分布,剖面上为透镜状或发散的扫帚状,并与前三角洲或海/湖泥岩呈齿状交叉。
(二)测井上 2分以顶部突变,底部渐变的锯齿状漏斗形为主要特征。
其中夹有底部突变,顶部渐变的锯齿状钟形;其幅度中等。
(三)地震剖面上2分发育大型的前积构造,或者叠瓦状前积构造。
五、简要说明下列岩石的主要形成环境(每小题3分,共15 分 )1 、灰白色亮晶鲕粒石灰岩;2 、深灰色泥晶球粒石灰岩;3 、灰黑色泥晶石灰岩;4 、灰色珊瑚礁石灰岩;5、深灰色泥晶含石膏假晶白云岩1、灰白色亮晶鲕粒石灰岩:形成于高能、氧化环境,如浅滩、潮汐水道等环境。
3分2、深灰色泥晶球粒石灰岩:形成于较还原、低能环境,如局限台地、开阔陆棚等环境。
3分3、灰黑色泥晶石灰岩:形成于还原、低能环境,如盆地、斜坡、开阔陆棚、局限台地等环境。
3分4、灰色珊瑚礁石灰岩:形成于浪基面以上、能量较高的浅海环境。
3分5、深灰色泥晶含石膏假晶白云岩:形成于还原、低能、蒸发的环境,如咸化泻湖。
3分六、试述辫状河沉积与曲流河沉积的异同点(10 分)。
相同点:2分砂泥岩沉积,成分复杂,成熟度较低。
垂向上,自下而上常出现由粗至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八、根据下面剖面描述资料,确定每层的沉积环境,并说明其依据(10分)。
⑤红色泥岩,有石膏夹层,具水平层理、干裂、石膏假晶。
④含粉砂泥岩夹粉砂岩透镜体,具水平层理,上下相邻的粉砂岩透镜体中的前积层反向,偶见干裂。
③粉砂岩、泥岩互层,上下相邻层中的上叠沙纹层理反向,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叠加波痕、修饰波痕发育。
②细砂岩、中砂岩,具平行层理、大型羽状交错层理,偶见脉状层理,再作用面构造发育。
①块状砂岩,可见侧向迁移含砾砂岩的透镜体,常见羽状交错层理和再作用面构造,可见海相生物化石。
每个部分各占2分。
答:⑤为潮上带:潮上带暴露,可见干裂,且蒸发可见石膏假晶。
④为潮间带的高潮坪:高潮坪为泥坪,水动力弱,见水平层理,退潮时暴露,见干裂,泥多砂少,见透镜状层理。
③为潮间带的中潮坪:中潮坪为混合坪,粉砂与泥混合,在一定的潮汐作用下表现为波状层理。
②为潮间带的低潮坪:低潮坪为砂坪,砂多泥少,见脉状层理,强烈的涨潮与退潮形成大型羽状交错层理。
①为低潮坪:强烈的潮汐作用形成块状砂体,羽状交错层理。
地质(B卷)答案一、填空 (每空题0.5分,共20分)5、泥石流沉积漫流沉积河道沉积筛状沉积6、层间砾石层内砾石底砾石7、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8、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9、底部递变层段、下平行纹层段、流水波纹层段、上平行纹层段、泥岩段、深水页岩段五、简要说明下列岩石的主要形成环境 (每小题3分,共15 分 )1 、深灰色泥晶鲕粒石灰岩;2 、深灰色泥晶含石盐假晶白云岩;3 、浅灰色亮晶砂屑石灰岩;4 、灰色珊瑚礁石灰岩;5、浅灰色柱状叠层石石灰岩1 、深灰色泥晶鲕粒石灰岩:高能形成、低能环境下沉积,如滩后,滩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