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夏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宁夏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宁夏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上·桃江开学考) 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 . 荀子B . 墨子C . 老子D . 韩非子2. (2分)《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

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A . “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 .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C . “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 .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3. (2分) (2020高一下·宣化月考) “闭关”原指关闭城门。

《周易》载:“先王以至日(冬至日或夏至日)闭关,商旅不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是指()A . 禁止对外贸易B . 关起国门C . 禁止对外交流D . 限制对外贸易4. (2分) (2019高一下·开封期中) 清代《履园丛话•产业》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 . 封建国家重视农业B . 商人地位低下C . 海外贸易不发达D . 重农轻商的思想5. (2分) (2016高二下·衡阳期中)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吕轮船公司。

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A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 .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 .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6. (2分)(2016·西城模拟) 有人在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中说:“政治必须彻底民主,此为国人一致之要求。

纵国共双方存有若干特殊问题,不妨事先商论,但所作成之解决方案,必须不与国人之公意相违。

”此事应发生在()A . 1924年B . 1937年C . 1945年D . 1949年7. (2分) (2018高二下·城固开学考) 下面是“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它反映了当时中国()A . 土地改革的完成B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 .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8. (2分) (2020高二下·合肥月考) 在古代雅典,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戏剧开演前通常会有一些仪式,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

这些现象说明雅典()A . 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 . 注重强化城邦意识C . 人文主义思潮盛行D . 公民政治地位提高9. (2分) (2018高一下·城固开学考) 下列法律文献与其确立的政体,对应正确的是()A . 英国《权利法案》——民主共和国B . 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C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君主立宪制D . 《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10. (2分) (2016高三上·扬州期中) 《苏联国民经济》记载: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 .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B . “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C . 苏联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D . 对美国构成威胁,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直接原因11. (2分)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障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 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B . 增加了政府收入C . 造成国家财政困难D . 扩大了社会消费12. (2分)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A . 削弱皇权B . 加强皇权C . 缩小地方权限D . 扩大地方权限二、综合题 (共5题;共55分)13. (10分)(2016·长沙模拟)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法国,是国家的税务人员去收村镇的税;而在美国,则是乡镇的税务人员去收州的税。

也就是说,在我们法国,是中央政府把它的官员借给了村镇;而在美国,则是乡镇把它的官员借给了州政府。

欧洲人常把公职人员视为政权的代表,而美国人则认为公职人员的工作是行使公民的权利。

因此可以说,在美国决不是人服从人,而是人服从正义或法律。

当你进入华盛顿的众议院大厅时,你会为这个大会议厅里的粗俗举止感到吃惊。

在这个教育几乎普及的国家,据说众议员并非都是能够写字无讹的。

仅隔几步,就是参议院大厅的大门。

但在这个不大的会议厅里,却聚集了大部分美国名人。

他们当中有善于雄辩的大律师、著名的将军、贤明的行政官和出名的国务活动家。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民主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民主政体诞生、发展的过程。

14. (10分)(2016·回民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139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

在经过河西走廊时,被匈奴发现并俘获。

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

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

大月氏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

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

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材料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目的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即西汉王朝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攻打匈奴,以“断匈奴右臂”。

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没有达到……。

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张骞出使西域却使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被正式开通了。

所以,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

张骞……出使西域则更多地带有畅通丝绸之路的战略含义。

……他奉汉武帝之命访问西域诸国,密切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摘自(《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访谈)(1)根据材料,列举张骞“凿空”的条件?(2)根据材料,说明司马迁为什么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15. (15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

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材料二第十八条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后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取代)材料三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

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

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两则文献内容的差异,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主要蓝本而制定。

您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16. (15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

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

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

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

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17. (5分)(2016·阳高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

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

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二、综合题 (共5题;共55分)答案:13-1、答案:13-2、考点:解析:答案:14-1、答案:14-2、考点:解析: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考点:解析:答案:16-1、答案:16-2、答案:16-3、考点:解析:答案:17-1、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