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ppt课件
进入制度、定向气流
设备
4级
最高防护实验 BSL-4
危险病原体研 究
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 平上增加气锁入口、出 口淋浴、污染物品的特
殊处理
Ⅲ级BSC 或Ⅱ级BSC, 穿正压服、双开门高压 灭菌器(穿过墙体)、
经过滤的空气
-
9
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处理对象
4
国际国内的一些相关法规
➢国际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国内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 233-2002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生部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毒)种
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
➢中国医学病毒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负责
。
-
13
菌种的分类
• 一类: 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 天花病毒、黄热病毒(野毒株)、马脑炎
病毒、马堡(Marburg)病毒、埃波拉(Ebola)病毒、猴疱疹病毒(猴
B病毒); 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氏组织胞浆菌。
➢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指单位和个人
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
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
2
回顾回几起重要的生物安全事故
美国911后的 炭疽袭击事件
2004年北京
病毒所SARS
-
3
东北农大28名师生感染布鲁氏菌
201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因做实验而 被感染布鲁氏菌病
-
• 二类:布鲁氏菌、炭疽芽胞菌、肉毒梭菌、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麻
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狂犬病病毒(街毒)、森林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登革热病毒、甲、乙型肝炎病毒; 各种立克次体(包括斑疹伤寒、Q热); 鹦鹉热、鸟疫衣原体、淋巴肉芽肿衣原体 、马纳青霉、北美芽生菌、副球孢子菌、 新型隐球菌、巴西芽生菌、烟曲霉、着色霉菌。
实验室操作 GMT
安全设施 不需要;开放实验台
2级
基础实验室 BSL-2
初级卫生服务; 诊断、研究
GMT 加防护服、生物 开放实验台,需BSC 用
危
于防护可能生成的气溶
害标志
胶
3级
防护实验室 BSL-3
特殊的诊断、研 究
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 BSC 和/或其他所有实
平上增加特殊防护服、 验室工作所需要的基本
一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 BSL-1 致病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 二级 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BSL-2 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类传染 三级 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 BSL-3 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 四类: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种及不属于上述一、二、
三类的各种低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种。
-
14
保藏管理
• 进行菌种编号 • 应有严格的登记使用制度 • 利用微生物的孢子、芽孢、菌体或病毒进行保藏 • 菌(毒)种和样本销毁标准操作和记录 • 应急处理标准操作程序和记录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 生物安全
-
1
生物安全的含义
➢ 生物安全(biosafety)
生物技术安全的简称。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
全通用要求》对生物安全的定义是避免危险生 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 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 实验室生物安全:
防止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 原则、技术以及实践。
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
-
5
-
6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的主 要依据
➢ 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 主范围、是否具有有效预防措施和治疗措 施
➢微生物的危险度分级幻灯片 7
➢确定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幻灯片
8
-
7
病原微生物的分级
国际 分级
中国分类 个体感染
GB19 国务院 危险性 489 条例
四级 BSL-4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 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
10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管理
1.进入规定 2.操作规范 3.废弃物处理 4.化学品、火、电、辐射以及仪器设备安全 5. 实验动物的处理
个体 病症
一级 Ⅰ级 四类 无、很低 很轻
社会传播 治疗预防
危险性
能力
很低
/
二级 Ⅱ级 三类
中
中
低
有效
一类 很高 很重
高
-
无效
8
表 与微生物危险度等级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
危险度 等级
1级
生物安全水平
基础实验室 BSL-1
实验室类型 基础的教学、研究
• 三类:。如: 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状球菌、链球菌、、白喉棒杆
菌及其它致病性棒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铜绿色假 单孢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及其它致病梭菌; 钩端螺旋体、 乙型脑炎病毒 、脑心肌炎病毒、新必斯(Sindbis)病毒、滤泡性口炎病毒、流感病毒、副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柯 萨奇(A及B组)病毒,艾柯(ECHO)病毒及其它肠道病毒、疱疹类病毒(包括 单纯疱疹、巨细胞、EB病毒水痘病毒)、狂犬病固定毒、风疹病毒; 致病性支原 体; 黄曲霉、杂色曲霉、梨孢镰刀菌、蛙类霉菌、放线菌属、奴卡氏菌属、石膏样 毛癣菌(粉型)、孢子丝菌。
-
11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
相关法规
➢ 1985年颁布《中国医学微生物菌 种保藏管理办法》
➢ 2004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管理条例》
➢ 2006年《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 分类名录》
-
12
我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医学真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负责
➢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
15
进入制度
1、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
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 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 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 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