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章

(3)窃收:信息盗窃可以有多种途径,在通信线路中,通过电磁辐 射侦载线路中的信息;在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冒充、非法 访问,达到窃取信息的目的。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安全
二、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二)对信息系统攻击的主要手段
(4)重放:将窃取的信息,重新修改或排序后,在适当的时机 重放出来,从而造成信息的重复和混乱。
(5)推断:这也是在窃取基础之上的一种破坏活动,它的目的 不是窃取信息,而是将窃取到大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信息 流大小的变化、信息交换频繁程度,再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推 断出有价值的内容。
(6)病毒: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普及,计算机病毒也在不 断地发展演变,其危害越来越大。其主要特点是流行广泛、种类 繁多、潜伏期长、破坏力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构成了长 期与现实的威胁。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二、运行管理的组织 (二)人员配置与职责
(3)数据校验人员:保证送到录入人员手中的数据从逻辑上讲 是正确的,即保证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4)程序员:在系统主管人员的组织之下,完成系统的修改和 扩充,为满足使用者的临时要求编写所需要的程序。
(5)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按照系统规定的工作规程进行日常的 运行管理。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二、运行管理的组织 (三)人员培训
(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的概念、性质与作用,系统的概念 与特点,信息系统的概念、意义、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概要。
(2)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硬件组成,常用软件的操作,网络相 关知识。
(3)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的基本思想、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的 基本概念与常用方法。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运行管理的目的及工作内容 (一)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日常运行的管理工作量巨大,具体有运行情 况的记录、日常运行与维护、例行的信息处理及服务工作三项任务。
1. 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2. 日常运行与维护 3. 例行的信息处理及服务工作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运行管理的目的及工作内容
(二)对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价
信息系统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就要对其技术性能及经济效益等进 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 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 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和扩展提出意见。
(4)本企业信息系统介绍: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及总体描述,开 发计划、主要事项与配合要求等。
(5)本企业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二、运行管理的组织 (四)运行管理制度
1.各类机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2.信息系统的其他管理制度
第二节 系统维护
一、系统维护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一般信息系统的使用寿命,短则3~5年,长则达到10年以 上。在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中,都将伴随着系统维护工作的进行。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 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系统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信息系统的规模与先进性。 (2)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 (3)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与深度。 (4)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运行管理的目的及工作内容 (三)系统文档的规范管理
1.信息系统文档的作用 2.信息系统文档的类型 3.信息系统文档的管理
第二节 系统维护
二、系统维护的内容 (一)程序维护 (二)数据文件的维护 (三)代码的维护
随着系统的变化,旧的代码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需要修改旧的代 码体系或制定新的代码体系。代码维护的困难在于新代码的贯彻, 而不是代码本身的变更。除了代码管理部门外,其他部门管理人员 都要负责贯彻使用新代码。
(四)硬件设备的维护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二、运行管理的组织
(一)运行管理组织机构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和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 意识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目前, 国内企业组织中负责系统运行的大多是信息中心、计算中心、信息处等信 息管理职能部门。与组织中的其他管理部门一样,信息管理部门也有其特 定的职责和任务。一般认为信息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引入和配置信息技术, 开发和组织信息资源,为所在组织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 现;信息管理部门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建设规划的 策划、制定与实施;(2)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与管理;(3)信息化建 设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4)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5)信息人 员的组织、培养与管理;(6)向组织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节 系统维护
三、系统维护的类型 (一)正确性维护 (二)适应性维护 (三)完善性维护 (四)预防性维护
第二节 系统维护
四、系统维护的过程 (一)确认问题 (二)建立程序的评价基准 (三)研究和修复问题 (四)测试程序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安全
一、系统安全性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念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分为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的是 硬件、设施、磁带、以及其他能够被利用、被盗窃或者可能被破坏的 东西的安全。逻辑安全是嵌入在软件内部的。一旦有人使用系统,该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二、运行管理的组织 (二)人员配置与职责
(1)系统主管人员:组织各方面人员协调一致地完成系统所担负的 信息处理任务、掌握系统的全局,保证系统结构的完整,确定系统改善 或扩充的方向,并按此方向组织系统的修改及扩充工作。
(2)数据收集人员: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各类数据,并通过所要求 的途径把它们送到专职工作人员手中。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及时,则 是评价他们的工作的主要指标。
二、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信息系统受到的安全威胁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安全
二、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二)对信息系统攻击的主要手段
(1)冒充:这是最常见的破坏方式。信息系统的非法用户伪装成合 法的用户,对系统进行非法的访问。冒充授权者,发送和接收信息,造 成信息的泄露与丢失。
(2)篡改:通信网络中的信息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都可能被篡改, 即将信息的标签、内容、属性、接收者和始发者进行修改,以取代原信 息,造成信息失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