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浅析提高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
【摘要】建筑既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也是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重要环节。

建筑能耗占我国社会能耗的28%左右,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大力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技术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围护
一、前言
近20多年来,建筑节能在世界蓬勃兴起,建筑节能成为世界性的大潮流。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形势严峻,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并将建筑节能提到日程,酝酿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鼓励措施,逐步完善建筑节能规范,使得建筑节能成为了社会与媒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二、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种以建筑节能科学为基础,同时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是指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护物。

(1)墙体节能。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墙体在采暖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目前,我国节能住宅的外墙保温划分为内保温、夹心保温、外保温及综合保温四种保温形式。

外墙外保温是建设部倡导推广的主要保温形式,
其保温方式最为直接、效果也最好,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一项建筑保温技术。

(2)门窗节能。

在建筑围护结构的门窗、墙体、屋面、地面四大围护部件中,门窗的绝热性最差,是影响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增加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门窗的能耗,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重要环节。

1)应区别不同朝向控制窗墙比,尽量避免东西向开大窗,提高窗户的遮阳性能,可用固定式或活动式遮阳。

同时加强窗户的气密性,除了采用气密条,提高外窗气密水平外,还应提高窗用型材的规格尺寸、准确度、尺寸稳定性和组装的精确度以增加开启缝隙部位的搭接量,减少开启缝的宽度达到减少空气渗透的目的。

2)改善镶嵌部分的保温能力:其主要方法是设法增加其空间层数和提高镶嵌材料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以改善其保温性能。

3)加强窗框部分的保温措施:其主要方法是对窗框进行断热处理,用高效保温材料镶嵌于金属窗框之间,加大窗框的热阻,或利用空腹钢窗内的空气间层达到增加窗框热阻的目的;同时,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塑料窗框以减少通过窗框部分的热耗。

(3)屋面节能。

目前国内外常采用倒置式屋面、屋面绿化、蓄水屋面、平改坡等几种屋面节能技术。

①倒置式屋面节能技术。

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

倒置式屋面与普通保温屋面的比较。

②蓄水屋面节能技术。

蓄水屋面就是在刚性防水屋面上蓄一层水,其目的是利用水蒸发时,带走大量水层中的热量,大量消耗晒到屋面的太阳辐射热,从而有效地减弱了屋面的传热量和降低屋面温
度,是一种较好的隔热措施,是改善屋面热工性能的有效途径。

③屋顶绿化节能技术。

屋顶绿化节能技术,是指在屋顶表面覆土种植一些植物,达到保温隔热效果。

种植土宜采用轻质材料。

种植层容器材料也可采用竹、木、工程塑料、pvc等以减轻荷重。

2、外墙节能技术
据统计,在建筑能耗中有将近50%是由于外围护结构导致的热损耗。

而外围保温由于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较强的耐候性,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产品的节能施工中。

这种技术的优点很多,例如适用范围广,新建筑、旧楼改造都可适用;不占室内面积,对人们生活影响较小;技术含量高、可以有效抑止墙体表面结露现象;寿命较长、经济划算等等。

墙体外保温是指在主题墙结构外侧,在粘结剂的作用下,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的外侧抹砂浆或做其它保护装饰。

我国长期以实心粘土砖为主要墙体材料,这对能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严重的浪费。

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开发高性能的轻型砌体(如空心砖)以及采用复合墙体保温、隔热技术是墙体节能的关键。

通常用作墙体保温的材料类型有:保温棉,它由玻璃纤维制成,比如棉毡;半硬性材料,它是用热固性粘合剂把玻璃纤维或矿棉纤维制成的绝热板,比如矿棉、玻璃棉板;硬性材料,是用聚苯乙烯、聚氨酯、酚醛树脂泡沫和高密度玻璃纤维制成的保温板,其中聚苯乙烯板有膨胀型(eps)和挤塑型(xps)两种;松散材料,主要是珍珠岩、蛭石、聚苯颗粒等轻质粒状材料。

目前其主要方法是在建筑物基层墙体的外侧设置保温层(一般厚度
为40mm的聚苯泡沫板),在保温层外面做装饰层。

基层墙体和聚苯板之间用专用粘接剂连接,聚苯板用尼龙锚栓固定,然后在保温层外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并压入耐碱涂塑玻纤网格布,最外层用腻子和涂料层平和装饰。

该技术既适用于高层建筑,又适用于多层建筑;既能满足旧建筑的墙体改造,也能满足新建筑物的节能要求。

3、建筑设备节能技术
在建筑设备所涉及的能量系统节能技术领域,采用先进供冷、供热系统和设备以及控制技术等积极推进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1)计算机仿真与智能控制技术。

通过对供冷、供热系统实现优化运行节能控制,最大限度降低运行能耗。

(2)热泵应用技术。

采用热泵原理利用低温低品位热能资源,通过少量的高品位电能输入,实现低品位能向高品位能转移的一种技术,主要有空气源热泵技术和水源热泵技术。

可向建筑物供热、供冷,有效降低建筑物供热和供冷能耗,同时降低区域环境污染。

(3)变风量空调技术。

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一种节能的空调方式。

整个空调系统可以随着负荷的变化调节总送风量,特别是在部分负荷运转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机动力消耗而节约能量;同时空调制冷机组也可只按实际户和需要运行,这也降低了能耗和运行费用。

(4)新风处理及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技术。

变新风量所需的供冷量比固定的最小新风量所需的供冷量少20%左右。

新风量如果能够从最小新风量到全新风变化,在春秋季可节约近60%的能耗。

通过全热式换热器将空调房间排风与新风进
行热、湿交换,利用空调房间排风的降温除湿,可实现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

(5)辐射性供热节能技术。

地板辐射、天花板辐射、垂直板辐射是辐射型供热的主要方式。

在有低温废热、地下水等低品位可再生冷热源时,这种方式可直接使用这些冷热源,省去常规冷热源。

(6)热电联产技术。

采用热电联合生产的方式,利用发电余热集中供热取代大量的、分散的、除尘效率很低的小锅炉供热方式,可大幅度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与直接使用锅炉供热相比,热电联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7)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是太阳能利用的发展趋势。

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冬季供热和夏季空调,同时可以结合光伏电池技术为建筑物供电。

用太阳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常规能源驱动空调系统,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9)建筑能耗模拟分析技术。

该技术是在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各种传热方式、建筑物的朝向、墙体材料的性能、门面性能、新风要求、用户的作息情况以及供热空调等各种建筑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建筑
物的能耗需求进行评估。

它对建筑供热和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总之,建筑节能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节能新技术新观念更是层出不穷。

作为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着压力与挑战。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和实践摸索,才能真正从总体上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汉章,建筑节能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
[2]刘加平,杨柳,建筑节能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王立雄,建筑节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