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第一部分宋词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1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

云中谁寄锦书来(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2)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3)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髪)冲冠(1),凭栏(一作“阑”)处、潇潇(2)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3),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4),八千里路云和月(5)。

莫等闲(6)、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7),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8)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9)。

【注释】(1)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2)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3)长啸:大声呼叫。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许地山《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4)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5)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6)等闲:轻易,随便。

(7)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8)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9)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小重山(1)(宋)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2)。

惊回千里梦(3),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4),帘外月胧明(5)。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6)。

欲将心事付瑶琴(7)。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8)?[1]【注释】(1)小重山:词牌名。

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柳色新》等,见《钦定词谱》。

(2)蛩(qióng):蟋蟀。

(3)千里梦:指光复中原之梦。

(4)悄悄(qiǎo,仄声):寂静貌。

元稹《莺莺传》:“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5)月胧明:月光明亮。

薛绍蕴《小重山》:“玉阶华露滴,月胧明。

”(6)“白首”三句:旧山,指故乡。

三句意谓:夙愿为国建功立业,如今头已花白,故乡仍被金兵所占,难以回归。

(7)心事:指恢复中原的愿望。

付:付与。

瑶琴:琴的美称。

瑶:美玉。

《历代诗馀》卷一一七引陈郁《藏一话腴》载岳飞此词,作“欲将心事付瑶筝”。

(8)“知音”二句: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慨叹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且没有“知音”能够理解。

【译文】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

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破阵子⑴·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⑵(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⑶,梦回吹角连营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⑸,五十弦翻塞外声⑹。

沙场秋点兵⑺。

马作的卢飞快⑻,弓如霹雳弦惊⑼。

了却君王天下事⑽,赢得生前身后名⑾。

可怜白发生⑿!【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醒。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俗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指烤熟的肉,这里指烤肉吃。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完结,完成。

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2-4]【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

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

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

生子当如孙仲谋⑾。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3-4]【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5]永遇乐·京口(1)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2)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3)曾住。

想当年(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5),封狼居胥,赢得(6)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8),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7)。

可堪回首,佛狸祠(9)下,一片神鸦(10)社鼓。

凭谁问,廉颇(11)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⑴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⑵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⑶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⑷“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⑸“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⑹赢得:剩得,落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