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知识点整理
回答是什么: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政府解决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回答为什么:
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危机确实可以管理的,从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来看,其不足主要体现为: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不仅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体系,而且缺乏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跨部门协调能力不足。
同时,由于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各级政府面对危机的理性行为是尽量封锁消息,各行其是,无法明晰责任。
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的动态机制可分为危机前的危机预防机制和危机发生后的危机救治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所谓有效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是指在政府危机管理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政府所建立的一整套社会危机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1.危机预防机制。
政府首先是要树立危机预防的意识。
危机的预控机制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基础设施准备以及危机处理准备。
政府危机预防除了对未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警之外,还要预测危机解决后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势,政府应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及预见事件的发展态势,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类似雷达的平台……
2.危机救治机制。
政府危机救治机制可采用的对策主要包括:
(1)积极性的强制干预。
(2)探寻危机产生的根源。
(3)通过一系列政策稳定社会,进行心理救治。
(4)动员社会的参与。
总之,政府危机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以及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危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回答怎么办:
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
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人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1.建立公开、顺畅、权威的沟通渠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1:新媒体的出现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速度实现分和秒的突破,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例2:坚持“积极走群众路线,坚持与公众有效沟通,勇于承担责任,高效沟通,全民协助”的根本路线。
2.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
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危机的可能性。
因此,具备敏锐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尤为重要。
3.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
例1:危机发生时,政府出面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这在政府危机处理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例2:社会面临危机的时候,由政府出面进行的有效组织、协调和调控是迅速控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最重要保证。
4.政府要发挥其行为的规范导向功能。
例: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必须成为“紧急规范”的首倡者和实施者,通过政府的“紧急规范”,全国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共同战胜危机。
5.做好善后沟通工作,提升政府形象。
例:危机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损失,也使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即使政府采取了积极而有效的处置方法,政府的形象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
因此,当人们度过危机之后,政府还应做好危机后沟通工作,向国民承诺政府今后的措施,表达政府的诚意,恢复国民对政府的信心,重新提升政府的形象。
危机管理时应遵循的原则:
1.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原则:这可以说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最优化原则。
危机具有很强的社会破坏性,危机一旦发生,必将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和社会冲击。
因此对一切有显露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及早做出处理,将危机扼制在萌芽状态。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公共利益至上是现代政府管理的普遍原则,危机的不可抗性和一般公众在危机面前的脆弱性,迫切需要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将公众利益作为一切决策和措施的出发点和依归。
这种公众利益至上原则,有助于政府赢得公众的信任、支持和合作,共同致力于危机的解决。
3.透明度原则:即政府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渠道与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不断接触。
在发生社会危机时政府要及时与媒体和社会公众沟通,发布权威的信息,让人们了解政府在治理社会危机时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危机的处理状况以及最新的危机演变情况,将危机的真相公诸于众。
4.真诚坦率原则:“以诚相待”是危机管理工作中取信于民、转危为安的最佳手段。
当危机发生时,政府要想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信任,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
5.快速反应原则:危机发生后,一方面应以最快速度派出有关人员调查事故起因,安抚受害者,尽力缩小事态范围;另一方面应主动与新闻传播媒介,尤其是与在公众心目中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传媒联系,说明事实真相,尽力取得传媒的支持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