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古代诗歌四首

15古代诗歌四首


• 12.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 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 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 •
• 2、诗歌中直接表达思想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 淡的乡思愁绪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3、诗歌中通过对偶的修辞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 胸宽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4、诗歌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 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 • 5、“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了两个节令, 一个是“江春”的“春”,指的是立春,另一个是 “旧年”的“年”,指的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 • 6、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诗义
•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几处”、“谁家”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 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表现出诗人细 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 联想,给人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小 结
本诗是五言律诗,首联写出 了的旅途劳累,颔联不仅写景还 写出了潮平、风正和两岸阔、一 帆悬的因果关系,颈联不仅写景 还点明了时令,暗含 时间过得真 乡书 ”“ ” 归雁 快之意,尾联的“ 抒发了诗人王湾淡淡的思乡愁绪。
小 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 言律诗,作者因两岸风景引 起旅途乡愁,又写出作者放 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诗歌译文
首联:我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 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颔联:春潮正涨
两岸江面显得更开
阔,顺风行船,船 帆儿端端正正地高
悬着。
诗歌译文
颈联:一轮红日已经冲破残夜从海上升 起,旧年尚未逝去,江边已有春风的信 息。 尾联:寄去的家书 不知寄到哪里?请 归去的大雁把信带 到洛阳吧。
合作探究
古人把这一乐府机构收集 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或者简称乐府。唐代以后,即 把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 府诗称为古乐府。后代模仿其 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解 题
本诗是古乐府 观:看 沧海:大海
曹操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字 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 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喜爱诗章,好作乐府 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 有《魏武帝集》,已佚。他 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
请同学们看看首联,“客路”一词是 什么意思,这说明作者有没有到达目的地? 这又暗含什么意思在里面呢?
旅途劳累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看看颔联和颈联,找找这 两联写到了哪些景?
潮平 颔联: 风正
因 果
两岸阔
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因为“潮平”,所以显得“阔”。春潮涌涨,江 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 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 以保证“一帆悬”。因为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 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保证“悬”。
王湾
知识锦囊: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Fra bibliotek五律、七律
知识锦囊:律诗形式
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
知识锦囊:律诗各联名称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 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 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
诗歌节奏
四言诗:
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翻译诗歌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诗歌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 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 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 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 jié 年(207)秋。公元207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sǒng zhì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 dà n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 古传颂的名篇。 sè
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颔联:宽阔之景-----------宽阔胸襟
3.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 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 展的普遍规律
4.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直接表达感情,同时 呼应上文 ,使全文笼罩 一层思乡情绪.
重点词语解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 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 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 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 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 ,实无其事。
写作背景
本诗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 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 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 的感情。
苏 堤 春 晓
曲 院 风 荷
断 桥 残 雪
柳 浪 闻 莺
花 港 观 鱼
雷 峰 夕 照
三潭印月
全诗基调
喜 悦
翻译诗歌
部分词语解释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没(mò):隐没。
一般节拍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 题
钱塘湖:杭州西湖
时间:春天
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春天的西湖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 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 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 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846 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 山,享年75岁。叙事诗中 :《琵琶行》、 《长恨歌》极为著名。
背诵默写《观沧海》
风筝的命运
飞翔,展翅翱翔于晴空!
可是无论它飞得多高,都有落下来 的时候,它手中的那条线就是对地面不 依不舍的眷念。当它飞累了的时候,它 就该回家了。
人生的两大情感:出;归。
观沧海
(曹操)
——出(到外面的世界去建功立业)
次北固山下(王湾)
——归(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想回家了)
次北固山下
全诗基调 淡淡的思乡愁绪
翻译诗歌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 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 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 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 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 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 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 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诗歌译文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 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 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 自己此刻的心志。
我会思考
请同学们看看尾联,这一联抒发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又是从什么地方 看出来的?
思乡愁绪
(乡书、归雁)
诗歌总结
主旨:
诗人通过描写旅途中江南秀丽的风景,表达 了自己久别家乡的一种淡淡乡愁。
赏析:
全诗写景意境开阔、雄奇。特别是“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尤为突出。而“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新事物一定会代替 旧事物的哲理。
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诗歌节奏
五言律诗:
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者“二一 二”
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 题
本诗是五言律诗
次:停泊 北固山:三面临 江,形势险要,号 称“天下第一江山”
诗人名片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先天
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 楚之间,不得归家, 故有此作。其他诗 作流传不多。
我会思考
请同学们看看9、10两句是实写 的还是曹操的主观想象?
主观想象
(互文见义)
我会思考
本诗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 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 结
这首古乐府诗是借景抒情,全诗的 观 基调是苍凉慷慨,以“ ”字展开,采 动静 结合、 虚实 结合的写法, 用了
诗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写出了诗人曹操博大的胸怀。
这两句写出了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的情景,写景极为传神。
合作探究
颈联:暗含时间 过得太快
海日 生残夜(夜未过将过) 点明时令 江春 入旧年(旧年未过将过)
这句诗包含 了什么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大意: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赏析: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 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这两句诗蕴含新事物一定会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包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 眼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