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20
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系统
评分
变量
0
1
2
3
年龄(岁)
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 10.7KPa (80mmHg)以下,呈休克状态
11
氮质血症
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
肠源性: 出血后血液中蛋白分解产物在肠道 吸收,致血中氮质升高
肾前性: 失血后外周循环衰竭,肾血流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氮质储留
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 达高峰,3~4天后恢复正常。如持续升高,提 示出血未停止。
百分比(%)
35–50 8–15 5–15 5–10 15
1 5 5
4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
5
分类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由于肝硬化等病变引起的门静脉高 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在压力 升高或静脉壁发生损伤时,曲张静脉发生 破裂出血。
EGVB的病因可见于所有引起门静 脉高压的疾病,在我国以肝硬化最为常见。
7
临床表现
⑴呕血和黑便 ⑵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⑶发热 ⑷氮质血症 ⑸血细胞变化
8
呕血与黑便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指屈氏(Treitz)韧带以 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 十二指肠或肝胆等引起的出 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 病变亦属此范围。 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 指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 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 。
18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分 年龄 伴发 失血量 血压(mm 脉搏(次/ 血红蛋白
级 (岁) 病 (ml)
Hg)
分)
(g/ L)
轻 度
<60

<500 基本正常
正常
无变化
症状 头昏
中 度
<60

500~ 1000
下降
>100 70~100 晕厥、口渴、少尿
重 度
>60

> 1000
收缩压< 80
>120
<70
肢冷、少尿、意识 模糊
19
预后评估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 失血量等指标将ANVUGIB分为轻、中、重度。 年龄超过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 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危险性增高。 无肝肾疾患者的血尿素氮或肌酐或血清转氨酶 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Rockall评分系统将患者分 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者为高危, 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
上腹部闷胀,疼痛
或绞痛发作,恶心, 反胃。
中下腹不适或下坠, 排大便
出血方式 呕血伴柏油样便。
便血,无呕血
便血特点
柏油样便,稠或成 形,无血块。
暗红或鲜红,稀多不成 形,大量出血时可有血块。
10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外周血量不足,血管收缩,皮肤湿冷, 呈灰白色或紫花斑,体表浅静脉塌陷; 可出现精神委靡、烦躁不安,重者反应 迟钝、意识模糊
如出血纠正,血容量补足,尿素氮仍持续升高,
提示肾性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12
发热
大量出血后,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一般 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机制:循环血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 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贫血、基础 代谢增高;
发热超过39℃,持续7天以上,应考虑 有并发症存在。
13
血细胞变化分析
5.确诊为肝硬化的病人,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一定是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部分病人是因消化性溃疡或其他病变 所致出血
6.重视病史与体征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16
必要的化验检查及出血严重程度判断
常用化验项目包括胃液或呕吐物或粪便隐血试 验、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 胞压积(Hct)等。
为明确病因、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尚需进行 凝血功能试验(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 间)、血肌酐和尿素氮、肝功能、肿瘤标志物 等检查;
下降。
15
临床上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呕血与黑便需要除外鼻腔或口腔出血时吞下血液所致
2.黑便需与服用某些药物,如骨炭、铁或铋剂,及进食禽 血,对可疑患者可作胃液、呕吐物或粪便隐血试验;
3.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4.有的病人先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未见呕血与黑便, 如不能排除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应作直肠指检,以及早发现 尚未排出的黑粪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 取决于出血部位、
量及速度 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量大可为鲜红色或
伴血凝块 与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9
判断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
鉴别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既往史 出血先兆
多曾有溃疡病、肝、 胆疾病史或有呕血史。
多曾有下腹部疾病、包
块及排便异常、便秘、腹 痛及便血史。
17
失血量的判断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不能仅仅根据 呕血或黑便量判断出血量;
根据临床综合指标对出血量判断通常分为:
大量出血(急性循环衰竭,需输血纠正者,一般出 血量在1000ml以上或血容量减少20%以上);
显性出血(呕血或黑便,不伴循环衰竭); 隐性出血(粪隐血试验阳性)。
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伴随症 状、脉搏和血压、化验检查)来判断失血量。
失血性贫血 出血早期可无明显变化,经3~4小时以上才出
现贫血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升高,如持续升高,
提示出血未停止 出血后2~5小时,因应激反应,白细胞可达
10~20ⅹ109 /L,血止后2~3天恢复正常
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呕吐物或粪便潜血试验强阳性; 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80%的病人可找到出血的病因)
⑴胃十二指肠溃疡 ⑵门脉高压症
⑶应激性溃疡或出血性胃炎 ⑷胃癌 ⑸胆道出血 ⑹其他少见原因: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食管肿瘤、食管溃疡、胰腺疾病及全身疾 病如血液病、血管性疾病、尿毒症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诊断
消化性溃疡 胃十二指肠糜烂 食管炎 静脉曲张 Mallory-Weiss 撕裂 上消化道恶性疾病 血管畸形 罕见病因
相关主题